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18-02-07林娜玲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可以扩大其视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使其塑造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文章结合作者阅读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7-10
作者简介:林娜玲(1974—),女,福建南靖人,福建省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成为新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情感的支配,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去学习,他们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中。一旦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动力,从而产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毅力,并能在课堂中积极配合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当学生带着抵触的情绪上课时,他们的内心是封闭的,对知识的传授是无法产生共振的,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积极探索”的阅读心理。例如,在教学《有的人》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这是他的遗言。然而,人们怎能忘记他呢?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这样的导入,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使其对阅读的内容充满期待。
2.巧妙提问,让阅读教学走向文本深处
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阅读中巧妙地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文本,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使其走向文本深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生思维立即活动起来的重要渠道。巧妙提问,让阅读教学走向文本深处,激发学生用心去思考,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质疑能力。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思考:①针对课文题目提问。课文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看到作者创作的目的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如《怀念母亲》中,作者怀念的是哪位母亲?②针对关键问题提问。课堂提问不能全面开花,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过多的提问会使学生失去对问题的兴趣。将问题设置在课文的关键处,有利于解决文本的重点、难点。③针对留白设置问题。文章留白是作者有意或不经意生成的,没有在行文中明确交代,在阅读教学中针对这些留白加以提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提问是一门艺術,只有恰到好处的提问才能有效启发学生去思考有价值的东西,才能使阅读教学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3.角色扮演,融入文本内容
小学生好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坐在底下认真听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学生根据教师的分析反复去阅读,然后找出教师布置的问题,按教师的思路走下去。这样千篇一律的教学规律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也不尽如人意。特别是经典的诗歌或文言文,尽管脍炙人口,但对小学生而言,要完全融入文本内容去理解还很难,虽倒背如流,但品尝不出其中的滋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角色去扮演,组内同学互相帮忙理解角色的要点,然后在集体面前再表演。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这时教师要深入各组进行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扮演任务。这样的阅读教学,让课堂充满童趣和乐趣,能使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容,这将会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一次美好的经历。
4.持之以恒,定期推荐,检测阅读情况
课外读物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教师推荐的作品不仅要具有正能量,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还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此外,可开展阅读心得交流会,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阅读感悟;举行演讲比赛;利用图书角,让学生相互推荐好的文章;等等。
阅读是小学生积累知识的途径,是增强其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但阅读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务必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为其将来的人生之路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孙 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5).
[2]金旭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