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总目录
2018-02-07
(括号内数字前者为期号,后者为页码)
特 稿
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青年工作新发展
倪邦文(1,1)
论法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王新清(1,8)
——解决我国当前法学教育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石国亮(1,19)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青年流行文化变迁
袁 潇 风笑天(2,1)
青春叙事中的历史记忆
田 杰(2,7)
——改革开放40年青年发展与文化现代性
学习马列经典 增强看家本领
崔友平(3,1)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论我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
倪邦文(6,1)
特别观察
城市治理与政策的秩序维度
毛寿龙(1,26)
城市发展如何达到高效且包容
陆 铭(1,30)
低技能群体的边缘化风险
何绍辉(1,34)
普通民众与社会福利
陈晓律(1,38)
——英国现代社会是如何整合的
虐待对儿童的影响及行为成因分析
谢 玲 李玫瑾(2,22)
托幼机构虐童案司法疑难分析与对策建议
姚建龙 林需需(2,31)
——以虐待被看护人罪的司法适用为分析视角
建构主义儿童纪律教育探析
何 玲(2,36)
——从虐童事件谈起
虐童事件的心理学反思
孙彩霞 王丽媛(2,41)
新就业形态:概念、模式与前景
朱松岭(3,8)
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民生导向
韩喜平 赵晓涛(3,15)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薛二勇 傅王倩(3,2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与政策分析
人工智能对青少年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的影响
薛二勇 傅王倩(4,1)
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薛在兴(4,6)
人工智能产品侵权的责任承担
梁 鹏(4,11)
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理论品格
倪邦文(5,1)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石国亮(6,8)
——以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为重点的分析
青年理论
青年发展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
邓希泉(1,44)
国内外青年发展规划建设研究
周 悦(2,46)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
青年研究中的时间与空间
方 俊 肖 峰(3,31)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年价值观的转型与嬗变
杨 静 寇清杰(4,15)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青年研究与青年学
何绍辉(5,12)
中国新生代:单位青年、社团青年与云养青年
谭建光(6,17)
20世纪早期青年问题社会调查与青年研究的科学化
王 康(6,24)
共青团与青年工作
社会组织与青年公益人才发展趋势研究
陆士桢 刘庆帅(1,55)
——基于深圳、广州的实地调研
共青团改革议程研究
胡献忠(1,61)
基层共青团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吴 庆(1,68)
——基于全国192个县的调查
共青团改革的实践创新
陈晓运 谢素军(1,76)
——基于沪渝粤的实证分析
“共青团改革再出发”的时代意蕴
黄志坚 石国亮(2,54)
习近平新时代共青团改革思想研究
刘 佳(2,61)
改革开放以来党代会视野下的中国共青团
胡献忠(3,38)
党的十九大语境下共青团时代际遇与自我革新
孙 鹏(3,46)
网络新兴青年群体现状及共青团引导工作
赵雷鹰 郭园庚(3,53)
从党章与团章的对比看团章的演进及其启示
乐亚山(3,60)
改革开放40年共青团理论创新研究
张良驯(4,23)
共青团改革40年:历史逻辑与改革方法论
刘 佳(4,31)
共青团智库在青年政策制定中的定位和职能
林 楠 邵明众(5,19)
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工作机制研究
王 毅 周 亮 等(5,27)
——基于重庆市的调查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团建的新路向
李 扬(5,34)
共青团干部胜任力认知研究
丁少华(6,31)
——基于对240名团县委书记的调查
海南黎族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王 飏 陈 豫(6,38)
青年思想与教育
违法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道德观念比较研究
张 萌 李玫瑾(1,83)
马克思青年观对青年思想教育的启示
刘新刚 卢 鑫(1,90)
基于德育哲学的思考: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赵 浚(1,96)
始信一点灵犀 诚通“心灵契合”
苏颂兴(2,68)
——海峡两岸青年交流的必由路径
当前香港青少年思想教育现状及其建议
伍俐斌(2,76)
移动互联时代两岸青年主体意识比较分析
丛培影(2,84)
“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要素探析
李晓娟(2,89)
基于话语分析的青年网络政治表达
漆亚林 王俞丰(2,95)
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侯锡铭(3,67)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
靳玉军 罗春艺(3,73)
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转向
陈赛金(3,80)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统战工作的结合
陈立思(4,3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建构
刘 泾(4,49)
时空转换下当代青年社会认同的新特征及影响
邓志强(4,56)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伦理意蕴
谭德礼(4,63)
新媒体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研究
孙立伟(5,40)
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
彭 燕 钟海峰(5,46)
——手机多元使用的新渠道、新思路
微时代“95后”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
董杜斌 王晓霞(5,52)
中国教育需要“去学校化”吗?
