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第三方巡查的实践研究
2018-02-07韩智广熊彬雁胡晓莉张佳栋
文/韩智广 熊彬雁 胡晓莉 张佳栋
前 言
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已成为打破我国农村“生存环境恶劣——贫困累积”恶性循环的有效路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是现阶段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略之一。湖南“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为72万人,分三年完成,其中:2016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6万人,2017年基本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35万人,2018年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21万人。
湖南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机遇,创新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第三方巡查制度。通过第三方机构对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安置选址、住房面积、资金使用、后续发展等关键环节进行常态化巡查,以确保地方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保障搬迁任务精准高效的完成。
一、工程咨询单位是承担第三方巡查工作的理想载体
工程咨询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投资与建设项目提供咨询的智力服务行业,致力于为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咨询、论证等服务。由于工程咨询业务常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众多领域,工作过程需协调和处理各种复杂多变因素,工程咨询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强,对政策把握力度准,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工程咨询单位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巡查第三方,能够明显降低磨合与培训成本。
第三方巡查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外部制衡机制,是成效考核的重要形式。第三方巡查从独立、公正、客观的角度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全覆盖核查,是回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来路的望远镜,是查找工作进程中问题的放大镜,更是扶正校偏调整方向的校准仪。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巡查工作为工程咨询行业参与国家战略决策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是工程咨询行业向其他专业领域拓展,发挥参谋助手价值的成功实践。
二、创新建立巡查机制,强力助推脱贫攻坚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探索创新上下贯通的巡查管理机制,是易地扶贫搬迁巡查工作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巡前建章立制,严明工作纪律
为完成好巡查工作,笔者所在公司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形成全员联动机制,抽调了工程、造价、咨询、财务等方面的专家近两百余人,组成巡查小组,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第三方巡查工作管理办法。公司组织巡查组全体人员集中学习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文件,针对巡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讲解。为加强现场巡查能力,公司组织巡查工作人员到宁乡等典型地区开展现场巡查培训。同时,严明了工作纪律,要求巡查小组的全体工作人员要严守中央的八项规定和湖南省委九项规定,秉公办事,轻车简从,力求巡查报告及时、准确,确保上级主管部门全面了解掌握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专项巡查成果。
(二)科学设计指标,定量考核成效
考核是巡查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指标设计要坚持科学化、合理化、要实事求是,根据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第三方巡查重点关注了搬迁对象精确识别、安置点科学选址、住房面积严格控制、项目资金严格控制等四个方面,并设计了“搬迁精确率”、“累计入驻率”、“人均住房面积”、“住房建设资金补助率”、“累计脱贫率”等五项指标,定量考核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客观反映巡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了第三方巡查模式的专业性和优越性。
(三)创新巡查方式,确保巡查“成色”
多元化巡查是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巡查的关键。要根据任务特点和要求,不断创新巡查方式,使其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为确保巡查效果,公司创新了巡查方式,一方面,实行全覆盖巡查与抽样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要求对所有搬迁户(包括集中安置点)实行全覆盖式巡查,个别分散安置点较多的县适当调整为抽查;另一方面,将日常巡视与“回头看”相结合,除了对各地区进行日常工作巡查以外,对巡查整改不力、群众反映问题依然较多的县区和单位安排专项巡查,进行“回头看”。
(四)宣讲解读政策,及时把脉建言
易地扶贫的日常巡查发现,地方政府存在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问题。易地扶贫政策参考的内容,有省扶贫办、省联席办以及其他国土、规划、财政等职能部门的相关文件,还有省主要领导的讲话要求。这些信息碎片化、不连贯,造成基层工作部署困难。对此,巡查组及时提出建议,要求基层的联席办加强沟通和领导,基层扶贫办的干部至少要到每个贫困户家走访。同时,积极组织基层干部的政策培训会议,把各部门的文件和领导讲话的具体要求,通过细致的讲解,及时传达到基层干部手中。同时,对地方人员就工作实施中提出的疑点和难点,巡查组及时答疑解惑、把脉献策。
(五)掌握项目进度,实时反馈舆情
在巡查工作中发现,有些县的实际建设进度与“互联网+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上报进度有较大差异,通过巡查,重新核实并掌握了项目建设实际进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依据。有的县提出2018年要求不能搞分散安置,全部要搞大集中。但是,部分山区地势恶劣,选址非常困难。建档立卡户表示,搬迁后离开原有的生产资源,可能收入提高了,但是支出更高。对于巡查中基层群众反映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省联席办,建议考虑因地制宜,进行小集中安置。
(六)运用巡查成果,发挥巡查效益
