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人民立场 践行民政宗旨 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民政事业融合发展

2018-02-07吴松林

中国民政 2018年23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民政民生

◎吴松林

民政民政,为民之政。民政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是做好人民群众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党赢得民心、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依托。广大党员应自觉用党性净化灵魂、用党风纯正思想、用党纪约束言行,进而达到信念坚定、忠诚担当、干净干事、为民服务的目的,为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民政事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支撑。

一、准确理解民生深刻内涵,高站位担起民政工作政治使命

抓事先抓人,抓人必抓思想,必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把“金钥匙”打开头脑中的“锈锁”。一是要用习近平总书记民生民政重要论述深化认识、增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引了民政工作的宗旨理念、政策原则、目标任务、思想方法,提供了推进民政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更是我们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遵循、推进创新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思想宝库。必须从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做好民计民生工作。二是要用党中央国务院民生民政重大决策深化认识、增强自觉。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从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关乎国计民生的视角,看到民政工作和民政干部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三是要用市委市政府民生民政部署要求深化认识、增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工作时提出的“三个着力”要求;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精心组织实施20项民心工程等,市政府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更加关心关注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体生活,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的工作安排,都为天津保障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准确运用有效载体平台,高标准挺起融合发展政治自觉

党的建设是一切工作的统领,是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民政事业的改革发展,则为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动力、夯实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要实现党的建设和党的民政事业融合发展的目标要求,应把握运用好以下四个重点。一是要在思想理念上融合。民政事业就是党的事业,必须要站好位,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指导工作、抓好业务,用党的意识主张政策,谋思路、解难题、促发展。要牢固树立“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意识,坚持“党建业务化,业务党建化”,使党建与业务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形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合发展态势。二是要在工作载体上融合。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向书本学,向创新理论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法,总结梳理推动融合发展的有效方法和载体平台。接续开展“党员进社区”调研帮扶活动,健全落实党员帮扶台账、信息收集台账和群众意见建议台账制度,定期梳理汇总、公示通报,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形成有操作性的调研成果,为制定政策提供支持。三是要在力量聚焦上融合。要在人力摆布、信息聚合、资源统筹、火力攻坚、保障支撑上用“组合拳”破解“中梗阻”,实现融合发展最佳效能。要用更大力气、更多精力、更实举措抓好党建,用党建统领一切。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落实好以“三重一大”为重点的各项民主集中制度。要想全局、谋大事、管方向、搞创新、抓落实,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班子建设上,用在融合发展上。四是要在制度机制上融合。要坚持每年年初谋划思路、下发要点、制定清单;要统筹考虑,合理设计,科学安排,推动融合,用党建作统领,用事业作支撑,用作风作保证。

三、准确把握总体思路要求,高质量扛起民生改善政治担当

天津市民政局以“12345”年度工作思路,即建立一个与“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相匹配的民政服务保障体系,做强党的建设龙头和党的民政事业骨干两大支撑,推进党建统领、改革深化、基层建设三个方面领先,实施兜底保障、优抚安置、基层治理、社会服务四大提升工程,加强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五项保障,努力打造天津民政工作的品牌。一要清单化推动。结合职能任务,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成果清单”,对照清单一条条查摆,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漏、不误、不拖,保证把工作任务清单变成惠民红利清单。二是项目化驱动。当前,在工作上有许多成熟、可复制、行之有效的载体平台。要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拓展延伸,用更多、更有效的项目活动驱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不懈研究、选择、运用有效载体、平台或抓手,细化、量化、实化推动工作,进而完成任务、实现目标。三是点球式带动。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救助工作为例,天津的救助水平虽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民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滞后的问题,供给的“政策”产品“低端”“缺货”,满足不了困难群体的诉求和意愿。目前,救助部门已着手推动“发点球”式精准救助,以杜绝“撑的撑死”“饿的饿死”的现象。四是严督查促动。要运用好政治巡察这把利剑,发挥好政治“显微镜”和政治“探照灯”作用,“做好体检”“找准病灶”“开好药方”。要运用好专项督查这把利剑,依据职责分工,默契配合,统筹运作,持续加强督查队伍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工作合力。要运用好追责问责这把利剑,坚决整治和刹住“自以为是”“不以为然”“习以为常”“不归我管”“办不了”的推事拖事漏事误事等歪风邪气、陈规陋习。

四、准确考量民政力量素养,高要求挑起创新竞进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民政的职责,完成好保障民生、服务百姓的任务,落实好创新竞进的要求,当务之急应着重强化四种意识。一要强化党性意识。每名党员都应通过理论学习、专题教育、参加组织生活等途径,上好党性锻炼这门必修课,自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任务和惠民举措上,从政治上考量,从大局上看待,从责任上推动。二是强化担当意识。勇于担当,就是不找借口,直击矛盾,担责尽责,以滚石上山的劲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一定要自觉把岗位当责任,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在困难和棘手问题面前,敢于站出来、顶上来、豁出去,不怕得罪人,主动担当,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在场谁负责。三是强化标准意识。从事党的民生保障工作,落实每项惠民政策,推动每项民生工作,都要体现强能、高效、求精、创新的水平和标准。要强能,采取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等多种方法,努力提升统筹谋划能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持续性,提升协调配合能力、推动落实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要提效,建立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求精,以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好上加好的工作理念,对待抓好每一项工作。要创新,推动民政工作转型升级,打造更多的民政服务产品“升级版”。四是强化纪律意识。要自觉把强化纪律观念、增强规矩意识、严格遵章守纪作为保持个人政治安全和单位稳定发展,保证民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紧抓不放,要认真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严格廉洁自律要求,自省自重、洁身自好。

民政的灵魂是为民,民政的价值在民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人民立场,践行民政宗旨,想在前面、沉在一线,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高质量推动党的民政事业整体提升,高效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民政民生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2016年民政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