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的有机契合
2018-02-07牛俊凌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将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进行有机契合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文章主要采用研究性学习,通过辩论赛的方式来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进行探讨,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历史课堂;研究性学习;辩论赛
中图分类号:G633.5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0-29
作者简介:牛俊凌(1979—),男,藏族,甘肃临潭人,甘肃省临潭县教育科学研究室干部,本科,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一、研究过程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经过进行回顾,然后设计辩题:“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后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对该辩题进行辩论。
正方观点: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这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得以打破,从而使我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故此,辛亥革命属于成功的革命。
反方观点: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辛亥革命所建立的中华民国实际上是一块“空招牌”,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改变封建思想,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当时的人民生活水平较差,依旧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辛亥革命严格来说是失败的。
正方二辩:辛亥革命首先是反封建的,而它恰好扫除了封建帝制这个最为严重的桎梏,这样就推翻了封建统治。此外,与清朝封建政府有联系的一些旧的体制或者陋习等都遭到了重大的打击,如等级制度、服饰、缠脚等等。在政治上,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较大的解放,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重要的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第二,如果从生产力的层面上来看,辛亥革命无疑是成功的,因为它解放了生产力。由于辛亥革命使封建统治遭受了巨大的打击,极大地提高了民主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所以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振兴实业的热潮,而这恰恰是当时社会取得进步的重要表现。
反方二辩:辛亥革命并不成功,因为它的胜利果实最后落入袁世凯的手中,如果当时仍然是由孙中山先生领导,我们确实有理由相信辛亥革命会走向成功,中国会走向民主共和,然后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惊人的玩笑——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是何许人也?他是中国封建势力的“总头子”,他对外投靠外国帝国主义,对内取得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支持,这就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此外,南京临时政府的生命非常短暂,只有几个月,它虽然号称“民国”,但是本质上还是旧封建军阀专制统治,所以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正方三辩:为什么我们会一再强调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呢?下面就从实施来进行阐述。第一,对方辩友认为中华民国仅仅是一个随手可摘的“空招牌”,那么为什么袁世凯在扯这块“空招牌”时小心翼翼,而且要等到几年之后才打出“洪宪”的旗号?另外,当蔡锷的护国军一声断喝之后,为什么又立即化为灰烬呢?此外,段祺瑞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不惜打着“共和”的旗号,这些都说明了在当时的历史发展中,共和政治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无论是谁,只要敢不遵循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都会失败。第二,有大量的事实表明,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进入了政党政治时代,例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三权分立、国民政党的意识浓厚等等。
反方三辩:我方不同意对方辩友所提出的民主政党政治已经建立起来的这一说法。 因为在袁世凯上台之后,他做出了诸多的举动,如刺杀宋教仁、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至于段祺瑞,他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这些就是所谓的民主政党政治已经建立的特征么?如果民主政治真的已经建立,那么岂能随意让人践踏?
最后再由双方的四辩重新阐述己方的观点,通过这个辩论赛形式,通过这种双方共同讨论研究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内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那么当学生进行了研究探讨之后,再由教師来进行点评以及总结。
二、教师点评
从这种研究性学习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表现都非常好,这说明大家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在辩论过程中,大家的分工合作非常的精确,每一个人都能够针对对方的观点去展开自己的批判,并且还能够拿出自己的证据,所以说通过这个辩论的方式,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另外,大家的讨论范围都较广,从政治方面谈到了经济方面,从经济方面又谈到了社会层面,都很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说明大家对辛亥革命的各方面影响有着较深的了解。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大家所能够举出的例子较少,而且很少用排比句式,否则会给对方造成较大的冲击,进而取得气势上的压制。总地来说,这个辩论赛是较为成功的,通过相互辩论,可以让学生们对辛亥革命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韩 飞,黄念章.关于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J].历史教学,2001(6):44-46.
[2]陆 剑.论辩论活动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开展[J].中学教学参考,2016(34):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