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八个维度深刻理解“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

2018-02-07闫晓英

中国民政 2018年23期
关键词:爱民民政工作民政

◎闫晓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能够提供我们形成个人和集体身份的基础,并强化一种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的归属感。文化包括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不同层面,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其价值理念部分,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对于民政事业而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民政事业的创新发展同样需要民政核心价值理念的支撑和砥砺,需要民政核心价值理念凝聚起磅礴的力量。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这一民政核心价值理念的确立,就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遵循和保障。要真正理解和认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并落到实处,至少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加强研究和建设:

(一)重要意义。要想深入理解“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意义,首先必须从学理的角度,深入理解什么是核心价值理念,才能真正理解“民政为民、民政爱民”这一民政核心价值理念对民政文化建设、对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所谓核心价值理念是指一种文化的内核和最高抽象,它体现文化的价值本质,决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最能体现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而民政核心价值理念,就是民政文化建设主体基于自己最根本的文化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民政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和特定的价值取向,是民政实践主体文化价值观的外化和导向。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民政文化建设起着定向和调控的作用。因为它鲜明地体现着民政文化建设主体的价值取向,规定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方向,表现为保留什么和提出什么,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高扬什么和抑制什么等等,对民政文化建设的方向、方式具有导向作用。二是对民政文化建设主体起着激励作用。民政主体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旦形成,便对民政主体的价值实践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不可抗拒的统摄力,成为民政主体既定的、预设的价值坐标和价值框架,使主体表现出具有坚定、执着、明确的价值取向,成为主体朝着既定价值目标努力的动力。因此,只有坚持正确的民政核心价值理念,才能牢牢把握民政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始终引领民政事业科学发展。

(二)重要地位。“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是凝聚和激励民政人的重要力量和重要标志。要深刻理解其重要地位,必须将其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中,进一步强化对民政核心价值理念必要性、重要作用和主要任务的理解和把握,认识到培育和建设民政核心价值理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是打造现代民政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扩大民政社会影响的重要平台,从而更加自觉的理解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

(三)思想渊源。民政的思想和实践古已有之,民政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因此,“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思想渊源。深入挖掘民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思维。

(四)发展演进。任何价值理念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时代主题,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政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拨乱反正中回归、在推进改革中创新、在深化改革中发展、在全面发展中升华,始终随着民政事业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从建国初期的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到改革开放之初的孺子牛精神,再到新世纪以来的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这些民政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思想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2017年初,部党组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把握,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出的“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与党和国家的民生要求相衔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与民政部门的特点和要求相符合,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基本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民政工作中的具体化。

(五)基本内容。要深刻理解“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邃、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贯彻了党的执政宗旨,明确了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能和神圣使命,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民政工作的核心要求,准确体现了民政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和民政价值追求的高度统一。既彰显了民政工作的使命,又彰显了民政工作的情怀,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六)培育目标。培育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目标和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为民政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民政人的自觉行动,使之成为民政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创新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动力支持。

(七)培育原则。培育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要自觉遵循和把握一条重要原则,那就是要把“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使业务工作与核心价值理念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坚持这一原则的过程中,要着力做到两个转化:一是从理论向心理转化。“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不是自然而然就能生成的,它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大力促进这一价值理念从理论形态向心理形态转化,要使其成为广大民政干部的心理认同、自觉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二是从评价向行为转变。核心价值理念虽然鲜明地体现着民政文化建设主体的价值取向,规定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方向,但核心价值理念并不完全等于价值行为,也不像法律那样对行为具有强制性,因此,必须实现价值评价向价值行为的转换,才能实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的实践功能和指导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实践和行动,这是巩固、强化、内化、深化“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的关键。

(八)培育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能否培育和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关系到民政事业凝聚力的形成,关系到民政事业的创新发展。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培育:一是加强思想引导。二是推进制度建设。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四是搭建价值载体。五是引导网络舆论,等等。总之,通过全面、系统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不断增强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真正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真正成为民政人的文化自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这样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切都始于你的观念。”“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全面、准确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民政工作的核心要求,是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能与神圣使命。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作为凝魂聚力、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来抓,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价值理念逐步融入民政文化建设和民政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使其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真正转化为民政人自觉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爱民民政工作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李爱民美术作品
触摸俄罗斯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2016年民政工作要点
做好民政工作要增强六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