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一)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激活社有企业发展体制机制
2018-02-07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国总社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社有企业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搞活机制,实行经营承包等办法。二是从1993年开始探索股份合作制改革。三是从1997年开始,以进一步推进机制转换,增强供销合作社企业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探索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造。
1981年8月,我到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浙江省茶叶公司工作。1983年3月,我参加省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工作组,之后一直在供销合作社机关工作至今,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改革改制的主要过程。
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保障供给”体制,社有企业独家经营,按国家计划批发、调拨,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差率向农民收购农副产品、供应生产生活资料,干部职工拿固定工资准时上班,按点下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家逐步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的“三多一少”商品流通体制,同时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议购制度。社有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多种经济成分经商,特别是农村个体商业迅猛发展;多种流通渠道出现,供销合作社不再独家经营一统天下,必须参与市场竞争,“找米下锅”,实现自我生存发展。由于经营商品的不同、管理水平不一、经营能力差别,一些社有企业开始出现经营亏损,有的甚至连生存都困难,由此倒逼社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国总社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对社有企业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搞活机制,实行经营承包等办法。如1992年实行经营放活、价格放活、用工放活、分配放活的“四放活”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和职工主观能动性,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经营主体。二是从1993年开始探索股份合作制改革。在坚持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部分机制,鼓励职工出资参股,增强企业与职工的利益联结。三是从1997年开始,以进一步推进机制转换,增强供销合作社企业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探索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造。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供销合作社系统社有企业改革改制是省社带头探索推动全省社系统全面开展的。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增挂浙江省兴合集团总公司牌子,对省本级社有企业实行集团化管理和运作。第一步探索了经营承包,调动了经营者积极性,明确了省供销合作社产权主体地位,公司是经营主体,必须对产权主体负责,实行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1993年开始在所属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到1997年底,4家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3家企业整体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4个业务部(直属工厂)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个改革为后来的股份制改造打下了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总结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启示有四点:
社有企业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
社有企业改革改制必须着眼于发展进行整体设计。
社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
社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探索和完善联合社领导和指导方式。
1998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省属企业改革的通知》出台,要求省社属企业全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省政府的推动下,省社本级成建制开展了有限责任公司改革。省社进行整体设计,提出改制方案,经省社属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后,实行原企业股份制改革。通过全面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设置股本和股份结构、动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改革出资入股等工作,社有企业新的产权体制重新确立,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全面运行。
通过改革改制,构建了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建立了员工创业机制,极大激发了经营者和员工的创业精神,调动了创业热情,改革的先发效应持续释放,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效稳定增长,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和有力的物质支撑,为更好地实现办社宗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1998年实现总销售374.1亿元、净资产103.3亿元、利润1501万元,2017年总销售额、净资产、利润分别达4549.5亿元、363亿元、36.7亿元,年均增长14.1%、6.8%和33.6%。1998年浙江省兴合集团公司总销售、净资产、利润分别为70.1亿元、14亿元、881万元,到2017年分别达到1004.5亿元、119.9亿元和16.7285亿元,年均增长15%、12%和31.8%。浙江省兴合集团公司多年跻身全国企业500强行列,2017年位列第171位。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社有企业改革发展历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无奈。总结社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启示有四点:
一、社有企业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和“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地理,改革开放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很快,市场发育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社有企业必须适应这个客观环境,主动调整适应。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不了的。
二、社有企业改革改制必须着眼于发展进行整体设计。改革是为了卸包袱,还是为了发展?这是改革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如果是为了卸包袱,那就一改了之,把职工推向社会,让企业“寿终正寝”。如果是为了发展,就要进行资源优化、要素激活。我们坚持改革改制是为了发展,为了更快、更大的发展。从发展出发进行整体设计,对事关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业务,要坚持控股、绝对控股;对充分市场竞争的业务,只参股、参少股,甚至不参股。坚持了发展的理念和整体设计,社有企业发展才是稳定、健康和可持续的。
三、社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供销合作社要为农、务农、姓农,决不能离农。社有企业改革要坚持提高满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需求这个主阵地不动摇,从不断适应“三农”发展变化而调整自身的经营结构、业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三四十年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不离农、与“三农”贴近融合,企业就发展壮大。一旦离农,即使有短暂的辉煌、一时的荣耀,也终将难逃厄运。
四、社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探索和完善联合社领导和指导方式。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经济支撑,是实现办社宗旨的重要载体。联合社加强对社有企业的领导,是保证社有企业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社有企业产权多元化、经营多元化、规模化的情况下,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强领导、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的途径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