巡查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全面、客观、精准发现问题,促进问题有效整改。公司要求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深挖细查,建立起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检查整改——防止问题重复的纠错机制。针对发现的能够及时整改的问题,对相关县市下发问题清单,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同时对整改落实情况实行二次巡查。对巡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巡视组综合分析,及时进行梳理,并在巡视报告中向上级反映问题,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推动巡查结果运用最大化。
三、坚持工程咨询特色,强化巡查成果运用
(一)正确领会中央意图,理解对才能执行好
易地搬迁并非扶贫救济,而是对贫困村户搬迁、安置与帮扶,使之获得较好的生计环境,实现内生脱贫。但巡查发现,有些地区因理念、思路偏颇,未针对不同贫困深度的搬迁人口精准施策,出现了一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只搬不扶等政策执行偏差,降低了脱贫实效。甚至个别地方出现把危房改造与易地扶贫搬迁混为一谈,导致出现原址重建或就近建房的情况。因此,在巡查工作中,及时面向地方政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宣讲,帮助地方政府进一步提升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准确理解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吃透中央政策、领会中央意图,系好易地搬迁的“第一颗扣子”,是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的基础和前提。
(二)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引导好才能稳定好
实践表明,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不单纯只是给贫困户“易地挪窝”,更需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能力建设。政府在安置工作中应尊重搬迁户意愿,使搬迁户真正参与搬迁安置决策过程,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切忌大包大揽,以避免抑制和抵消农民自发、自助、协同的创造性。巡查发现大部分地区在搬迁工作中,高度重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民生保障、生计发展等问题,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搬迁安置点可行性论证,广泛征求搬迁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在搬迁过程中根植和夯实搬迁工作基础,搬迁户返迁情况少,生活状态稳定。
(三)加强精准识别力度,识别准才能帮扶好
巡查发现,精准识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象识别的不精准和对象识别粗略化。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粗暴地给贫困户搬房子,也不能为政绩进行搬迁,而应该做到精准搬迁,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为提升搬迁帮扶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应基于搬迁户家庭特征及贫困异质性,甄别帮扶对象并根据差异化进行分类施策。地方应改变“一刀切”搬迁帮扶方式,区分贫困户家庭特征与贫困特性,对不同类型的搬迁对象给予精准识别与分类施策,瞄准搬迁户的脱贫急需,给予精准帮扶。如提供多元的搬迁帮扶政策选项,针对外地就业或经营者,给予灵活的安置机会,甚至引导其退出政策安置,到务工城市落户或回乡创业;针对发展能力差的搬迁户给予政策兜底;针对发展能力强的贫困户,就其发展难点进行帮扶,使其搬迁与择业并行,尤其要帮助那些种田劳动力充足的贫困户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或创业农户,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
(四)强化后扶产业帮扶,发展好才能稳得住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的要求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搬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基础。巡查过程中,部分搬迁群众反映:由于市、县区财政资金有限、贫困户贫困程度深,国家安排的住房补贴资金仅能供建房及相应配套基础设施等费用,对旧房拆除、宅基地复垦及后扶产业发展等没有专项补助资金。对此,建议将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交给乡镇或村委统一安排。同时,根据当地实际,实施后扶产业帮扶,如特色种植、养殖;在安置区附近引进社会投资建设农林产业项目,实施项目扶贫;在临城镇安置区的安置房一层建商业门面(当地政府出资),低价租给搬迁户,脱贫后,搬迁户可回购;让搬迁居民“稳得住、能发展”,实现搬迁脱贫与就业脱贫、产业脱贫的协同发展。
(五)优化政策补贴设计,谋划好才能实施好
作为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重要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表现出较强的政府主导性。一些基层干部的反馈表明,不当补贴或过度搬迁补贴,不仅对财政资金造成了压力,更容易助长搬迁户“等靠要”思想,使得贫困户对政府产生救济依赖。对此,扶贫搬迁要注重帮扶方式的科学性,合理制定补助标准和自筹标准,考虑采取“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激励型制度;开展“扶志”工程,加大宣传教育,选择自强自立的优秀农民当村庄带头人,起模范带动作用。湖南省一些地区已出现不少好做法,如株洲市开展了“脱贫之星”评选活动,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激励引导贫困户转变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同时,巡查发现部分地区存在购房安置负债过高的问题。对此,建议针对购房安置群体,采取政府统购存量房,分配给搬迁贫困户的方式;另外,对于安置房建设地址位于旅游区内,为体现当地建筑特色,建房成本较高导致易地扶贫专项资金不足的,建议采取当地政府财政补贴或整合其他专项补助资金等方式,确保帮扶效果和财政资金使用的双重到位。
四、结束语
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孕育并推动了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同时,工程咨询行业的兴起又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宏观决策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现阶段,工程咨询行业既面临改革步伐加快和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双重挑战,也迎来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工程咨询公司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第三方巡查的成功经验表明,工程咨询行业应顺应国家发展潮流、紧跟政策导向,在巩固已有阵地、保持工程咨询服务特色的同时,切实发挥自身资质、专业和人才等优势,积极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重大项目咨询决策、重要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制定等方面拓展咨询服务,向专业特色智库方向转变和发展,争当政府决策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