APP下载

商务联络口译中非语言交际因素及口译策略研究

2018-02-07邢栩璐张碧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语言交际口译跨文化

邢栩璐 张碧芳

摘 要:当今世界正走向经济全球化,跨文化商务沟通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信息的传递不仅依赖于语言交际,有时更加依赖于非语言交际。本文大致介绍了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并突出非语言交际在商务口译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中美两国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沉默、体距语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相应口译策略,指导人们了解并正确处理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由非语言交际引起的文化冲突,促进跨文化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商务沟通 口译 语言交际 非语言交际 跨文化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逐步成为了一个跨文化商务交际的综合体。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国际商务沟通日趋频繁,各国的商务人士汇聚一堂、洽谈生意。如此一来,正确有效的跨文化商务沟通就变得极为重要。

二、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是相互依存、相互加强的关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语言交际是指运用语言或以语言为主要交际工具进行的交际手段。语言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译。非语言交际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它包括身势语、体距语、副语言等等。非语言交际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传递信息。

三、非语言交际在商务口译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语言交际固然是很重要的形式,但是非语言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它对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语言不可替代的交际功能。 Samovar曾说过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 (Samovar,1981)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不同的非语言交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表示的含义不尽相同,因此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由非语言交际引起的冲突也日益显露。研究表明,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如果注意使用对方的非语言交际方式,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好感。因此,要使跨文化商务沟通顺利进行,就必须对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有所了解。

四、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如微笑、哭泣、皱眉的表达方式所含的意义为不同文化的人所共知。而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交际的个性才是跨文化交际中的真正问题所在。错误的非语言交际可能会导致交际失败。下面作者将着重介绍中美在身势语、沉默以及体距语方面的差异。

(一)身势语

身势语是指在交际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自身身体的部位进行相应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无声行为。身势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动作等。(王娅,2004)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通常被认为是人内心的情绪和情感在面部的表露和展示,有时甚至比语言更真实、更准确。

在美国文化中,人们普遍认为在商务交际过程中面部表情的夸张性可以增强交际效果,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在正式场合中,控制情感、保持微笑才是最为得当的做法。因中美文化的差异,双方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容易造成误解,美国人会认为对方态度冷漠或情感不够丰富,难以引起共鸣;中国人则会认为對方不够庄重严肃。

2.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是一个传递信息的社会信号,可以传递情感和意图,故有所谓眉目传情。

相比较中国人,美国人更喜欢在交际时进行长时间且频繁的目光接触。 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美国人习惯与人谈话时始终注视对方,不然,则表示害羞、害怕、轻视或漠不关心。而中国人却为了表示礼貌而避免长时间直视对方。在商务交际时,中国人眼神回馈时间过短或目光游移会使得美国人觉得反感,认为他们看不起自己;中国人却反感美国人总爱盯着人。因此,商务人员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应注意正确使用礼节。

3.手势语

手势语属体态语的一种,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手势语,当然,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在商务沟通中,经常会有意或无意地做一些手势。

饭后,中国人常用手轻揉或轻拍自己的腹部以表示吃饱了。 美国人则习惯把一只手放在喉头,手心向下(同时说“到这”);表达祝愿时,中国人常双手合掌并十指紧扣放在胸前,美国人则是将食指与中指向上交叉以表示“祝你好运”。

(二)沉默

沉默是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沉默的态度迥然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引起误解和冲突。

在美国,沉默在交际中是一种消极的负面行为,它表示冷淡、反对、尴尬、轻视。而中国人赋予了沉默更多积极意义。古有“沉默是金”这一成语,用沉默表示默许、保留、深思、友好等。中国人不同意某个看法时,通常不直说“不”,为了表示礼貌和尊重,常常用沉默来代替。

