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关于“工匠精神”的理论构思及实践路径

2018-02-07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工匠

杨 建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团委,江苏 淮安 223003)

近年来,央视等主流媒体相继播出《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节目,许多能工巧匠励志故事很快家喻户晓,引起社会热议。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倡导“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词首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掷地有声而又发人深省的警世之言,显示了中国民众的极度诉求。多年以来,“工匠精神”离我们渐行渐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缺少了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对技艺的热爱钻研和执着。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关于“工匠精神”既有思想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提炼,旨在全社会完善崇尚实业的体制机制,重塑“工匠精神”。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工匠精神”的界定、要求和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界定

范畴一词一般来说是指最高概念,而明确范畴的内涵和外延是理解某一概念的基础性工作。“工匠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基本范畴,其提出有着特定的政治语境。“工匠精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就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广义上,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追求极致的“精神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工匠精神”,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工匠”,更在于“精神”。这种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两个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归纳起来,工匠精神源于民间传统匠人,延伸于现代各行各业,当下已经成为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代名词,是把99%提高到99.99%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实干精神、孺子牛精神、金刚钻精神、鲁班精神、苦行僧精神、园丁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实践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加工领域以规模庞大、数量众多著称于世,论体量、总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是,若论质量、品牌含金量,则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与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是格格不入的。精美苏州园林、精致圆明园建筑早已传诸于世,与文明国度相匹配的“工匠精神”却寥若晨星,令人扼腕叹息。当前,人类社会正步入“误差零容忍”时代,加上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人们须讲究一丝不、精益求精、“从严从实”。正当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工匠精神”,是一个信号,更是一个导向,今后“工匠精神”将成为破解国外扫货、导致“消费外溢”等难题的利剑,成为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行业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标志着生产加工领域进入到了一个以质取胜的崭新时代。

(三)“工匠精神”的复归与培育的当代价值

1.“工匠精神”是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全党全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其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1]创新发展理念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方向、是钥匙。创造性品质,是那些被称为“能工巧匠”的普遍特质。古语有云“匠心独运”,“匠”彰显专业程度,“心”体现特色创新,匠心创新理念与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是基础与提升的统一。

2.“工匠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核心价值观内含着“敬业”和“诚信”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理念,与“工匠精神”高度一致。从个人层面上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在实践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让各行各业人们都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比如,在《大国工匠》中,胡双钱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同时,“工匠精神”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尊重简单劳动、重视复杂劳动的价值导向。

3.“工匠精神”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动力和“秘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上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耐心专注。因而,二者在本质内涵契合、价值取向一致、实践要求统一,存在关系耦合逻辑。其核心是追求产品的品质。通过结构性改革,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巩固和厚植发展优势,以期实现高层次技术技能型工匠人才的精准供给和优质供给。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工匠精神”的历史回望与思想梳理

(一)毛泽东的精益求精

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有“工匠精神”革命情怀和思想因子,尽管许多的观点还不成熟,但都为后来“工匠精神”复归铺平了道路。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些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2]白求恩同志崇尚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向他学习。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时,发表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警示名言。他还倡导“如果我们观察问题是走马看花的,各样都弄一点,这只是空花费了时间,一事无成。”[3]“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4]大家知道,正是抛弃了盲从,坚持从中国革命客观实际出发,毛泽东才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二)周恩来的严细精神

纵观周恩来的一生,他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典范,诸多美谈,不胜枚举。“努力学习,精益求精”是周恩来在1939年绍兴之行时,为其表侄王京题写的座右铭。“三年困难时期,他有关粮食问题的谈话多达115次。有关部门保存的32张报表中,可以看到留有他笔迹的竟有994处之多。其中,《1962年至1963年度粮食包产产量和征购的估算》一份报表上,他用红蓝铅笔作标记145处,调整和修改数字40处,在表格边上进行计算6处,批注数字70处,批注文字7处。”[5]为了使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顺利发展,周恩来对国防科技工作提出的16字方针,即“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样的事例,生动地诠释了周恩来严谨细致的思维特征,这正是周恩来严细精神的真实写照。周恩来的严细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邓小平的精雕细刻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一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既得益于他的冷静观察、韬光养晦的恢宏气度,也得益于他的精雕细刻、深入细致的唯实作风。1961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共青团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可见,“精雕细刻”是成就邓小平治国理政“大智慧”的重要因素之一。“无数事实说明,只有把全副身心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攀登科学高峰”,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警世名言。再比如,他晚年常说要“算账”,说到底,就是重大决策一定要精心算好以后才做出。在邓小平的著作中,“扭着不放”“‘顽固’一点”“硬着头皮”等词语,淋漓尽致地映射出了一代伟人的工匠情怀。

(四)习近平的匠心筑梦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里,在谈到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时,曾提出要“精准发力”。比如,在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习近平反复强调要“精淮扶贫”;在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三严三实”。如今的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其中,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可以说,目前中国在经济结构“换挡期”面临的供给侧方面的瓶颈,都可以在“工匠精神”的孵化中得到相应的破解。“要倡导精细化的工作态度,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工作落实要细。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6]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为各级干部干好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新常态下“工匠精神”复归与重塑的路径方法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工匠文化”探索与发展,力争从制度设计、干部培养、源头培育、社会滋养、文化再造等方面全方位重塑“工匠精神”,让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成为人民追求的社会风尚和行为习惯,进而助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推进。

