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02-07赵革文
赵革文
(宁夏建筑执业资格注册管理中心,银川750001)
1 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意义
一是特色小镇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新时期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之一。全世界约有50万个镇,其中:发达国家60%的小镇具有特色,中国仅15%的小镇具有特色。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都达到80%以上,其中很大比例的人生活在小城镇上。而截止到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57.35%,我区的城镇化率是56.2%,因此,特色小镇在我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特色小镇建设要上升到综合的市场逻辑之下进行创新性的理解,特色小镇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不仅起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而且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对于大量农村富余人口涌入城市起到了“蓄水池”的分流作用,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可以使“离土不进城”的农村人口留在小城镇,不进入大中城市,就近由从事农业转为从事非农产业,并实现生活方式改变,由分散居住转为集中居住,享受城镇居民所能享受的生活便利和社会保障待遇。
三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重要平台的有效举措。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与大城市相比,特色小镇有利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城乡产业融合,使城市文明扩展到农村,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同时也可以方便市民的生活,小城镇对就业有吸纳能力,大部分人可以就地就近上班。
2 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些地方存在认识误区。对特色小镇的独特内涵把握不够,把特色小镇完全与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园区,与传统意义上的景区和乡村等同起来,产业没有特色,部分小镇与小镇之间产业雷同度过高,造成同质竞争,导致千镇一面,还有的地方改革创新不足,跳不出传统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市场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二是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农民进入小镇后,必须要靠就业、创业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有些地方不够重视产业的培育,有的小镇建起来了,但是没有稳定的产业基础或创业平台,解决不了农民的就业创业难题,不能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农民容纳能力,还导致了物质资源过度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长。
三是缺乏资金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或资金无法落实的问题,农民进入城镇,要有住房,要配套水、电、气、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还要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这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
四是特色小镇成为了一些房地产企业炒作工具,进行圈地、玩概念,套用政府资金和银行资金。有部分企业或投资人在做特色小镇的时候,就像当年做文旅地产、养老地产一样,对外宣传的是建设特色小镇,但实质上是在圈地,有的演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出现了只见新镇不见人的结局。
五是把特色小镇的开发变成一种政府大包大揽的行为。特色小镇原本是市场开发行为,无论是从投资体量,还是投资规模,以及将来运营难度,都是需要综合的能力去导入,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地产开发、也不是没有市场理念的政府的大包大揽工程,更不是短期的开发工程。
3 采取多样的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模式
一是从重点镇发展为特色小镇。重点镇是当地县域经济的中心,承担着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针对全区确定的38个重点镇,可以对一些具有较强产业基础,交通条件比较好的重点镇,按照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其建设发展予以扶持,进一步发展成为特色产业、交通物流、农贸交易、综合服务、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
二是从产业园区发展为特色小镇。对传统产业园区进行产业梳理,明晰发展思路,对于比较大且有特色的园区,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滨河新区产业区、利通区孙家滩农业园区、惠农陆港经济区、中卫西部云基地等产业园区,可以划出一定的空间,按照产业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进行集中规划建设,在现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基础上,将园区生态予以重建,对园区生活配套加以完善,内部的公共基础设施及建筑、道路、绿化等景观设计与产业整体定位相互匹配、相得益彰,实现从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的转变。
三是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小镇。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西夏文化、遗址文化、沙漠文化、丝路文化等独特元素,以文化为魂、旅游为桥,按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围绕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西夏文化旅游区沿线(以西夏文化为特色,形成的历史遗迹、贺兰山和沙湖景区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宁夏黄河文化旅游区(依托吴忠-青铜峡-永宁,黄河坛景区为重点的黄河文化旅游区)、固原生态文化旅游区(以边塞文化为特色,形成的红色旅游和六盘山景区为重点的文化生态旅游区)等周边区域,在门票经济、观光旅游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的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健康养生、会议会展、民俗工艺品、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实现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的三轮驱动。
四是打造高端产业特色小镇。对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科研院校集中区,可以进一步配套幼儿园、小学、功能相对齐全的医院、人才公寓、交际空间、社区文体等设施,达到舒适宜居的效果,以吸引高端人才,打造成为高科技企业育成中心或科技创新特色小镇。在金融集中的周边地区通过提供中介服务、投资机构支持等服务,发展成为金融中心资源疏散与对接的重要口岸,打造成为特色金融小镇[1]。
五是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葡萄、枸杞等农产品特色小镇。依托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原产地长廊,以涵盖葡萄种植、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的葡萄产业为驱动,整合葡萄农业、葡萄工业、葡萄风景、葡萄文化及本地旅游资源,建立一批国际知名的酒庄、酒厂和深加工基地,推动国际交流,形成“种植—加工—贸易”的发展格局。逐步发展葡萄酒堡、会所、会展中心、葡萄主题公园、葡萄酒产业园、商业街、高档商住区等,打造成为旅游氛围浓厚的生态人居小镇。以枸杞、瓜果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为基础,通过种植、采摘的原生态耕种体验,农产品加工、饮食、购买的消费体验,节庆、活动、演艺的民俗民风体验,建筑风貌、景观风貌、田园风貌的特色风貌体验,民宿、营地、田园度假酒店的住宿体验,带动农产品的销售、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的一体化发展。
六是打造养老养生度假特色小镇。2014年宁夏常住人口662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0.84万人,所占比重为12.22%,预计今后10年年均约有7.3万人进入老年人口行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服务性成本的提升将超过GDP的增速。以“养老养生+康体医护+休闲度假”为核心内容,建设双拼养老公寓、单身养老公寓、酒店式养老公寓、多层养老公寓、叠排养老公寓等,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发展与养老有关的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生命科技、互联网疗、休闲养生、健康保健、老人护理、老年专用消费品、商业保险等产业,为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建设基地生态农田,方便老年人耕种劳作的需求乐趣。配置老年康复护理中心、老年公寓护理学院、老年大学及传统文化聚集、体验、博览、创意和交易基地,全方位的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