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分析

2018-02-06于丽红兰庆高关名媛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辽宁省

于丽红 兰庆高 关名媛

摘要:为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现实需求,以辽宁省88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抵押融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占比从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到非农户呈现递减趋势,并且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差异明显;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在预期借款额度、用途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借款期限上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地经营权抵押;不同类型农户;融资需求;辽宁省;农地抵押贷款;降低风险;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1.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5-0322-03

近年来,政府对农村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虽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贷款难成为制约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农民贷款难,难在无抵押”,可见抵押物缺乏是导致农民贷款难的主要原因。2008年以来,为了破解农民抵押物缺乏而导致的贷款难问题,发挥农村土地的融资功能,满足农村地区多层次的资金需求,全国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验实践,学术界也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有学者从微观角度对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给予了密切关注,如靳聿轩等对山东省沂水县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意愿进行了分析[1];马鹏举等基于宁夏同心县农户产权抵押贷款融资意愿进行了分析[2];于丽红等基于辽宁省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进行了分析[3];黃惠春等基于江苏省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进行了分析[4]。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很少有关注现实需求;另外,既有研究主要是将农户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户之间逐渐分化而形成不同类型,而且这种分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增大、势头加快的趋势。由于资源禀赋不一样,不同类型农户对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响应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地抵押融资利用情况会有所差异。鉴于此,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进行研究,将有利于了解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特征,对于制定有效政策、深入推进农地抵押贷款业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是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4年2、8月对辽宁省辖区农户的调查所得。考虑到农户收入水平的差异,笔者所在课题组在调查区域的选择上,既包括了经济发展水平好、农户收入水平高的辽宁东南部地区,又包括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户收入相对低的辽西北地区,同时也包括经济发展处于中间水平的辽宁中部区(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由调查人员采用到田间地头、农民聚集场所和农户家中等方式深入农户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共获取有效问卷880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土地情况、农户贷款情况、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情况等。

1.2农户类型划分

农户兼业是世界各国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农户兼业体现了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对非农就业机会、比较收益等因素权衡下作出的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目前,不同学者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划分农户类型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有学者从家庭非农收入、非农劳动力各自所占比重划分农户类型,也有学者从生产规模、收入水平以及兼业程度等方面来划分农户类型,还有学者以农户与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来划分农户类型,另外有学者结合农户家庭现有的谋生方式、收入来源、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率等划分农户类型。本研究根据调查区的情况和农户兼业程度,按照学者对农户兼业划分常用指标中的非农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将农户分为4种类型,即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详见表1。

1.3不同类型农户样本特征分析

在调查的880户农户家庭中,纯农户201户,占比 22.8%; Ⅰ兼、Ⅱ兼农户合计601户, 占调查总数的68.3%,

其中Ⅰ兼农户占比较高,达44.0%(表1)。由此可见,辽宁省农户兼业现象普遍,兼业成为广大农民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特征。

如表2所示,从家庭人口结构看,随着农户兼业程度加深,户均人口、户均劳动力均呈明显增加趋势;农户的家庭人口结构与农户的兼业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家庭人口压力是迫使农户寻求土地之外经济来源的重要因素,而较多的劳动力又为农户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劳动、智力支持;另外,农户的年龄与农户兼业程度呈现出负相关,可能是年龄越小,更具活力和脱离土地的开拓性,而年龄越大,非农就业机会越难得,倾向于在家从事农业经营。

从文化结构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例,由纯农户到非农户逐渐上升;非农户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农户(表2)。可能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户思维就越活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越强,更有能力从事非农经济活动。

4种类型农户的人均收入均呈现由纯农户到非农户递增的趋势,农户兼业程度越深,人均收入越高,可见目前兼业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另外,不同类型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差异明显,纯农户、Ⅰ兼农户人均耕地面积接近,分别为 1.014 0、0.778 7 hm2,而Ⅱ兼农户、非农户人均耕地面积骤降,分别为0.154 0、0.198 7 hm2;纯农户人均耕地面积分别是Ⅱ兼农户、非农户的6.58、5.10倍,Ⅰ兼农户的人均耕地面积分别是Ⅱ兼农户、非农户的5.06、3.92倍(表2)。

2不同类型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及其特征

2.1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

调查显示,农户对农地抵押融资政策的认知程度由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到非农户呈依次递减状态,纯农户的认知率为36.8%,非农户的认知率仅23.1%(表3)。调查中也发现,由于非农户的收入主要来自非农业,且此类农户往往拥有较少农地,因此他们对与土地相关的融资政策不敏感,而纯农户由于他们最大的资产就是土地资源。因此可见,他们对土地融资相关政策极为敏感。endprint

当询问了解途径时,所有类型农户集中选择广播电视途径,其次是别人介绍(表3)。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基层政府对农地抵押政策宣传不足,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依靠电视广播媒体以及农村熟人社会中的信息传播。

比较农户对农地抵押政策的态度发现,农户对农地抵押政策的支持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非农户(表3)。纯农户认为农地抵押政策“必要”“很有必要”的占比为82%,18%的农户选择“无所谓”;Ⅰ兼农户、Ⅱ兼农户、非农户选择“必要”“很有必要”的占比分别为718%、70.5%、64.1%,表明虽然不同类型农户对农地抵押政策的支持度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农户肯定和认可该政策,期待该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融资难问题。

从农户需求意愿来看,4类农户农地抵押意愿由强到弱分别为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非农户,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的需求意愿占比皆在7成以上,而非农户的抵押意愿有较大下降,意愿占比不足5成,总体而言,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的农地抵押需求意愿强于非农收入农户(表3)。

