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修身之道与党性修养的提高

2018-02-07岳文典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同志

岳文典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 法政教研室,江苏 南通 226000)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党性修养正是关于党员干部主观世界改造的内容。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是党员干部推进党性修养,树立共产党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其中,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传统修身之道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提高有着更为直接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一、传统修身之道与党性修养的内在契合

修身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其目标指向于君子人格的养成,注重人之为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对于这样的目标指向,明朝高攀龙在《高子遗书·家训》中作了恰中肯綮的概括:“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有要紧。”即人存在于天地之间,首先要做一个公正、仁爱、无私、奉献、自律的人,做到这一点才称得上“作得一个人”。同样,党性修养旨在培养能够始终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由此可见,传统修身之道与党性修养在塑造人的主观认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与契合。

1.从实质内涵方面来看,二者同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传统修身之道的核心在于修心养性,儒、释、道三家皆以此为立足点,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明代高弟在《性命圭旨》一书中讲到,“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三教之道,惟一心而已”。心性修养无疑是精神层面的活动,旨在使人的心性更为精纯。宋代邵雍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说,“金须百炼然后精,人亦如此”,亦是此意。同样,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主观世界的改造,是通过党性修养将符合党性原则的思想加以强化,不符合党性原则的思想加以去除。用刘少奇同志的话来讲,就是“每个党员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去同自己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进行斗争;用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同自己的各种非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进行斗争;用无产阶级的、人民的、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原则去同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进行斗争”[2]。因此,党性修养也是一个让人的思想更加端正、更加纯净的过程。由此可见,传统修身之道与党性修养在实质内涵方面是契合的,二者同属于精神层面、主观层面,都是关于如何修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范畴。

2.从目标指向方面来看,二者都指向崇德向善的人性升华。传统修身之道旨在培养仁爱忠恕、中正和平的正人君子,以“堂堂正正做一个人”为价值导向,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终极目标。传统修身之道遵从崇德向善的人性升华之路,讲求慎独慎微,主张断恶修善,倡导俭以养德,力求知行合一。在此基础上,扩充人本性中的善良之念,使人可以“去禽而人,由常人而善人,而贤人,而圣人,而人道始尽”[3],最终达于人性的完美。《孟子·公孙丑上》中也讲:“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因此,传统修身之道就是道德层次和人生境界不断提升和扩充的过程。同样,党性修养也倡导崇德向善的人性升华。从根本上说,党性修养是个人逐渐摆脱狭隘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而达到一心为公、执政为民的共产主义境界的过程。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讲到:“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4]党性修养就是一个摆脱“自私自利之心”,成为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低级趣味和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过程,这同样是崇德向善的人性升华。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5]2018年3月10日两会期间,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6]此外,《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在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吃苦与享乐及廉洁自律等方面也旗帜鲜明地为共产党员指明了党性修养崇德向善的目标方向。由此可见,传统修身之道与党性修养在目标指向上具有一致性,二者都指向崇德向善的人性升华。

3.从路径方法方面来看,二者都强调内外兼修、知行合一。传统修身之道讲求“学而时习之”“内省不疚”“践履不辍”,主张格致诚正、修齐治平,遵循由内而外,推己及人,以内圣之功达致外王的境界,在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实现大同社会。并特别强调“行”的重要意义,如《尚书·说命中》讲:“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左传·昭公十年》也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这些先哲都重视由内在的“知”,落实到外在的“行”,讲求内外兼修,知行合一。同样,党性修养强调加强理论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主张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经过循环往复的辩证发展和提高,不仅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且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就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可以看出,传统修身之道与党性修养在重视内外兼修、强调知行合一方面是一致的。

