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女”春芳的八年“抗瘫”

2018-02-06

北广人物 2017年35期
关键词:小磊养父母脑瘫

儿子被确诊为“中枢神经协调障碍”,噩耗像一把锥子扎在陈春芳心上,她暗下决心: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儿子,为他创造奇迹!随后,夫妻俩明确分工:丈夫负责赚钱,陈春芳辞去工作,专心带着孩子看病。

37岁的武汉市民陈春芳在过去8年里,一手养大脑瘫的儿子,一手搀扶起病重的丈夫,还义务帮助百余个脑瘫患儿家庭与病魔抗争,成为街坊四邻口口相传的“铁女”。

2006年,陈春芳与童江琳结婚。次年,儿子小磊降生。然而,小磊1岁半时被确诊为“中枢神经协调障碍”,也就是脑瘫。

噩耗像一把锥子扎在陈春芳心上,她暗下决心:要把所有的爱都给儿子,为他创造奇迹!随后,夫妻俩明确分工:丈夫负责赚钱,陈春芳辞去工作,专心带着孩子看病。

每天早晨6点40分,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小磊就已经准时躺在了医院的按摩椅上。针灸、按摩、体能锻炼、语言训练……陈春芳总想让儿子上尽可能多的康复项目。

武汉的夏季异常炎热,陈春芳背着小磊去医院;冬天,小磊喜欢赖床,她就用被子将他裹好,直接扛到医院。

康复训练中最痛苦的一项是口肌训练。为刺激小磊僵硬的肌肉组织,恢复下颚运动能力,陈春芳想尽一切办法:用手揉捏,用蒸汽蒸,将冰块塞进孩子嘴里……她甚至用胶带封住孩子的嘴,防止冰块被吐出。看着小磊疼得发抖,陈春芳的泪珠不停地往下捧,她只能扭过头,悄悄抹掉眼泪。

终于,小磊3岁开口喊了“妈妈”,5岁学会了站立,陈春芳满心欢喜,以为苦日子就要到头了。

谁知,2012年,童江琳被医院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家里的天仿佛塌了,陈春芳也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不拖累妻儿,童江琳提出了离婚。“当初你没有放弃孩子,现在,我也不会放弃你!”陈春芳坚定地说。

从那以后,背着孩子做康复训练,搀着老公做透析治疗,她的生活由“两点一线”变成了“三点一线”。

在这段日子里,陈春芳的笑容从未消失:“不笑不行啊,不笑的话,阳光就照不进儿子和老公的心里,我要让他俩活得有希望。”

靠着这份坚强和乐观,奇迹真的发生了!2014年1月,童江琳找到了匹配的肾源,成功进行了换肾手术。儿子的情况也一天天好转,2015年,小磊走进了小学,成绩也不错。

在医院的康复中心,陈春芳认识了很多同病相怜的患儿和家长。交流中,她发现孩子们在康复中走了很多弯路,如何减少和避免这些弯路呢?

2012年,陈春芳建立了家庭康复室和网上“宝贝加油群”,组织脑瘫患儿家长自学护理知识,交流康复经验,制作儿童康复器材,定期户外活动……在她的带领下,“宝贝加油群”成员从几个家庭发展到100多个家庭,陈春芳也被这100多个孩子亲切地喊作“陈妈妈”。

2015年,她开办了武汉市唯一一间纯公益性质的脑瘫儿童家庭康复中心,免费给康复儿童提供模拟家庭康复环境和心理疏导,外链资源定期开展活动来帮助这些特殊群体。目前,康复中心有志愿者242名,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工作人员11名。

8年来,陈春芳荣获了“中国好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武汉市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今年年初还被推举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她常说,人生就像一杯茶,只会苦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

邢大军据《中国青年报》整理浙江普通妇女武夏琴40年尽心赡养六位老人

一头干练的短发,两鬓已生银丝;粗糙的双手,上面还有冬天的冻疮。这就是武夏琴,浙江省舟山市盐仓街道虹桥社区一位普通妇女,40多年来对亲生父母、身体残疾的养父母和公公婆婆6位老人奉亲尽孝,与丈夫和孩子同心协力,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温暖和睦。

走进武夏琴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厅墙上的一幅“家和万事兴”十字绣。什么是家庭和睦?武夏琴在小的时候就有了深切感受。

自小,武夏琴就生活在一个简朴却温馨的家里。有一天,武夏琴被父亲叫到身边,跟她商量了一件大事:“你舅舅是聋哑人,舅妈脚有残疾,他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孩子,想收养一个。我们想把你过继给他们,行吗?”武夏琴体谅父亲的慎重决定,同意了。

住到了养父母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养父母总是想着留给武夏琴;武夏琴想要上学,养父母就省钱让她继续读书;家里有农活,养父母尽量不让她帮忙……养父母爱着武夏琴,在武夏琴的心里,也种下了爱的种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养父母渐渐变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武夏琴独自挑起了照顾他们的重担。

16岁时,武夏琴高中毕业。那一年正好国家恢复高考,成绩优异的她却做了一个决定:放弃高考,回家务农。“家里离不开我。如果我去读书了,家里谁来照顾?”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养父母希望她能嫁到一个好家庭,过上好日子。武夏琴却另有打算:希望男方能入赘,和她一起照顾老人。1983年,她和邻村的泥工小伙郑德兴结婚,两人约定,一起操持好这个家。

洗衣、做饭、干农活、打扫卫生……武夏琴的日子过得平淡而清苦。除此以外,她还要日夜照顾生病的老人,但武夏琴却从无怨言。

七八年前,养母脚上的疮烂了,常常只能卧在床上。武夏琴默默地在一旁侍候,白天按时做好饭菜,一口一口喂着养母吃饭;晚上入睡前,她又帮养母洗脚、包扎和按摩。长期卧床,最容易生褥疮,但因为有武夏琴不间断的照顾,老人从没得过。

照顾养父母,武夏琴拼尽了力气。2013年,她的生母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家里还有兄嫂弟媳照看,你就不用管了吧。”有人勸她休息,她却坚持去照顾老人,在病床前尽孝。

这样尽心尽力地照顾老人们,对丈夫和子女的关心自然少了很多。但让武夏琴欣慰的是,家人不但没有因此跟她红过脸、吵过架,更在她的影响下,一起照顾老人。

去年12月,武夏琴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如今,金底红字的“全国文明家庭”牌匾已成了家里的一道风景。面对表扬,武夏琴很谦虚:“小的时候是他们照顾我,现在他们老了,他们身边有我。今后,我会让他们过得更好……”

邢大军据《人民日报》整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磊养父母脑瘫
冬眠小熊
农民才值钱
无法无天的儿子
富养父母
脑瘫患儿采用康复护理进行早期干预效果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