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党宣言》视域下的文化自信

2018-02-07蒋晋光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恩格斯

蒋晋光

(1.中共中央党校 文史教研部,北京 100091;2.河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指明道路的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显著标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正式提出了“文化自信”,使之成为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一脉相承、又大有拓展的新的自信,同时进一步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内涵方面的最新实践探索和最新理论成果,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必将对今后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实,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已经孕育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对于理解和准确把握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的文化观念是文化自信的理论支撑

保持理论联系性,是我们党的宝贵品格和优良传统。文化自信的提出,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最早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就是其中之一。

在完满地论述了世界性市场和以世界性生产和消费的物质层面的问题之后,马克思恩格斯迅即辩证而深刻地转向了精神层面上;这一转向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方面不仅成功避免了《共产党宣言》作为理论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另一方面也成功扩充了其作为理论的武器在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过程之中的双重力量。正如《共产党宣言》文中所说,“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33。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既是十分重要和耐人寻味的,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中的一个长期以来都易被误解的思想主张。

之所以是十分重要,是因为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主张看来,共产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而它所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却是在资本主义内部得到了孕育。就像资本主义一直追求世界性市场那样,共产主义也将会形成和需要一种具有最广泛意义上的普遍的共同的“世界文学”,这种“世界文学”是确保共产主义得以巩固和延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根源。正如1846年12月马克思在《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中所说,“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人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动的产物。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兴形式”[2]。

之所以说被长期误解,是由于人们的简单的惯性的直线思维,造成了对“世界文学”的本质内涵、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念的理解出现了严重的偏颇。“世界文学”被当成了一种同质化趋同化的无个性的存在,被当成了一种只求同不存异的无差别的形式,被当成了一种标签化模式化的无包容的格式;实则恰恰相反。《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历史规律是共产主义终将实现,而共产主义是极具有鲜明特色和蓬勃活力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批判中反证出他对个性化差异化包容性社会形式和文化形态的积极立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都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人相异化,同样也使在人之外的自然界同人相异化,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3]163。在这里,马克思所着重强调的是,异化终究要带来人的可能性的减少和自由度的缩小,其结果就是人的越来越严重的趋同和无差异化,这不仅有悖于人的本质,更有悖于历史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世界文学非但不应该回避更不应该否定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反而更应该提倡和鼓励各地区各民族间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发展和壮大;不同民族和地球之间特殊性和差异性越大,“世界文学”的形式和内涵就会越丰富,社会就越有活力。

这样一来,文化自信就找到了有力的理论支撑,这与《共产党宣言》一脉相承并有了创新发展。我们党提出文化自信,正是因为看到了“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之间的本质上所具有的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性,才科学而坚定地提出了文化自信的主张,这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上的理论清醒和思想自觉。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也有力地提振了这种理论清醒和思想自觉。绵延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正如有的学者所论述的那样,真可谓是“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这些共同构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体,并代际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中华民族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4]。自1840年国门被强行打开以来,中华民族又一次进入了命运多舛的轮回,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但没有零落凋谢,反而凤凰涅槃,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革命战争和建设年代中先后铸就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当代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正在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念是文化自信的实践动力

保持实践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使命所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501。正如马克思所言,“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想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320。一切发展或理论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人的实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人的实践的力量,才有实现的可能。文化自信正是这样的一种实践的力量,而其所展现的实践动力及其无限的可能性,其根据正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历史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在陈述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各种“威力”之后,用近乎赞叹的语气总结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1]34-35?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客观地肯定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肯定了“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一关于世界历史局面形成之论断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自此开始的世界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将会继续持续下去,这就是今天“全球化”的前世、今生和来世。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似乎并未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那样发展,相反,一个个福山式的西方甚至中国的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弹冠相庆历史将以他们所乐见的方式进入“终结”。马克思主义全球示弱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不科学了呢?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是早有预料的。正如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1]592;对此,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进一步给出了证明,“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5]。因而,历史常常呈现出“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态势,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仍然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历史观念的,马克思主义的预见性和科学性非但没有遭到侵害,反而更加鲜明夺目。