二、传统修身之道对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性修养,认为党性修养是确保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条件,因此提出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首先就要求每一个党员要严以修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而要做到这一点,传统修身之道的路径、方法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1.守静笃。“守静”是中国传统修身之道的一个重要原则,强调只有在守静的条件下,才能对事物的规律有真实的认知。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到:“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即,在虚极静笃的状态下,才能够看清楚万物生发的次序,才能明了自然运行的规律。由此,才能笃定地坚守正道,按照万事万物应有的秩序来推进事物的发展,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达到相应的结果。对于“守静”的修身之道,《礼记·大学》中也讲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即,在静、定的前提下,才能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有所把握,有所“得”。守静笃,对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党员干部只有沉下心来,笃定地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为外在的喧嚣所动,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落到实处。同时,在落实的过程中,才能更深一层地体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把握了规律,党性修养才能事半功倍,理想信念才能更加坚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8]。

2.慎独、慎微。慎独、慎微,是中国传统修身之道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强调的是不假外力的内在约束,即“心律”,内心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礼记·中庸》里讲:“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即,君子做事,即便没有人看见、听到,也一定要忠诚于自己内心的信念、良知,而不是无所顾忌、放任乱为。这是在隐微之处,在心念发动之处自觉地加以觉察和纠正,以求君子人格的确立。慎独、慎微同样是党员干部进行党性修养必须遵循的方法和达到的境界。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强调,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9]。习近平同志还引用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的话对党员干部进行劝诫:“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10]并指出,刘少奇同志曾把“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由此可见,“慎独、慎微”对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和启发。

3.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强调自我反思、自我内省的道德自觉,它是人在主观思想层面自觉地剔除不良因素,以是克非、为善去恶,使人的内在品性日趋完善、纯净。《论语》中数次强调内省的重要性。如《学而篇》讲“吾日三省吾身”,《里仁篇》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颜渊篇》讲“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都是强调内省在传统修身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传统修身之道还指出了内省的方法路径,即“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11]。即内省要随时觉察自己主观上的情绪体验,并在这种情绪体验中把握住主导方向,而不至于放肆恣意,导致行为的失控和不检点。内省的修身之道与我们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有内在的关联性和一致性。批评,是外在的指导与修正;自我批评,就是党员个人内在的自我反省与纠正。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并指出党员干部要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还多次引用“吾日三省吾身”“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等经典名句来勉励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警示自己、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筑牢思想篱笆,在内心深处守住党性原则的底线,并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提升党性修养的境界。

4.俭以养德。俭朴是传统修身之道非常关注的重要方面,俭朴的反面就是奢侈,而奢侈往往是品行不洁、志向动摇的起点。因此,历代先贤都非常重视俭以养德,对物质的诱惑保持高度的警觉。《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讲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也讲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即士人君子应致力于对“道”的体悟和推行,如果志于“道”,而又不能接受俭朴,甚至是困难的生活,那么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对于“俭”为什么能够养“德”,石成金在《传家宝》中指出:“大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即内心的清静、安宁可以涵养人的德行。俭朴与我们党一直以来保持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相一致。我们党诞生于烽火连天的艰苦岁月,依靠广大贫困的工农群众,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才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然而,我们必须警觉,我们党依靠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取得的成就也可能因为丧失这一传统而遭遇重大挫折。为此,毛泽东同志早在建国前就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2]这就突出了俭朴对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正所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5.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传统修身之道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强调理论上的认知要落实到人的实际行为上来,只有这样,修身才有实际的效果和意义。否则,只是徒为空言。如《周易·系辞下》有:“履,德之基也。”即实实在在的做到是增进德行的基本要求。《荀子·儒效》中讲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是强调“行”的重要性。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指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是强调知与行的合一。也就是说,“知”一定要落实于“行”之上,做到了才算真正的“知”,不然,就只是“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13]。知行合一与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内涵一致。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求理论上的认识要符合客观事实,要能正确的反应实际情况,从而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在此基础上,理论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实践才能进一步促进理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使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由此,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在新时代切实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进而实现“伟大梦想”。

三、结语

由于传统修身之道与党性修养在实质内涵、目标指向、路径方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与契合,因此才能对党性修养的提高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对此,习近平同志曾以劝导党员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的方式有过表述:“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14]在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提升的基础上,党性修养才能落到实处,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道德情操才能得到增强与提高,理想信念才能更加坚定,党性修养由此而更加纯正。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理想信念同志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同志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