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的研究

2018-02-07刘鑫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高校教师

刘鑫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300000)

1 引言

我国在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标准上作了诸多工作,但是,诸如此类的标准大多都只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现状进行评价,各大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结果通过教师的绩效来体现,这种评价标准给教师造成了一定压力,而高校教师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为了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就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对高校教师乃至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 评价标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2.1 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目前的高校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这就导致高校在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时无法依靠科学的评价标准完成评价,对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贡献无法做出公平理性的评价,进而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在这种评价标准中,教师的专业性受到限制,其体现的主要是评价者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而不是教师本身的评价标准,忽略了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中对于本身评价标准的重要性,不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的提升。

2.2 不利于教师科学全面的发展

在实际评价体系中,高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是量化的,其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精神以及研究没有一个全面的分析,仅仅是通过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学习成绩以及高校教师在其专业领域发表的论文文章数量来作为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导致教师为了得到优秀的评价在学生考试时会划定范围或是在课堂上任由学生做各种事情,以及在日常教学时利用大多时间写文章,只注重文章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种种现象都是为了得到优秀评价[1]。因此,这种评价标准不利于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全面发展,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2.3 不利于教师教学的个性发展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这就要求看问题时要一分为二,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中缺乏针对教师个体差异的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标准太过统一,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技能程度、教学精神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对于一些专注于专业发展的教师是不利的,使其在日常教学评价中无法积极的应对评价,对其的个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标准

3.1 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性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高校教师丰富的专业性知识对于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作为教学依托,将各个学习阶段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将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将教学“授之以渔”的目的表现出来,如大学基础课之一的高数中极限内容,极限作为整个高数课程的基础,贯穿着整个高数计算,基于极限在高数中的基础性就要求数学专业教师本身必须清楚极限中的专业知识,并对于整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思想方法都要灵活掌握。除此之外,作为高校教师更要将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方面的教学专业知识融入到教师专业知识中,这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更深刻的认识[3]。

3.2 高校教师专业技能的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的优秀的教学水平主要通过专业技能体现出来,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教师在课程中应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灵活转变教学技能,具备专业技能的高度灵活性,一个优秀的高校教师要将学生的随机状况转变到正常的教学计划中,或是顺着学生的状况继续教学。此外,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方面其教学大纲在编制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把握住课程的整体走向,灵活的调整课堂节奏。另一方面,相对于初高中阶段教学而言,高校教学的每一堂课的信息量都十分大,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保证全部消化,那么学生在课下复习时就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来帮助解答,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制定教师指导答疑的计划并认真执行。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灵活的运用专业技能,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成长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这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所在。

3.3 高校教师专业精神的坚定性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教师应该具备优秀的专业精神:敬业乐业精神、乐学勤思精神、创新精神、负责参与精神[4]。对于教师而言,教师专业技能是培养教师专业精神的重要保障,而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培养教师能力的条件和推力,因此,一方面教师对于教学要有坚定的决心,对于教育事业要有深切地热爱和执着,能够爱岗敬业、勤学进取并承担教师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对于教学要有创新精神,教学活动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做出改变,不可一味地运用传统教学,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后深刻反思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本身在教学中的表现,进行教学创新。

3.4 高校教师专业研究的科学性

将高校教师专业研究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高校教师能够亲自参加科研试验活动,那么其对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亲自体验到科研活动后能够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科学性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其科学发展规律,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有用,有利于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具有专业研究的体验后能够将其在科研活动中掌握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运用到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追求学科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进行网上学习,在网络上查看专业的学科文献,将这些先进的学科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相信科学,使他们在未来的选择中能够更加顺畅[5]。

4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的研究,进而分别从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性、专业技能的灵活性、专业精神的坚定性以及专业研究的科学性四方面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未来仍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的实际应用,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评价标准,同时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高校教师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