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初探
2018-02-07宋志刚
摘 要:为培养培智中年级学生基本生活适应能力,文章通过论述创设情境、分层教学、组织竞赛等多种途径,论证了使用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培智;生活适应;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7-31
课程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特殊教育学校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GS〔2015〕GHB032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志刚(1970—),男,甘肃酒泉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管理。
生活适应能力是智障学生个体有效满足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的基本能力,培养该能力是培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努力增强培智中年级生活適应课堂教学实效性,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学生想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我在教学中积极调动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为学生提供活泼、新奇、新颖的刺激情境,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觉表象,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例如,我在教《酒泉气候》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地方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同时我随机播放课件,趁热打铁,进入正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完了这一课。
二、照顾个体,分层教学,鼓励学生愿学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
培智学生虽然年龄差别不大,但是智力差别还是非常大的,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集中教学,但更多的是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达成这一目的,我把学生根据智力水平分成A、B、C三组,便于落实分层教学。备课时既要有教学总目标,又要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每一个知识点既要使智力水平较好的A类学生掌握,还要让智力水平较差的B、C类学生了解,并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A带B、A带C、B带C的“兵教兵”学习法,努力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学习且学有所获。如在教学《淘米煮稀饭》一课时,教学总目标为:认识几种煮稀饭常用米的种类;会淘米,学会煮稀饭;培养生活自理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A类学生三项目标都要达到;B类学生要认识米的种类,会淘米,了解煮稀饭的过程,知道自己也可以学会煮稀饭;C类学生能认识米,了解淘米、煮稀饭的过程。这样的分层教学目标,既让A类学生学会煮稀饭,又使B、C类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桃”。教学过程中,对认识米、淘米、煮稀饭火候的把握等知识点,通过在A类学生掌握的基础上,ABC搭配,合理分组,A类学生指导B类学生淘米,A类生煮稀饭,其他人观察,最后大家一起品尝,分享劳动成果。这样的教学,学生愿意参与,学习积极性高,课后测试,三类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达成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组织竞赛,体验成功,感受学习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功,培智学校的残障儿童也是如此。在生活适应课的教学中,以竞赛方式进行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对要竞赛的内容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削黄瓜皮》一课中,我先出示两根黄瓜,一根削了皮,一根没有削皮,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削了皮的黄瓜是干净卫生的,明确了学习内容后,制订比赛规则,强调注意的安全事项,分组竞赛削黄瓜皮,比一比哪一组削得又好又快。大家争先恐后,相互帮助,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激发了内在的学习需要。
参考文献:
[1]朱 慧.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5).
[2]赖纪平.培智教学活动中生活适应能力训练的有效性探究[J].华夏教师,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