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治疗肾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2018-02-06陈玉马源戴昕朱承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中医研究进展

陈玉+马源+戴昕+朱承松

【摘要】目的 探讨肾性骨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提高肾性骨病疗效。方法 结合各医家对肾性骨病的认识、防治及实验研究进行分析。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骨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肾性骨病;慢性肾脏病;中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肾性骨病是指慢性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甲状旁腺激素代谢异常所致,出现机体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的一类综合征。肾性骨病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就已出现,在尿毒症期患者中肾性骨病发病率高达100%[1]。在终末期肾病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肾性骨病对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慢性肾脏病合并肾性骨病主要出现腰背部、胁肋部、双髋及双下肢的疼痛感,并逐渐进展为肌肉乏力、骨质软化,甚至出现自发性骨折,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针对肾性骨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具体内容如下。

1 中医学对肾性骨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肾性骨病由“关格”发展而来,归类于中医学“骨痹”、“虚劳”范畴。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素问·五脏生成论》中提到:“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肾脏对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滋养起着主宰的作用,先天之本在于肾,机体精髓缺乏则肾气衰败,肾主藏精,精化生为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之源充足。肾性骨病的发生、发展还与脾、肝二脏密切相关,肝主筋,筋能束骨而利机关,筋骨密切关联;脾主运化水谷,主肌肉四肢,是后天气血生化之源,骨肉密切关联。张庆怡认为湿热伤肾则骨枯髓减,大热伤阴,故病久灼伤肾阴,终至骨髓不得濡养发生肾性骨病。肖相如认为慢性肾衰竭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为脾肾亏虚,标实是指气余成火,故肾性骨病多为水土俱虚,成骨之源匮乏导致。李良教授认为肾性骨病的病机在于脾肾两虚、浊邪内蕴、气滞血瘀为患,病位在肝脾肾三脏。可见多数医家对于肾性骨病的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两虚、气余化火、浊毒内蕴,总属本虚标实,兼有寒热错杂之象。

1.2 中医辨证施治

1.2.1 补肾健骨法

肖相如将肾性骨病的病机归纳为脾肾两虚、浊邪内蕴、经络瘀阻,治疗当以益肾健骨、健脾祛湿、活血祛瘀为治则,方选补肾健骨汤加减,全方共奏益肾健骨、健脾祛湿、活血祛瘀之功效。于思明采用补肾健骨作为实验组治疗方案,应用于肾性骨病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并以单纯骨化三醇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达7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3%。有研究显示,益肾壮骨汤应用于肾虚型肾性骨病的临床有效率超过97%。综上所述,肾性骨病基于“肾主骨”理论辨证施治,采取补肾健骨、益精填髓为基本方法,配合活血祛瘀之法,在临床中疗效显著[2]。

1.2.2 补益脾肾法

韩晓苇将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健脾益肾丸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骨痛、皮肤瘙痒症状及肾功能指标方面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何教授将肾性骨病病机归纳为水土两虚、成骨乏源,治疗当以益肾健脾为主,气虚明显者,加用党参、黄芪、白术以恢复脾气运化之功,气滞明显者,加用陈皮、木香、佛手疏肝理气,湿浊偏甚者,加用苍术、车前子、草果燥湿健脾,取得明显临床效果。

1.2.3 益肾活血法

石玥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联合补肾活血中药颗粒,通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疗程,评估药物对于肾性骨病患者PTH、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补肾活血组能够显著改善肾性骨病患者PTH(P<0.05)、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指标(P<0.05)。张教授通过比较肾性骨病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之间影响,采取益肾活血治疗,复查血清甲状旁腺激素、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缓解甲状旁腺亢进症状,调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延缓肾性骨病的进展。许艳芳等提出肾性骨病的治疗应当避免盲目进补而出现闭门留寇,应当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注重补虚泄浊、活血祛瘀等治疗。在脏腑辨证方面,肾性骨病涉及肝脾肾三脏,肝主藏血,主筋骨;脾主运化水湿,主四肢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肾性骨病治疗的关键为调理肝脾肾三脏。陈健选取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骨化三醇胶丸、钙尔奇补钙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补肾活血散,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现代医学研究

2.1 肾性骨病的西医治疗

目前肾性骨病治疗以药物为主,包括以下几类:(1)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用于高转运性骨病,过量服用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及钙磷乘积提高,致血管钙化的发生,服药期间应当严密监测血钙、血磷和PTH情况。(2)磷结合剂:含铝的磷结合剂会导致机体血铝上升,甚至引发铝相关性骨病和脑病的发生。含钙的磷结合剂会导致高钙血症及钙磷乘积上升,导致血管或软组织钙化。(3)非含钙、铝磷结合剂:药价昂贵,临床使用受限。(4)其他:钙敏感剂、钙激动剂及生长激素等,该类药物临床安全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验证。除上述药物以外,有学者采用血液净化及手术方案进行研究,由于该病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上述治疗措施均未获得满意效果[3]。

2.2 中医动物实验研究

张氏认为补肾活血汤能偶有效改善肾衰竭大鼠骨代谢紊乱,缓解低血钙状况。袁军[4]等通过研究发现,左归丸应用于肾大部分切除合并肾性骨病大鼠能够有效降低甲状旁腺素合成,有效抑制甲状旁腺组织的生长。

3 问题和展望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脏病最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对于患者的疾病进展、生活质量影响大。目前对于肾性骨病的治疗主要针对高磷血症、甲旁亢的改善,药物治疗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肾性骨病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有缓解药物毒副反应、保护残余肾功能的作用。近年来,肾性骨病得到业内学者的关注,在临床及动物实验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进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骨病,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能缓解西药治疗可能导致的毒副反應,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世巍,张 宁,李同侠,等.补肾活血法干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骨病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1):786-790.

[2] 刘宝玉,徐孝云.益肾壮骨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虚证骨密度改善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0,19(2):62-62.

[3] 关 鑫,周家俊,赵 东.补肾壮骨汤干预治疗肾性骨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1):10-12.

[4] 袁 军,王小琴,马晓红,等.左归丸对5/6肾大部切除模型并肾性骨病大鼠甲状旁腺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3,41(1):76-79.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肾脏病中医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童安荣主任医师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护理体会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食盐的摄入与降压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