刘远杰(6,44)
——对《去学校化社会》一书的批判性分析
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发展及对策
杨 杰(6,55)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结构
赵 雷 陈红敏(6,6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金伟琼 陈永霖 等(6,68)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青年政党认同实证调查
刘宏标(6,73)
——以包神铁路集团青年职工为例
青少年与社会发展
青年发展规划实施中的协同治理研究
张良驯(1,102)
“一带一路”建设与青年发展
张 华(1,111)
青年发展规划与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时空指向
邓志强(1,121)
国家亲权视角下的儿童福利制度建设
童小军(2,102)
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杜晓晴 周小舟 等(2,111)
——以北京歌路营教育咨询中心为例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空间的多元化建构
石 宇 马中红(3,88)
——基于某大学的调查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创新探析
陆秋萍(3,97)
模式创新与模型构建: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的跨案例呈现
张 龙 雷园园 等(3,104)
我国社区儿童保护和服务机制发展新走向
贺连辉 陈 涛(3,111)
社区青年社工职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韩 辉(3,120)
——基于北京市社区的调查
“服务三角”模型建构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供给机制研究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
叶松庆 程秀霞(4,70)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及对策研究
郭开元 张晓冰(4,79)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理路
李 峰(4,85)
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路径分析
谭 敏(4,92)
大学生创业情商的认知与培养
沈鑫泉 卫甜甜 等(4,100)
——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调查
高校青年学生健康教育的路径探讨
杨玉春(4,107)
生态文明视阈下生命教育的转向及其实践路径
康玲玲 周建超(4,113)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中小学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
边玉芳 何 妍 等(4,119)
作为变革者:农村青年女性的依附性身份与外人气质
杨 华(5,60)
从乡村到工厂:近代乡村青年女性启蒙
王 萍(5,70)
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网络社交媒体素养的建构
黄楚新 商雅雯(5,76)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对青少年成瘾行为的影响
张树辉 周华珍 等(5,83)
2016年度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监测报告
王 铭(5,92)
当代青年流行文化的嬗变与冲突
沈健平(6,80)
流动儿童的生态系统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
范丽娟 陈树强(6,88)
青年参与“一带一路”援非建设调查研究
杨 飏(6,94)
——以中国青年教师援助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项目为例
青少年与法治
儿童网络安全风险、网络保护的国际发展及其启示
佟丽华(1,129)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
王 炜(1,136)
刑事申诉信访案件司法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胡云腾 王连祥(2,117)
——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的实践为视角
构筑有利于青年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
陈树强(2,125)
国外青年发展的法律政策及其启示
马玉娜(2,133)
多元化的心态与矛盾的行为选择
王莉君(3,127)
——当代大学生民主法治意识调查
韩国儿童保护法律制度的特色与启示
易 谨(3,134)
未成年人性权利法律保护的诉求与体系构建
温慧卿(4,126)
未成年人网络色情信息传播的法律规制
冯 姣(4,134)
论毒品犯罪的惩治对策与措施
胡云腾 方文军(5,99)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创新发展
雷海波(5,107)
预防与惩治青少年涉毒犯罪的法治路径述评
常进锋(5,113)
高校性骚扰案件预防及应对机制探讨
安 琪(6,101)
——以被害人救济路径为考察中心
我国校园性骚扰法律规制探究
袁翠清(6,109)
——以美国相关法律为对比
雷经天延安时期司法主张探析
张子君 姚泽卿(6,116)
域外青年
俄罗斯青年政治态度及其对政府工作的挑战
罗英杰 王文赫(6,123)
——基于2018总统大选前后政治实践的分析
澳门中小学国情国史及爱国爱澳教育研究
赵联飞 陈志峰(6,129)
学者论坛
消费者CSR行为动机判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曾 铭 魏远竹(5,119)
——基于个人特征的探讨
从“体制内”到“公益圈”的公益人才现状研究
李向显 刘宇飞(5,127)
文字与图像:记忆媒介视角下的诗与画
张宇慧(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