因此,正如刘宁在《论面目全非的马克思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中所言,“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6]。当代中国,深刻地推动着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广泛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顺乎历史传统、具有民族特色的成功道路,这条道路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一笔现实财富,同时这条道路还具有更为深远的世界意义,尤其在当前社会主义优势日渐彰显、资本主义愈发困顿的全球化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宝贵资源,中国自信自然就成了一种呼之欲出的举世瞩目的共同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以此铿锵有力地回应这样一种历史的机遇和世界的期待,“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最终都通过文化自信而展示出来,中国对人类社会的更大贡献,应当包括文化贡献。在我看来,这不仅是历史提供给中国的发展机遇,更是帮助人类走出现代困境的内在呼唤和强大动力。中国方案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它对西方文明缺陷的弥补与匡正。中国方案的规划,必定离不开中国文化元素,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精神,把文化自信积极地生动地写进“中国方案”,因为“文化自信更广泛,它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此外,文化自信更深厚,文化是一个人各项活动的‘基因’,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文化自信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将是深厚且长远的”[7]。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强调的历史观念,正被具备了“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320——即被中国共产党所掌握和运用,那就能够为文化自信进一步注入强劲的实践动力,必将更加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也更加有利于突显中国发展道路所具有的世界范围内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共产党宣言》的人本观念是文化自信的价值追求

保持价值追求的人民性,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发展与人的意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实践导向。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都在理论和现实上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对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人怎样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等理论问题有许多深刻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比如在《共产党宣言》里,曾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饶有意味的描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45。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的真正发展是指 “人的本质和特征能够真正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自由则强调这种发挥和发展不是出于生存的逼迫或社会关系的强制,而是人以人自己占有和享受自己的全面本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讲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个人”的这种自由发展必然导致和强调“人的自由个性”,这正是对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差异性的充分肯定,这就使丰富多彩的人性得到了丰富多彩地展现。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到的“人的自由个性”,指的是“个人以一种以其自身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这也是对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选择的自主性的充分肯定”。在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是互为前提的,“直接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将多数人的牺牲作为少数人享乐的条件,同时旨在表明这种自由发展是人人平等、没有例外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正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最高追求;在那里,每一个人都是充满自信、充满朝气、蓬勃向上,每一个人都在自由自在地发挥着自己的价值。可以想象:由一个个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组成的共产主义社会,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社会形态和社会阶段!自信,不仅是这个社会中的个体对实现自身自由的一种能力,更是这些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发挥其社会价值的一种自觉。

现实地看,一个民族具不具备文化自信,这一点非常重要,它不仅决定了这个民族有没有意志、有没有力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还决定了世界会不会因为这个民族的存在而变得更加自由和美好。同样地,一个人具不具备文化自信,也是一样地重要,这一点不仅决定了这个人有没有资格、有没有资本自立于芸芸众生和这个世界,而且还决定了这个世界和芸芸众生会不会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有意义有希望。

由此可见,文化自信使得人的尊严变得高贵,使得人的形象变得高大,使得人的品格变得高尚,更让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变得可能和现实起来,有助于促进人类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跨越。因此,文化自信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最终目的的人本思想,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因而,文化自信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人本观念的价值追求。

总而言之,《共产党宣言》对充斥着拜物主义、丛林竞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资产阶级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并指出共产主义的目标应该就是抵制并取代这些片面的、狭隘的、不人道的腐朽的思想文化。这一点深刻启示和惊醒我们,在当前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要坚决扛起文化自信的大旗,坚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步伐,打造和推广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当代国情、广受人民欢迎的中国文化。这既是《共产党宣言》对倡导文化自信的现实启迪,也是激发文化自信时代力量的价值指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13-07-22(7).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0.

[6]列宁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7.

[7]把文化自信写进“中国方案”[DB/OL].[2016-07-09].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16-07/09/c_135500085.htm.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杭州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恩格斯服兵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