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下的高职ESP教学
2018-02-07张晓丽张津
张晓丽,张津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石家庄050091)
1 ESP是校企合作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的新突破,它的实质是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的方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学办学方针,并进而提出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的具体要求[1]。校企合作需要把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环境与企业的实践环境结合起来,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加强企业与高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推进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该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如何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值得思索的问题。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英语非母语国家的英语教学已经向ESP教学转移。
ESP的全称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国内学界通常翻译为“特殊用途英语”或泛称为“专业英语”。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背景下,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纯语言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行业和企业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除了开设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外,也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如财经英语、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笔者认为,ESP取代EGP是必然趋势,ESP是校企合作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不同于EGP对于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并重,“需求分析”是ESP的核心,它分析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及“过程需求”。“目标需求”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动机以及目前语言使用情况;“过程需求”,分析学习者要想习得语言“需要”做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这两种需求都与学生未来工作场景紧密结合。对于两种需求的正确分析必然要求学生和教师都对行业企业有足够的了解,这就必然要在校企深入合作的背景下才能展开。
2 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进行ESP教学改革
2.1 课程体系开发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ESP课程,但是由于我国ESP研究起步较晚,普遍存在对ESP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因此,很多院校的ESP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例如,有些院校给新生开始ESP课程,而有些院校只在三年级开设一学期的ESP课程。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该设立专门的ESP教学中心,结合各个行业企业对于英语能力的需求,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专家深入具体地研究学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技能,根据本校、本专业的特点,开发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例如,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开发就可以围绕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个方面展开。如外事接待模拟与实操、商务英语谈判模拟与实操等。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课程设计者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ESP课程开设几个学期及每学期开设的课时数量;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先后进行还是并行执行;课程设计过程中行业企业如何参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具有广泛性还是特殊性;课程学习者有无差别等。总的来说,课程建设过程中,既要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又要分析行业企业的需求,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除此之外,课程评价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它是保障和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和突破的一个方面。传统的英语课程评价有许多不完善、不科学的方面。例如,评价手段和评价主体都较为单一;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目的在于考核和审定,而非诊断和促进;评价多以教学为主、评价内容较为片面。ESP教学的特点,要求课程评价必须打破传统模式,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方式。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企业的评价标准应该逐渐纳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从而促进ESP课程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避免教学与工作实践的脱节。
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不能仅仅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成绩,还要考察学生在具体岗位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例如针对商贸领域的ESP教学,需要采取商务知识技能与语言能力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可以让学生接受企业指导教师对所在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的考核,考核结果可以作为ESP课程考核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毕业顶岗实习成绩的一部分。企业是用人方,应该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企业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更能激励学生重视ESP课程的学习。
2.2 ESP师资的培养
ESP师资的培养是ESP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不同于EGP课程,ESP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SP教师面对的是学有专长的各专业学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英语语言水平及语言教学水平之外,更应该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鉴于国内高职院校的ESP课程大多数由英语教师担任,建设好ESP教学领域的双师队伍迫在眉睫。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就是在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并能够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ESP教师,行业和企业经验的获得必须依赖企业才能实现。在师资培养上,企业与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联合培养模式。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在提升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采取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深层次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高职教师。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ESP教师实践实训基地,或开展各种形式的ESP教师专题培训、合作项目培训等。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建立ESP教师顶岗实践,鼓励教师以脱产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验活动中。同时,企业也可以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对教师参与培训参与实践的信息数据进行统计,为合格教师发放行业资格证书。
2.3 ESP教材开发
虽然很多院校开设了ESP课程,但是在开发和选取教材时还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出版的ESP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需求分析应该是ESP教材开发和选取的出发点,内容应该贴合真实语境,增加大量实例。而目前的ESP教材编写者大多为英语教师,因为缺乏对行业企业真实环境中语言运用的了解,他们很难编写出真正意义上的ESP教材。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ESP教材成为可能。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可以鼓励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实现与学校教师的优势互补。企业人员参与教材开发,可以使教材更能真实地体现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需求,例如真实的工作流程、工作场景。对于熟谙英语教学技法的英语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编写教材,无疑会提高教师对行业企业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ESP教学水平。同时,企业人员参加教材编写,有助于将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贯穿到教材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当然,校企合作开发ESP教材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由于教师与企业从业人员在知识背景、工作环境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开发教材时,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必然存在困难。其次,教材的开发编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学校的专职教师和企业人员都是一项巨大挑战,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或措施,很难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ESP教材开发和编写过程中。上述问题,也是我们在探索校企合作推进ESP教学改革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 结语
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顺势而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不断推进ESP教学改革。ESP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必然方向,对于提高高职人才质量、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