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留白,阅读教学小技巧
2018-02-06王洪珠
摘要:留白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渗透于音乐、绘画、雕塑等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就语文文本而言,如何利用好文本中的“留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深入挖掘文本,将文章读通、读透,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本文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留白进行浅析。
关键词: 留白;文本留白;短文长教
新课标对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的单向关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而语文阅读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我们教师既要依據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引领学生将文章读通、读透,读到心里去,这也就意味着要挖掘文本中的“留白”,深入研究教材,因材施教。教师只有充分挖掘了文本留白的潜在魅力,才能让我们的语文阅读绽放光彩!
一、创设文本留白,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文本留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心理层面上的留白与阅读层面上的留白。在心理上,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人们总有对完美事物的追求,当看到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时,大脑就会产生积极兴奋的活动。语文教学应着重抓住学生这种完形心理,创设情境,留出心理空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比方说,在教学时,教师通过课题创设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心理。教师利用学生心理,创设留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的语文教材,不单单是教会学生课本中的那几个字、学懂那几个词那么简单,而是应该认真研读每一个文字,挖掘文字背后的每一个故事,抓住一切可以拓展的内容,让学生驰骋想象的翅膀,在我们语文的课堂内自由翱翔。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学会创设语文文本中的留白,让这一留白来弥补学生的理解,能更好的与文本亲密接触,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深究文本留白,挖掘文本“内涵”
古代诗人王之涣有句千古名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人要想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你就得站得更高。同一篇文章,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上得淋漓尽致,让听众、让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有些人却只能浅尝辄止呢?就在教师不但会创设留白,而且有力的利用文本留白,教师只有超越了文本,才能捕捉住文章中精彩的留白,才能有意识的去点击他,让他成为拓展文本内容的核心所在。我们的教材,不论是一个字,还是一个符号,有时候它就是文章的关键所在。
1、点击标点留白,让无言的空间更实在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它们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有时候,一个感叹号,有时候一个省略号,道不尽心中万般言语万般情。曾记得有两位名人的书信往来,只有两个符号。信的内容:“?”,回信内容:“!”。多么简单哪,却写进了心中所想。我们教师更不应该忽视课文中一些重要的标点。
2、文字留白,让教学内容丰满起来《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留给学生遐想的空间更大了,一篇课文,往往只出现主旨,却没有留下详情的内容,这使得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大了,但如果我们能运用 “以线带面”的手法,运用好语言文字的留白,既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此外,文本中的其他表达方式,如情节、插图、结束语等,必要的时候也将是我们点击的对象。
三、探究文本留白,深化教材内容
我们都知道看一幅画好不好,画的内容是关键,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关键之处,教学语言便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紧扣要点,对文本留白毫不放松地追问,这样的课堂就会让人久久回味,就好比有人在教育博客上的发言:“在这样的课堂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孩子的幸福之处。”
1、对问题留白的追根究底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或者出现“满堂问”这种弊病,而对学生的回答并没有进行细细品味,敷于表面,不再进一步深化解读,一笔带过,造成课堂上教材处理肤浅,学生感悟不够深入。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教材的处理,更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教书的目的不是交给学生懂了的知识,而是对学生在理解上不能渗入时尽心点拨,这就要根据学生问题中的留白,紧扣学生自己的问题步步为营,环环相扣,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精髓的殿堂中来。
2、对文本内容的精啄
有句话说得好:“语文的语言文字,用手摸,那都是平的,没啥看头;用心摸,才知其中的奥妙。”确实如此,看文章,初初一看,不知所云;仔细一瞧,有点眉目;认真钻研,心灵震撼。语文课堂就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自己的成就。我们关注了文本的留白,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学生在我们的课上积极地投入,有时候还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来。文本留白,让我们享受到了课堂的精彩与感动!
参考文献:
[1]《巧借语文留白》《高中语文教学》2004.10
[2]《落实课标,老课新教》 《高中语文教学》2004.2
[3]《文本解读,掀起生活的盖头来》
作者介绍:王洪珠 女,汉族,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于都职业中专,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职业中专 342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