(一)制度设计,引领创新实践

创新的实践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引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不是空洞的喊喊口号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个全盘的规划,一套行之有效且可操作的方案。制度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是行为主体随心所欲的自我意志的产物。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量:

1.建构崇尚工匠、崇尚实业的体制机制。崇尚工匠精神,政府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和学校要有配套的体制机制。在全社会要努力营造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的文化氛围,让学习技艺、钻研技艺成为一种时尚追求,让大国工匠成为所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价值导向。

2.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与优秀技能人才奖励制度。要提高大国工匠的职业认同感和薪资待遇,营造敬业乐业工作氛围,开辟优秀技工的上升通道,让行家里手、能工巧匠有更多的获得感和精神气,并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3.完善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专科层次,是一个“断头”体系的教育。技术技能型培养没有问题,但高层次难以实现。新常态下,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因此,要加强高职教育的顶层设计,首要问题就是增设高职本科教育,上可以继续深造,达到硕士乃至专业博士教育层次,下可以衔接专科层次教育。

(二)干部培养,注重“精严细实”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7]当前,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敢为人先,精字打底,细字当先,严字当头,实字当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要精益求精,做到好中求好。精益求精是一种工作态度。工作固然需要快,但不能局限于完成。如果只是迎检过关,敷衍了事,难免要出现疏漏,久而久之工作也就趋于平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能推则推,能糊弄则糊弄的“懒政现象”千万要不得。

2.严肃认真,做到威严敬慎。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理应成为领导干部的不懈追求。凡是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在服务群众这个关键词上不打折扣。

3.落细落小落实,注重细节小事。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项工作,只有从精细、细小、细节处入手,持之以恒、追求精致,才能精准写好“敬业”二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的世界竞争已经到细节制胜的时代。一个企业,不论是从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每个细节都可能关乎未来。

4.笃实好学,坚持务实求实。凡事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才能真正做到目标实、措施实、效果实。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秉承匠人之执念,注重“精严细实”,让“工匠精神”成为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

(三)源头培育,强化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特别是作为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若能在人才培养中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将极大地增加其人力资本的附加值,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就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已经响彻寰宇,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和“中国质造”,亟须大批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逐步形成共同的民族性格、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实现这一转变,中国政府要高效作为、主动作为,特别要强化职业教育,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工匠精神,将“创新基因”深植于心。

当前,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生源都严重不足,导致工匠人才培养基数上不来,质量比较一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招生制度、教育体系、社会认可度等。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根据既有的职教办学历史和经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学制等成功范例,着力完善职教制度、体系,职教的认可度和美誉度也日渐提高。

(四)社会滋养,重塑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德国制造质量的蜕变,得益于“法律、标准、质量认证”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20世纪60年代,日本实施“质量救国”战略,通过“日本制造”打开了欧美和全球市场。“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曾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工匠”。他在iphone4的整个设计过程中,精雕细琢、反复打磨,甚至不惜付出高昂的成本,成就一代经典。瑞士手表、德国汽车、日本家电等等,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享誉全球的行业领导品牌,这给予我们很好的示范效应和榜样激励。

1.积淀特色企业文化。追求质量和品质的工匠精神,必将成为我国企业基业长青,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和利器。克服浮躁心理,培育健康心态,在全社会各行各业形成严谨、务实、钻研、精致的社会风气,是培育和滋养工匠精神的最佳土壤和最好的孵化器。“一家企业必须有一种精神的指引,一家长寿企业必须有一种精神的传承,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必须有一种精神的捍卫。”[8]

2.构建科学的企业人才评价体系。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已经成为客观存在,需要企业员工随时随地加强学习,提高技艺,否则终将被时代淘汰。为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工人培训体系,加强企业的职业培训,激励技术工人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从而在企业里形成“人人抢争先,个个当标兵”的新局面。《大国工匠》纪录片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之所以很快引起社会热议,正是源于劳动者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匠心筑梦,成功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五)文化再造,涵养时代新风

文化再造,不仅包括经济文化再造、政治文化再造,还包括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建。再造目标是重塑一种源于历史文化且适应当前经济形态的可持续社会生活方式。

中国自古就是匠人之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享誉世界,这与先辈欣赏与敬畏工匠精神是分不开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赵州桥,历经炮火、地震、重压,现在仍然雄姿不减、巍然屹立。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如游刃有余、巧夺天工、庖丁解牛、鬼斧神工等,正是对工匠们高超技艺的形象描绘与诠释。四大发明的发明者,都是当时当地了不起的工匠。

近现代以来,国家依然崇尚实业、尊重工匠。清末民初的实业家张謇认为,一个有头脑的知识分子,就应当正视现实,勇于投身实业,以拯国家于危难,救百姓于水火。清末的两江总督张之洞,也是一位办实业的热心倡导者。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倪志福、郝建秀等,改革开放以来的胡双钱、宁允展等,都是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完美与极致的代表,都是时代涌现的“国宝级”优秀技工。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号角已经吹响,一大批“专、精、特、新”项目已经催生,热爱发明、崇尚技术、献身工程的“工匠精神”也呼之欲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推崇。时代在呼唤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的回归。在这个时候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能够助推优质制造,更关乎着国家的工业文明。我们真心期待将来一提到“made in china”,就代表着工艺精湛、技术过硬、品质一流。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工匠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