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作文的灵魂

2018-02-06付红侠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语言作文

付红侠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是语言的核心,写作这种语言的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思维活動。因此,要想作文推陈出新,追求语言艺术的完美,文字生成之前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培养创作主体的写作情感、提高生活的感悟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三个方面探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创新思维;语言

写作是充满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和表达过程。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他们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野是最开阔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也是最鲜活的,可是翻开他们的作文却发现:不同经历,性格迥异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竟然惊人的相似,作文本里充斥的是人云亦云的话语,甚至连喜怒哀乐都是模式化的。学生的心灵世界荒芜了,鲜活的个性也失落了,写作不再是激情的创造,心灵的表白,而是无奈的拼凑,生硬的套用。这种黯淡、缺乏新意的作文现状让人忧虑。创新是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更是写作的灵魂。那么,作文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语言乃是思维的有机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中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思维,单独的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可见,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是语言的核心,学生作文,必须经过大脑的过滤、筛选、碰撞出的思维火花,才可能使自己的文章焕发个性和创造的华彩。

因此,作文创新就是要突破旧思想、旧规则、旧观念,重新构建开放发散的思维形态,它不能只注重教学生文法在---如何审题、立意、构思,更不能只注重“文字生成的结果而轻文字生成前的思维启动阶段的训练”。以往重文轻人的教法,就好像一个园丁,只去刻意修剪枝节,而不注意施肥、培土、浇水,这样的培育,又怎么可能长出参天的大树呢?我认为创新作文,就是要立足于写作主体一人,培养“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是抓住了作文的本源。

一、培养情感,让真挚的情感成为作文的生命

好文章是情感的结晶,真情实感是写作的前提。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想照亮别人,首先自己的心中要有阳光。”古人也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说法。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休验”。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首先,要使学生成为感情细腻丰富的人。作文要想出新,有鲜明的个性,.必然要求,创作主体是有血有肉,有着欢笑、泪水的丰富情感的人,忽略了情感培养,飞扬灵动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麻木,多元鲜明的个性,会变的单一平庸,面对多彩变幻的世界亦无动于衷,教师要凭借课堂、利用课本、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让他们感受到高尚的情操,执着探索的精神,感受到真、善、美,让他们沉睡的感觉受到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感冲击。只有这样,他们才用心灵的眼睛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亮点。立足于课堂,每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心灵的熏染,读《定风波》懂得了经历人生风雨时也可以如苏子般“何妨吟啸且徐行”;读《项脊轩志》感受亲情的温暖,更珍惜当下的拥有;读《我有一个梦想》体会马丁.路德.金的反对种族歧视,追求民主自由的信念。语文教师不仅要做“授之书习其句读”的教书匠,还要做点燃学生心灵之灯的精神导师,帮助学生找到并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利用好各种活动,如各种主题的课前演讲,平时课本剧的表演、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他们有了丰富的体验。于是语文的课堂和活动成了一汪汩汩流淌的活水,不会停歇,学生对生活有了细腻生动的体会,自然会写出主观色彩浓郁的作文。

其次,让学生“真诚”作文。教师在写作之初就让学生认识到写作就是对熟悉和陌生的人们展开心灵的轨迹。作文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让学生自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更注重情感体验,不再为文而造情。有了真挚的情感,作文才会有独特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在作文和随笔的批改中教师也应肯定敢于说真话,有新意的表达。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一定会激发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态度。

二、感悟生活,让丰富的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

写作,需要素材,应试教育让我们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会闭门造车,坐而论道,他们缺少的是写作的材料,正如刘芳扬老师所说“写作教学要解决的似乎是‘如何写,但对高中学生来说去解决‘如何写'的灵魂和核心,前提和基础。从‘写什么'的角度去解决‘如何写'才是抓中了‘要害。写作的素材从哪里来?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会活泼泼的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源源不断的为我们提供着写作的源泉。但写作又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印,在这里我们提供倡“感悟生活”,感悟生活就是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用心的感受生活,并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朴素的真理,获得感悟,领会真谛,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百态,让自然、社会生活的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把生活的点滴感悟写到文章中去,这都会赋予文章活力。作为教师,构建开放的课堂,把学生目光引入社会生活这个“万花简”,让学生真实、真切的关注日常生活。国事家事、民风世态,校园风景都可以付诸笔端,多读时文选粹,多写青春感悟,让成长的历程成为文章的素材。

三、尊重个性,让鲜明的个性成为作文的旗帜

写作是创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写作主体“我”是不可取代的“这一个”。可是在应试教育下,所有的知识都机械让学生记忆、重复,这极大的挫伤了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盲目从众的惰性,最终造成了个性的失落。尤其是在写作时学生不敢抒发真实情感,惟恐它不高尚、不健康。也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肤浅、片面。在教师的“指导”和“硬逼”下,作文中充塞的是貌似深刻的虚假和毫无新意的空话、套话。这完全违背了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文章以个性为贵,怎样让学生在文章中张扬个性大胆的表现自我昵?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容器,更不能束缚他们的思维,抑制他们的个性,窒息他们的创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给学生自信与执著,鼓励他们去探索,去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生活。要创设作文评价的民主化和思辨氛围的宽松和谐,自由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由此出发让学生勇于怀疑、敢于否定,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作全新的人和全新的文章。

其次,减少束缚,给学生以自由表达的空间,教师命题,学生作文,历来是训练写作的方法,结果是学生的个性少了,千人一面的作文多了,其实学生笔下的共性多、个性少的现象与被迫“硬写”有关。鼓励学生多写有感而发的随笔、诗歌、小小说,而不是单一的要求写考场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给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精神、新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教师可以减少命题作文的次数,多写自由命题的作文,只要求结合本册课本涉及的写作知识和教师传授的作文方法,让学生“随便”写来,这样必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即使要写命题作文,作文的命题,写作方法的指导,评价都向能使学生处性得以充分发展这个方向努力。慷慨的给学生一块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天空吧,有了这片天空,学生一定能写出个性纷呈的文章来!

总之,创新的基础就是人的个性化,丰富的情感是作文不竭的生命力,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汇成了永不止息的作文源泉。让鲜明的个性旗帜永远飘扬在创作的天空,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种存在形式,生活的一段记录,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 8314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语言作文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