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18-02-06李广旭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

李广旭

摘要: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败。我们把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少年作为培养创新精神的主力军,才能将拥有五千年文明传承历史的古老民族变成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和钻研。

关键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可见,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新一轮课程改革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重视创新教育,饯行创新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清时校长说:“传统教育制度中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弊病。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初中教师,我认为教师有无能力、是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即:“打铁先须功夫硬。”目前,受传统应试教育等诸因素影响,教师的一些做法极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挫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抹煞了学生的“猎奇”心理,给创新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具体表现为:

1.爱“课堂”异口同声的学生们,因为他们大多数平时性格温和,听老师的话,教师上课平稳、很顺利。

2.教师“权威性”极强,教学缺乏民主气氛,在教学中总是用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范式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把教案作为唯一的标准,“求同”思想、“一统课堂”思想比较严重;上课时过于严肃,学生有不同意见不愿意提、不敢提;有时明明自己错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掩盖错误,甚至讽刺、挖苦学生。

3.课堂教学模式僵化。教师上课往往按程式进行,学生很少插嘴,很少质疑问难、怀疑思考的余地。长此以往,学生即使有不囿于常理的思想光芒,也会慢慢地被抹杀。那么,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就成了纸上谈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个人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作起:

一、科学的创新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想先导

作为教师需要有“人人都能做好,人人都会创新”的思想观念。作为一种观念,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有关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学生做过“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老师提供信息,说:“这些儿童有发展的可能性”实际上这些孩子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明显提高,教师期望对学生的行为明显发生了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可见,如果先行地确定一种心理趋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学会,只有少部分学生学得好一些,也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学得很差。这样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尖子身上,而放弃差学生,那么创新教育会走向片面、畸形发展道路。诚然,很多教育家都提出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先生”这些鲜明观点,集中反映着一个亘古不变、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前提,创新教育需要爱的创新。

二、发掘学生创造性萌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我们的大多数教师把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创新锁定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忽视了创新教育的一条原则: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创造性萌芽,予以及时发掘,尤其是所谓的“问题学生”。历史上如牛顿、爱迪生、陈景润等名人,上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并非优秀,但是偶尔的一些创造性萌芽在老师的发掘下,为他们在以后的不同的研究领域中做出骄人的成绩奠定了基础。科学研究表明,这类学生多数具有三个特征:1)顽皮淘气、荒唐不羁。2)行为时逾常规。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由此可见,我认为,创新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是“教师心中只能有一杆称”。

三、激发质疑兴趣,诱发创造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的前提是热爱学习,渴望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启发诱导,为学生创造质疑空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去积极探索知识,产生一系列疑点向老师请教。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很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这种质疑不仅是指提出“惑而不解”的问题,还包括对书中的某些观点、结论提出的怀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有了质疑兴趣,才会有所发现、才有勇气提问、才有兴趣创造。正是这样,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之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新始于问题”,由此来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解决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够。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要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深度,特别是形成自己对问题独立见解为目的。要让学生带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问题走进教室,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重塑师者形象,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经之途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形象的真实、准确写照,不论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的人气指数无不影响学生学习,甚至学生的一生。我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深刻认识到,要真正在自己教学生活中能使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必须做到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情境。在“活而不乱,动而不死”的教学组织原则下,要在教学、生活中时时注意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相互理解的教学氛围,教师要保持民主态度,平和待人,诚实有信。用共同讨论及共同学习的态度进行教学。教师鼓励、允许学生与教师持有不同的观点,不压制、不责备、不能因为个别而影响全体。

2.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法”,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创造性受到压抑或扼制。因此必须改变教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等多向互动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教学空间尽管留给了学生。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包括教法、程序,寻找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安排学生何时自学、自解、自记,安排他们和谁,怎么样互相交流、探索等一系列内容。上课时,碰到了新的问题,也要随机应变,积极反馈调节,进一步注意挖掘教材中创造因素,在传授知识中注意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及想象、联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即创新能力,无疑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思想修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评价与鼓励相结合。评价有准确的定位和进一步规范创新内容的作用,它能使无根据的创造、无谓的创造变得苍白无力,使合理、丰满的创造成果更加光彩照人,熠熠生辉。所以教师要多评价、及时评价,备课多设计创造性问题,课外多猎取能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和乐于创新的话题等等。但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需注意两点:一是对所教内容要透彻理解 ,因为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从所教内容本身出发,问题的设置须有依据。二是要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对所学内容不迷信、不盲从。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前艱巨而又具有深远意义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大势所趋,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归宿。

参考文献:

[1]《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知识读本》

[2]朱清时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王洪忠,陈学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黄官寨实验学校 74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