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2018-02-07金伟琼陈永霖吴蕾蕾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融合政治思想

■ 金伟琼 陈永霖 吴蕾蕾

(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团委,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途径,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尚存在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学科定位和教育教学体系。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而且对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要求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多数学者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开研究的。融合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论述融合研究的必要性。艾军认为,两者的融合有助于创新人才全方位的培养[1];张向前从当今时代发展的角度论述两者之间进行融合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静丽贤从学生、高校以及社会三个角度论证两种教育体制间的关系及融合的必要性[3]。二是讨论融合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蔡美萍提出,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4];余展洪认为,要从课程建设、教材设置、教学保障等方面加强两者的融合研究[5]。现有研究表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存在融合的必然性与契合点,但因缺乏系统的现状研究,目前对融合教育的探索也只是从某一切入点展开,尚未有整体性的论述。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提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赋予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时代性与社会性的双重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转换为科技实力的竞争,随之而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也已从单纯的劳动力需求转换为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从业人才的需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即用辩证的、历史的世界观教育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新的价值。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握时代脉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被赋予的社会性特征同样要求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不少岗位正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从而带来了社会劳动力过剩、大学生就业难等社会现实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人才,还要承担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任。但是在现实中常常遇到大学生存在消极待业的状况以及对创业感到迷茫的情绪,这必然要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创业观。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一致性决定了两者融合的可行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发展与完善过程中所形成的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教育任务、教育方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协同一致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动手与实践能力,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根本目的相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在于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掌握技能、有效运用相关政策开展创新创业,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道德教育为基础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教育任务相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是通过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统一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体验、思考和感悟,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相适应。以上因素决定了两者融合的可行性。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原因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

1.融合理念尚不统一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教育理念。而当前不少高校仅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定位为培养一个能创业的大学生,这忽视了创新人才与创业品质的培养,甚至有些高校受各类创业竞赛的影响,将教育理念定位于培养一个能比赛的人。近年来,引起高校广泛关注的“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课堂,高校过多地把精力放在组织大赛、参加大赛方面,而忽视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课程的设置,忽视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融入的自主创新、艰苦奋斗、合作共赢等精神品质,导致功利性教育、实务性教育倾向日渐明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越发偏离。

2.融合内容尚不完善

当前许多高校都已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该门课程仍属于选修课性质,尚未纳入必修课范畴。有些高校只在校级层面开设该课程,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除了在校级层面开设该课程外,也在商学院、经管学院等有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二级学院开设该课程。开设主体不同,导致课程内容设置尚不统一。由于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尚未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难在其中体现。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选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教材内容同样缺乏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由于各自的教学体系、教材内容都已相对固定,尚未有完善的融合方案。

3.融合方式尚不明确

当前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这两门课程的满意度较低。李建(2018)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满意率仅为53.8%[6]。许起祥(2017)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仅为49.12%[7]。两者融合教育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尚无学者去研究与运用。有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应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是实际授课的内容却只停留在课堂的宣传用语上,并未内化于行动,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融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由于缺乏创新创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常忽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4.融合效果尚不理想

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已遍及全国,各高校也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来培养锻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全球创业观察(GEM)2016-2017年度对中国的创业观察报告》指出,我国自主创业企业倒闭率较高,尤其是大学生自主创办的企业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剩下的也只能勉强维持。有关调查数据进一步显示: 当前大学生创业意愿虽然有所增强,但创业成功率却只在2%-3%之间[8]。这一方面反映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欠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并未真正发挥作用,融合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的原因

1.教育目标设定不同

理论上,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相呼应的。但在现实中,创新创业教育往往以大学生取得短期创业实效为目标,看重的是有多少大学生进行了创业和他们创办企业的效益。将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抑或精英教育定为目标,甚至有些将下岗再就业教育定为目标,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模糊、设定不一、多个目标并存的状况,偏离最终意义上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是相去甚远。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教给学生的是求生存的实操技能,满足的是人的低层次需求,达不到人类自身发展的高层次需求,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源动力不足,教育内容无法统一,教育效果无法实现。

2.课程体系设计不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门主课与每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主,再辅以《大学生通识教育》课程。马永斌(2016)的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设计,在课程安排、授课方式与实践教学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与完善[9]。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军者清华大学已经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课堂教学主要侧重于创业管理、创业论坛和调研实践课程等,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创业项目路演、创业竞赛、创业特训等。但是融合教育应该教授哪些内容、怎么教,目前全凭教师的经验来进行,尚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

3.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2017年《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 年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数量为2.6万,兼职教师数量为7.6万[10]。兼职教师仍然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主力军。目前,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了通识类、指导类、专业类、管理服务类四种类型。通识类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担任,指导类教师主要由企业的优秀创业者或者创业竞赛中的创业导师担任,专业类教师主要由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管理服务类教师主要由创新创业学院或者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担任。这种多类型并存的教师队伍,不合理的专兼职教师结构,导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许会有意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是其他类型的教师由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很难将两种教育进行融合。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正确的思想为导向,以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综合性人才为出发点,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始终。充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先进性,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和覆盖面广的学科优势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拥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创新型人才;要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强化创业行为,减少创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要始终坚持用优秀的品质引导大学生增强责任担当、创业意识,经得起创业带来的风险与挫折,培养强大的忍耐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始终,培养具有过硬创业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搭建教育平台,创新融合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两者的融合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要通过搭建各类教育平台,促进课程融合体系的改革。(1)搭建课堂教学平台。高校可以整合两者的教学内容,编制特定的融合教学教材,将编制的教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的必修教材纳入两者的课程设置中,并给予课程一定的学分。也可以将创新创业的实践案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素材,通过课堂案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2)搭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学术讲座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如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开展创新设计大赛、创业大赛,邀请成功企业人士进校园开展创新创业讲座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3)搭建网络媒介平台。通过利用学校广播、微信、网站等网络平台,以及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手段,将创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创业者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创业精神在网络平台上加以宣传和传播,创设融合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通过微课、慕课等先进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传授,以更加开放的教育理念,更加灵活有趣的教育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创新创业动机和目标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创新创业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网络学习和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突破日常教学的局限性,完善融合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三)组建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在融合教学中的能力与水平

目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固定,教授内容不统一,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由于从事教师岗位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善于进行教育内容和教学元素的融合,更容易将思想政治的教育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因此,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中挑选一部分有志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组建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学校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对这部分教师的培养,帮助其快速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提高融合教育的水平与质量。还可以鼓励这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和收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案例素材,通过亲自担任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教师,与创业大学生一起入驻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积累更多的创业实践知识。融合教育教师本身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加上经过创新创业理论的培训,以及与大学生一起亲身创业的实践经历,不仅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反思总结,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使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四)建立融合教育机制,保障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机制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融合教育切实有效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不可能在自然发展的状态下自动融合,必须借助完善的融合教育机制推进两者的融合发展。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社科部、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相互协同的教育管理机制,为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规避融合教育发展过程中因人员变动、部门调整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确保融合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合理制定学校统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学校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各项具体规章制度中体现促进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思想,对整合现有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创设融合教育试点,在试点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融合教育机制与具体实施方案,使高校各部门之间、课堂教育主体与实践主体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不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促进融合教育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思想与“剑”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