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8-02-07路丽梅范继
路丽梅,范继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苏州215600)
1 引言
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有20多年,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近年来各高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加大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充分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双创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发展核心是创新,优秀人才则是强力支撑,高校是人才聚集地也是创新的最有力的突破点,实现科技创新、创业是大学生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所在,同时也是克服严峻的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1]。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兴创业模式被当代大学生推崇与关注,独立学院学生在科技创新、创业实践上呈现出的激情更足,对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关注热情高,因自身办学性质与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决定,在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较少,构建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双创教育在独立学院呈现突破发展。
2 互联网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模式滞后、互联网意识引导不足
多数的独立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认知欠缺,仅开展常规的基础及专业课程教育,对实践课程的重视不足,关于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更是鲜有关注,即便有相关创业课程设置与实践安排,基本是重视形式而忽视过程与结果。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紧密融合渗透,独立学院在互联网思维引导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对互联网技术在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活力认识意识淡薄,加强社会实践与互联网认知教育,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意义,凸显自身优势,发挥独立学院在驱动企业转型发展与减轻就业压力上的作用。
2.2 课程体系不健全、双创平台建设粗糙
独立学院关于创新创业课程设置较少,多数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存在严重的理论课比重远超创业实践课程,学院采用的教材基本由学校自定,未规范统编教程,未形成完善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2]。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大环境下,独立学院积极行动,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机构来营造双创氛围,学院存在注重形式化问题,双创平台软硬件保障力度不够、创业导师指导不到位、服务方式局限、政策落实不全面等问题普遍存在,学生多次参观双创平台很难尝试实践操作与申请项目入驻。
2.3 双创政策、资源保障不足、实践成效低下
创业需要资金保障,大学生尤为缺乏融资手段与渠道,多数学生的创业资金主要靠自筹,学校设立创业载体平台提供的资助也是杯水车薪,通过商业银行创业贷款或者项目路演以求获得投资人青睐的成功率不高。此外,仅通过每年举办一两场创业大赛、讲座来体现创业活动,零星活动难有实效。即便有项目入驻创业平台孵化,只提供少许资金与场地服务,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创业指导、项目跟踪与推广很难有完整的系统性保障,更谈不上商业化发展,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成熟的商业模式寥寥无几,创业的技术难度高,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导师指导与全方位的服务保证,学院流于形式的项目孵化必然导致实践成效极为低下。
3 互联网背景下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3.1 科学设计双创教育模式、重视互联网内涵引导
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更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双创教育要深入认识教育模式构建的重要性,真正收获创业成效需将双创教育提升到等同专业课程教育的高度。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因循守旧,僵硬的灌输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教育要与时俱进,让学生了解互联网新形态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创业行为倾斜,此外积极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创客群体能有机会将自己的项目与实际需求对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3.2 构建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加强双创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注重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体系既独立又相互渗透,要夯实传统的文化素质教育基础,在学生智力、能力、综合素质、相关技能等得到良好支撑时积极组织构建创业社会知识结构与创业能力协同的双创教育体系[3]。双创平台的内部建设稳步推进,学院内双创平台的指导教师大都是授课教师兼职,增加指导教师专业培训机会,聘请社会上的创业典型、企业家等兼职指导,避免出现创业纸上谈兵现象。
3.3 落实保障政策、优化双创环境,增强实践成效
切实增强大学生创业激情与取得创业实效,政策保障是重要助推器,政府和学校层面上要针对税收、融资、培训等环节出台相应配套鼓励政策,营造好创新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4]。外部环境得以保证,内部环境也应予以优化,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的建设上要注重实效,切实动手实践、学以致用,理解创业讲座与培训的内涵,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指导力度与服务内容,给优秀项目针对性指导,提供路演、媒体宣传报道等途径,以求吸引投资使项目落地。
4 结语
互联网技术在逐渐整合第一、二产业,转变传统生产方式,在这机会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双创意识及能力的提升需要高校在教育模式、互联网内涵引导、教育体系构建、双创平台建设、政策保障等环节上下足功夫,增强学生创业的技术优势,筑高核心技术壁垒,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整合优秀资源,与时俱进地在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