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能动性自我效能的培养

2018-02-06陈玉佩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中学生

摘要:自我效能感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在1977年提出,是指相信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行动,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总结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包含了两个维度:能动性自我效能和比较性自我效能。能动性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有效的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自我效能,即对自我进行控制的自我效能。现在的教育中还普遍存在强调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的现象,而通过比较建立起来的自我效能,并不利于学生将信念转化为行动。因此本研究从Skinner等人的控制感的概念模型的角度,区分了能动性自我效能和比较性自我效能,以为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我效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能动性自我效能;比较性自我效能;中学生

在心理学研究中,与自我效能感相关的概念很多,控制感是其中一个,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去区分他们之间的概念和结构,Skinner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控制感的理论框架中的重要的概念[1],自我效能感与控制感理论中的其他概念之间都有交叉的地方,Skinner等人提出的三种信念的概念模型对控制感的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Skinner把行动分为主体、手段和结果,通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控制感进行理解,即“个体有关自己在产生结果中的作用的信念,以及有关手段与结果、主体与手段的关联性的信念”。Skinner对于三种信念的界定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分析三种信念的概念模型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业自我效能。

一、学业自我效能的概述

Bandura在1977年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认为自我效能是对个体组织和执行某些行为以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判断。个人效能信念是构成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因素,它主要通过动机的、认知的和情感的调节过程对行为起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多种有差别的自我信念的集合,这些自我信念针对不同的功能领域。而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业领域内的表现。Zimmerman认为学业自我效能是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知会影响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他们的目标、决定、在完成任务是付出的努力、积极和消极的思维模式和在面对挑战时坚持的水平。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机制中处于中心地位,它是以影响人们的动机、情感和行为的最近决定因素来起作用的。自我效能信念主要通过四种中介机制来调节人类的活动的:认知过程、动机过程、情感过程和选择过程。

二、能动性自我效能的概述

我们从Skinner的控制感概念模型的角度来理解。Skinner等人基于行动理论提出了三种信念的概念模型[6]。行动理论认为行动包含了三个基本的要素,即主体、方法和结果。Skinner等人基于一个朴素的日常行动记录,探究了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三种基本的信念类型,即控制信念、方法-结果信念和能动性信念。

1. 控制信念主要涉及的是主体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它被定义为个体对他能获得渴望的结果的程度的期望,这其中不明确提出方法的使用。他认为人们在判断自己能否顺利地完成某项行为的时候,往往不会直接就考虑到得到这个结果的具体方法,即使他们意识到存在某种方法是有效的,他们也不会立即去识别这种方法。所以Skinner认为,控制信念更多的是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而方法结果信念是为个体提供可能的有效策略。

2.能动性信念涉及到的是主体与方法之间的关系,它是指可能的方法对于特定个体的可用性的程度的信念,即个体能够有效实施这些方法的程度的信念。

3.方法-结果信念涉及到的是方法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它是指对各种方法能够产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有效性的信念。在Skinner地理论模型中,方法结果信念涉及到的主体是一般意义上的,并不谈及特定的主体。

三、能动性自我效能的培养

1 .纠正学生的评价标准

在强调比较性自我效能的教育中,往往会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它们所取得的结果,这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认知偏差,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过分关注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学生之间的比较,最终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效能高,另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效能低。所以对于自我效能的培养,首先应该纠正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并且能够定期对目标进行检查。让学生能够关注到自己的进步,能够经常将自己与过去进行比较,而不是与其他人进行比较。

2.树立学生正确的能力观

人们对能力持有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两种观念。能力实体观的人认为能力是不能改变的,不能随着学习的进步而改变。它们会把每次挑战当成是对自己能力的验证,一旦失败就表示自己能力不强,这些学生一旦失败就会一蹶不振,面对机会会退缩。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及时改正学生的这种想法,引导他们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应该当成是对自己增长能力的锻炼,是为不断设计新的挑战提供机会。

3.培养学生对控制自己行为的自我效能

很多学生会存在偏科的现象,之所以偏科,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某一科目上具有较高的取得优异成绩的自我效能,这样就会使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上投入更多的努力,而在成绩不好的学科学习上却容易放弃努力,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而使学生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而行为控制的自我效能的作用却具有广泛性,它培养的是学生在遇到困难能够寻找方法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并且能坚持使用学习策略的效能。对于自己行为控制的自我效能能够迁移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对控制自己行为的自我效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教育更多的还是在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对学生比较性自我效能的建立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这种差异的比较,只能是成绩上游学生的自我效能得到提升,对成绩下游的学生自我效能的提升作用不大。所以我们要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自我效能,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我效能着手。

参考文献:

[1]陈玉佩.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业投入和学业成绩的预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师范学院 133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