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8-02-07DUANXiaoling
DUAN Xiao-ling
(AECC Shenyang Liming Engine Co.Ltd.,Shenyang110043,China)
1 引言
航空发动机主要是指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其可看做是飞机的核心。航空发动机工艺要求极为严格,对各个专业领域的综合运用困难,其制造难度较大,我国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之一。这些成就离不开我国相关科研工作人员的努力,因此为了使我国航天发动机产业能够继续高速稳定地发展下去,对其相关产业人才的培养便显得至关重要。
2 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航空领域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却是极为迅速的。航空发动机作为当前航天器(飞机)的心脏,一直以来制约我国航天飞行器发展。但随着近年来涡轮发动机的单晶叶片技术研究成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这也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取得了质的突破。单晶叶片技术的掌握标志着我国将大大提高航天发动机产业整体的生产能力,使其使用寿命能够得到大幅提高。这些成果离不开相关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创新,由此也可以看出对航空发动机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我国未来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发展水平。
3 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培养理念
随着单晶叶片的研制成功,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对人才培养理念,也从主要的“测绘仿制”走向了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新型培养模式中。以培养强烈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创新潜质为前提,对有优异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极为重要,航空发动机自主原始创新对发动机人才队伍、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要求标准提升,对当前培养专业学术型、科学型、专业工程型人才极为有利,而这三类人才有对未来我国航空发动机的高效、持续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4 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4.1 教育新模式
从对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方面上看,其相关航空学院为响应国家对其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以达到突破航空发动机瓶颈,形成航空装备优势的理念出发,对应航天学院从多方面进行了对应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人才招录和选拔机制的更新,全面完善自主招生制度。
②对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关注和重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制定相关教学策略,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对教师聘任和考核以及评价制度的改善和实践,对相关科研教师做好引导教育工作的计划调整。
④对学院管理体制以及整体机制的改进,扩大相关学院在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实行教授治学,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氛围环境。
由此可见,随着当前相关航空学院新教育模式的提出和应用,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方向[1]。
4.2 人才战略
我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近年来对人才战略的部署,充分体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始终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将人才建设作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所体现的是在重点抓好领军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快探索建立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得人才发展体制得到一定提升,对构建和拓展各类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促进相关人才梯次成长意义重大。对选送优秀人才赴海外培训的力度和计划也不断提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也更好地使我国未来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待遇有了一定的提升,使得我国对其相关人才的培养机制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进步和完善。
4.3 共享化实验平台的建立
实践实训是发掘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的关键,一直以来我国都缺少对应实践实训的教育培养,这也使得相关专业学习人员在后续投入工作时,自身的观察、认知、辨析能力较为有限。因此借助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相应的资源进行一定的集合整理,建立健全相应共享化实验平台,让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实践基地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使相关学习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完全得到发挥,锻炼其自主意识,使其对航空发动机整体有更为实际客观的认知,同时也为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自主解决复杂系统工程与相关科学问题,提供一定前提条件,在共享实验化平台建立健全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对其相关的推行引导工作,避免执行应用时相关人员对其了解不足甚至重视度有限,而造成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具体作用的状况出现。
4.4 协同培养模式
跨组织协同可以说是当前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①可看做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即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结合;学校通过与相关航空发动机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尽早进入人才培养过程,也对学生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和强化实践技能,使其迅速进入岗位奠定基础,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②跨学科协同创新,即传统单一学科和较差学科结合,以创新航空发动机推进理论为主要前提,从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到先进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的综合运用,使得航空发动机与安全性理论结合形成交叉学科的航天发动机技术与管理,使其跨学科能力得以提高,这对其后续航天发动机所需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意义重大。
4.5 非学历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
对当前我国中航发动机集团内员工的再教育规划,制定相关标准措施。对非学历教育培训体系进行对应完善工作,使其形成入行培训、专家培训、系统培训三类培训架构。以全方位,立体式的培养模式使其对相关人员从选拔、学习、评价上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实践培训,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培训内容的规划性、针对性以及涉及个别外部岗位内容的原理性;明确培训目标的同时,对相关人员做好培训系统讲解工作,加强对应查验及评价,从而使我国航天发动机产业人才整体的发展生态能够得到保障。
5 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培养意义
航空产业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不断发展的趋势,后续我国航空产业比重会进一步得到增加,而航空发动机作为航空产业的核心关键,这就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数量上的增加,因此对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的培养,从短期来看会使得我国航空发动机形成一条具有循环性的、健康性的生态产业链,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缓解当前社会年轻人就业压力;从长远来看,对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能够得以良好发展下去,对我国整体航空业的突破创新和进步有着极为有益的正面促进意义。因此我们要对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满足当前航空发动机产业对人才储备的需求,为后续我国航空事业的高效发展打好基础。
6 结语
从上文对我国航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分析和整理,可以看出以创新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是当前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前提要素。因此,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航空发动机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都将是我国航空事业能够健康、高效发展下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