从现实需求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由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到非农户呈递减趋势。纯农户的需求为 46.8%,Ⅰ兼农户、Ⅱ兼农户的需求接近,分别为40.3%、39.7%,非农户的需求不足3成(表3)。由于纯农户的最大资源为土地,当其家庭面临资金困难需要金融机构贷款时,其有且仅有土地,因此,纯农户为了缓解家庭面临的资金约束,往往愿意以农地经营权抵押获取贷款;而非农户由于收入较高、土地面积少,其贷款金额需求一般较大,以土地抵押获取的贷款金额往往较小,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对此种贷款的需求不强。

从农户不愿意参与农地抵押融资的原因来看,4类农户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主要集中于“担心失去土地,生活没有保障”“不知道农地可以抵押”“担心抵押手续麻烦”等3个方面。

2.2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特征

2.2.1资金需求规模由表4可以看出,纯农户和Ⅰ兼农户预期借款额度有相似性:(1)预期借款额度有一定广泛性,从不足1万到50万元以上不等,小额需求与大额需求共存;(2)预期借款额度相对集中,集中于3.1万~5万元、5.1万~10万元和10.1万~30万元3个区间,3个区间的农户累计占比均为60%以上,4类农户分别为68.6%、63.2%、73.1%、70.0%。Ⅱ兼农户、非农户贷款需求额度集中在1.1万~50万元区间;Ⅱ兼农户期望借款金额在5.1万~10万元之间的占比最大,为39.0%,其次是10.1万~30万元的借款预期,为19.5%,二者合计近60%;非农户期望借款金额在10.1万~30万元之间的占比最大,为 33.3%,其次是 5.1万~10万元的借款预期,为21.4%,二者合计近60%。由此可见,农户预期借贷金额的分布有一定的分散性,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小额借贷需求与大额借贷需求并存,此种现象在纯农户、Ⅰ兼农户中十分突出,纯农户、Ⅰ兼农户中大额资金需求占一定比例。

2.2.2贷款用途在有农地抵押融资需求的农户中,绝大多数农户会将贷款用于农业生产、工商业经营,这表明農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具有生产投资性特征。但是,不同类型农户的融资用途也存在差异性,纯农户、Ⅰ兼农户80%及以上是用于种养业生产,用于工商业经营的极少,10%左右的农户表示贷款可能用于生活周转;Ⅱ兼农户借贷资金的用途有一定的分散性,农业生产与工商业经营的资金需求同时存在,这主要与Ⅱ兼农户的经营特点有关;非农户的贷款集中用于工商业经营,占86.2%,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周转的占比较少(表4)。

2.2.3贷款期限需求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预期期限有趋同性,即以2~3年期的借贷为主,4类农户分别占 48.6%、37.8%、43.1%、58.5%;其次是4~5年期的借贷,4类农户分别占22.9%、29.6%、38.9%、22.0%(表4)。可见农户对借贷期限的需求有拉长趋势。调查中农户普遍反映,1年期借贷对于农户而言还款期限较为紧张,农户普遍期望适当延长借贷期限。

2.2.4失地风险认知不同类型农户对农地抵押融资失地风险认知存在差异性。4类农户中,非农户认为失地风险小的占比最大,为89.7%,其次为Ⅱ兼农户、Ⅰ兼农户、纯农户,分别为76.8%、65.5%、57.0%(表4)。非农户的收入主要来自非农业收入,此类农户对于未来的还款较有信心,失地风险的担忧较小;而对于纯农户而言,其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由于农业易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风险较大,在某种程度上“靠天吃饭”,因此,此类农户对还款有一定担忧。

3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辽宁省880户样本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样本地区农户农地抵押融资现实需求从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到非农户呈现递减趋势,纯农户的需求近50%,非农户的需求不足30%;(2)农户对农地抵押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整体不足,认知渠道主要是电视、广播媒介,该政策作为一种新型农村融资渠道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但是绝大多数农户对农地抵押政策持支持、肯定态度;(3)就选择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程度而言,纯农户高于Ⅰ兼农户、Ⅱ兼农户, Ⅰ兼农户、Ⅱ兼农户明显高于非

农户;(4)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在预期借款额度、用途上存在差异,但在预期借款期限上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4类农户中,非农户认为抵押融资失地风险小的占比最大,其次分别为Ⅱ兼农户、Ⅰ兼农户、纯农户。

从本研究结论中可以得到以下政策启示:(1)地方政府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多种渠道面向广大农户宣传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提高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的认知水平,促进农户传统融资观念的转变,增强其适应、接受、利用新政策的能力,同时也扩大农地抵押融资的影响范围;(2)农村金融机构应注重放贷对象的甄别、筛选,对于纯农户、Ⅰ兼农户来说,他们的主要资产是土地,因此在农户信用状况、抵押物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重视培育纯农户、Ⅰ兼农户对农地抵押融资的有效需求;(3)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鉴于不同类型农户在贷款额度、贷款用途上的差异,农村金融机构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应以农户差异化为基础,针对农户农地抵押需求的特点,积极改进原有的贷款产品、服务方式,对不同特征的农户予以不同的信贷措施;(4)完善城乡统筹、全面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落实农村医疗、养老、教育、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进一步弱化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免除农民以土地设定抵押的后顾之忧,降低抵押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靳聿轩,王志彬. 农地可抵押条件下农户融资方式选择行为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6):203-206.

[2]马鹏举,罗剑朝. 西部地区农户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融资意愿研究——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164个农户调查的分析[J]. 经济经纬,2013(3):20-25.

[3]于丽红,陈晋丽,兰庆高. 农户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分析——基于辽宁省385个农户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2014,35(3):25-31.

[4]黄惠春,祁艳. 农户农地抵押贷款需求研究——基于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2015(10):11-19.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辽宁省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出台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