(三)体距语

体距语指通过空间距离传递的信息,它是一种用于情感交流的无形语言,同时也是标量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一把尺。交际者利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时,文化不同,其可接受空间也会大相径庭。在非语言交际中,体距语可以显示人际关系,表明社会地位,反映社会态度。体距大小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和交际场合。(马秀芹,2004)合理的体距语不仅促进思维表达,更促进情感交流。美国人类学教授霍尔博士认为人际关系与空间距离有关,并根据亲疏程度,提出了四种不同的距离要求:亲密区域、个人区域、社交区域、公共区域。(E. T. Hall,1969)亲密区域一般在6-18英寸,常见于父母、子女、情侣及亲密朋友之间。个人区域一般在1.8-4英尺,是朋友间的距离,是由亲密区域向社交区域过渡的距离。社交区域一般在4-12英尺,是公务接待、洽谈业务等人际交往时采用的距离。办公桌、宾馆前台、银行的“一米线”都能够体现社交距离。公共区域一般在12-25英尺,常用于非常正式的交往,如讲课、法庭辩论、表演等公共交流形式。endprint

熟谙中国餐桌文化的人会对每个人的角色进行衡量,确定座次。在中国传统宴席上,最尊贵的座位便是最显著的位置(即面对门的位置),美国人则认为最尊贵的位置是方便看风景的位置;美国人喜男女交替落座,中国人却常使同性坐在一起,甚至有时会按性别分桌而坐。 译员被安排在主宾的右侧,以便于翻译。译员有时会不被安排席次,坐在主人和主宾身后翻译,另行安排用餐。此外,体距语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对某件事的态度。 态度的情感因素和空间距离密切相关。

五、口译中该如何处理非语言交际信息

文化差异是影响译员处理非语言信息最大的因素。因此,对文化背景、对整体社会形态的认知是处理非语言交际信息的基础。文化对比法是研究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时最常用的方法,要求通过对比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以及这些異同点所造成的文化冲突,再对此进行定量分析。同样,非语言交际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译员需要将东西方国家的习俗传统、价值观、社会形态进行对比,体会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同时,非语言交际不能完全脱离语言行为而存在,需要用语言为非语言交际设置一定语境。

(一)不同文化中双方意义完全对应

当某项非语言信息在不同文化中双方意义完全对应时,一般不需译员翻译,交际双方可自行分辨和理解。

例如 “OK” 的手势在中美文化中都是赞扬和允诺之意,在商务中则可表示“很高兴我们谈成了这笔交易”。

(二)不同文化中双方意义完全不对应

当某项非语言信息在不同文化中双方意义不冲突时,仍不需译员翻译,信息接受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学习和模仿。很多生活中恰巧对应的那些非语言形式,都是自己习得的结果。

例如西方社交礼仪中的座次安排已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如今,我国在进行国际交往时,也越来越遵从国际惯例的座次安排。

当某项非语言信息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冲突时,需要译员用语言补偿非语言信息,向双方解释彼此的含义及差别,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例如中国人认为“男女授受不亲”,而西方人有异性朋友之间礼节性的身体接触。遇到类似情况,则需译员向双方对此类意义冲突的非语言信息作出解释,用语言补偿非语言方面造成的差异,从而帮助双方化解尴尬矛盾并维持良好的商务交际关系。

(三)不同文化中双方意义部分不对应

当某项非语言信息在不同文化中双方意义部分不对应时,需先将对应翻译信息分解,完全对应部分无需翻译,完全不对应部分需解释说明其含义与差异,以免造成误解。

例如交际中的礼尚往来亦属这种情况。在商务交往中,互赠礼品的环节必不可少,这是商务礼仪的一部分,但也不得不承认礼品具有应酬的作用。中国人通常喜欢送含有寓意的精致礼品,而美国人则重视礼品的实用性。因此需要译员对此作出解释,使得互赠礼品的交际目的达到最大化的实现。 (徐丹,2001)

六、结语

在商务联络口译中,语言并不是唯一的手段,非语言的作用不容小觑。成功的商务沟通是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确的非语言表达可以促进信息交流; 而错误的非语言表达可能会引起误解甚至发生冲突。因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非语言交际是顺利进行商务活动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Hall,E.T.The Hidden Dimension[M].London:The Bodley Head Ltd.1969.

[2] Samovar.L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Wadsworth,1981.

[3] 马秀芹,薛瑞莉.跨文化与语言和非语言交际[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46-62.

[4] 王娅.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J].黑龙江绥化学院,2004(12):74-86.

[5] 徐丹.跨文化交际中显性非语言信息的处理策略[J].深圳大学学报,2001(2):96-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交际口译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播音主持的语言交际及情感表达探析
如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灵活运用影视材料
英语的语调功能浅析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