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2018-02-07侯红霞张瑞娇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时代

侯红霞 张瑞娇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一群爱国青年。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就是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时代气息。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代表,思维活跃,思想具有易感性。因此,研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特点、新情况和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与此同时,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亦呈现新的特征。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受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明确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青少年做起,这方面工作是管长久的、管根本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尤为根本和长远。目前,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成为大学生必修课,校园爱国主义主题活动越来越丰富,而且随着高校重视程度的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已形成共识。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更加丰富

随着世情国情的变化,教育理念的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也愈发有时代特征。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继续以往依靠课堂教学进行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形式。比如,利用正在发生的事情或正在举办的活动进行教育,如在南海问题出现争议时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在奥运会、世博会举办时培育民族自豪感;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到革命老区感受革命文化;在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的同时,高校注重利用一些特殊节日和意义重大的纪念日来宣传爱国主义,如清明节为烈士扫墓、端午节弘扬传统文化、国庆举行学校阅兵仪式等,尽可能地抓住一切能引起大学生对国家认同的契机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大学生的爱国行为更加自觉

由于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侧重理论学习,导致许多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只是思想层面的东西,甚至有学生认为可有可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在行动中。新时代以来,教育理念、方式的改变使得年轻一代认识到爱国之情应该转化为报国之行,在国家发生一些重大事故、承办一些重大活动时,高校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爱国行为越来越自觉,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比如在南海仲裁案、美军在韩部署萨德导弹系统时期,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活动呼吁群众爱国行为,激发群众爱国情感;在国家重大会议召开期间,许多大学生志愿者不辞辛劳,积极参与礼宾接待、交通服务、语言翻译等志愿工作,为会议的成功举办做出自己的贡献。此外,各个高校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困难地区工作,例如,“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他们都自觉的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情况

(一)大学生民族自信心受到全球化影响

新时代以来,我国在世界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受到全球化的影响逐渐增加,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之间交往频繁,在交往过程中,其他民族的“精华糟粕”都会影响到我国,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新时代大学生带来了挑战,一些“有心人故意为之”,试图削弱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在他们中间滋生国家虚无主义思想,进而影响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仰。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应该比以往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教育。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市场经济冲击

当代中国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使大学生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也间接地对其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局限性动摇了青年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定信仰。因其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在缺少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往往优先考虑市场的需要,极易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折射到生活中经常出现道德困惑、信仰危机现象,使人们产生无组织性、无纪律性倾向;其逐利性在社会上滋生了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风气,使人们产生了拜金主义倾向,形成了个人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意识;此外,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使得西方资本主义消极腐朽观念传入我国,一些大学生迷惑其中,支持享乐主义。这些都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易感性

新时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这一群体从小就生活在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生重大变革时期。这一特殊时期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了鲜明影响,其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来。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思想独立,不对某种观点盲目认同,不喜欢死板的灌输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经验不丰富、辨别是非能力不足,在面对接触到的繁杂思想时,很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90后”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在网上浏览各种信息,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对他们的价值观的塑造带来了难度,容易导致思想滑坡;此外,当代大学生还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物质化;由于生活条件优越而产生的缺乏艰苦奋斗意识;把爱国主义看成是一种表面现象,爱国情感淡漠等。诸如此类问题不仅会影响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也会对他们的人生选择、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产生不利影响。作为接受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选择至关重要,只有把爱国主义真正作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才可能在实际中自觉做出爱国行为。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

(一)塑造“爱国是一种责任”新理念

肯尼迪总统曾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台湾民办学校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提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把“爱国”当作时刻要承担的责任,并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把这种责任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学习爱国理论、树立报国志向、践行爱国行为,加强自身爱国素养的培养,把爱国当成一种习惯。

作为社会中有较高文化的群体,大学生必须是合格的爱国者。首先,关注国家形势变化、增强国防观念、自觉维护国家权益、理性爱国等都是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做到的。其次,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有比普通公民更高的爱国素养,有更自觉的爱国行为;最后,大学生不应仅仅只关注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还要努力培养自身的行动能力,由目行而不觉践行爱国行为,在学习爱国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学习最新技术知识并予以实践,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力。

(二)增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内容

国内很多学者研究爱国主义教育,涉及范围非常广,既包括了世情、国情、民族历史、国家政策和策略这些国家层面的东西,也包括了道德、理想、三观等个人层面的东西,这些内容在今天仍没有过时,仍然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增添新的内容。比方说,增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做好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此外,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关注他们的需要,在教育理论中要将个人自我发展与国家的需要、社会的利益相统一,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祖国的建设与个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三)创造爱国主义教育新形式

教育形式不同,教育效果也会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只有与个人特点相结合,注重差异,选择恰当的形式,才能收到最好效果。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仍需要创新。一方面,仍需继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学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保证学生应有的爱国主义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育过程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依托革命老区、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文化园等场所,建立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提升爱国情感项目,探索开展以“爱党、爱国”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新活动,在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此外,网络教育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教育方式,新时代,网络在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要努力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辟红色网站、建立大学生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形成系统的爱国主义网络教育体系。

(四)整合爱国主义教育新资源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课程、实践、网络、文化、心理、组织等方面所蕴藏的育人功能,挖掘其中的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切实构建完善的“爱国主义”育人体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学校、社会和网络三个方面,我国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利用现状是学校和社会这两个方面需要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亟待开发。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设计应紧紧围绕爱国主义,营造校园爱国文化氛围,把爱国主义要素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活动、集体管理各方面。社会方面除了要营造爱国主义氛围外,最主要的是加强爱国主义实践基地建设。此外,还应大力推进网络教育,丰富网络爱国主义方面内容,拓宽网络平台,净化网络空间,建设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网络文化。同时,这三方面要联系起来,学校方面与社会方面要做好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网络教育要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社会实践活动要促进网络言论、内容积极向上,网络精神家园也要推动爱国实践养成。有效整合这三方面资源,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定会成效显著。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1-56.

[2]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0-22.

[3]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D].教党[2016]4号,2016-01-26.

[4]苏学权.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析[J].教育观察(上旬),2013(03).

[5]苏宝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4).

[6]王桂芳.着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02).

[7]黄雅恒.拓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新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2(05).

[8]李志英.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现状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0(05).

[9]林松,林艳.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新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8).

[10]何玲梅,舒艳琼.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J].青年时代,2017(06).

[11]刘杰.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刍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时代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HANDS OFF THE WHEEL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