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的护理体会

2018-02-06熊蓓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脊髓损伤护理

熊蓓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40例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其间歇性导尿,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析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所有患者膀胱容量全部恢复正常或者接近正常,同时残余尿量降低到100 ml以下,未出现严重尿路感染、肾积水及结石等相关并发症,且患者或者亲属学会了间歇性导尿技术。结论: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性导尿;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095-02

Nursing Experience of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nd Neurogenic Bladder/XIONG Be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8,16(1):95-9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ffect of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nd neurogenic bladder.Method: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nd neurogenic bladd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at the same time,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opted,then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ummarized the nursing experience were analyzed.Result:The bladder volume returned to normal or almost normal in all patients,at the same time,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 dropped below 100 ml,there were no seriou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hydronephrosis,and stones.Moreover,patients or relatives learned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and taking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can make the related complications significantly reduced,so that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it has high val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genic bladder;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Nursing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Chongqing 404000,China

脊髓損伤后会伴随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根据损伤程度,在一定时期内即可对患者的躯体功能做出较为客观的预测。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伴随的排尿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康复护理中较为棘手的问题。神经源膀胱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给患者会带来尿路感染、结石或肾积水等并发症,更严重者可能会引起肾衰竭,这也是脊髓损伤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诱因,传统脊髓损伤患者膀胱的管理大部分是留置导尿管,将尿液引流出来[1]。然而当今,IC(间歇性导尿)已经是脊髓损伤患者采取膀胱护理最为安全的方式之一[2],间歇性导尿指的是在无菌或者清洁的条件之下,通过合理的饮水计划地实施,定时将尿管查体膀胱,从而进行有规律地排尿过程。笔者所在科室实施间歇性导尿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做如下分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全部通过CT确定诊断为脊髓损伤[3],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41.2±3.6)岁。膀胱容量310~540 ml,残余尿量140~430 ml,全部采取间歇性导尿术,持续时间在60 d以上。

1.2 临床方法

1.2.1 物品准备 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10号或者12号的导尿管、清洁小毛巾、润滑剂、医疗垃圾袋、集尿器、消毒液及PE手套等[4]。

1.2.2 操作步骤 (1)临床护理人员首先要向患者耐心解释操作的方法和目的;(2)准备相关物品,并对患者隐私处实行保护;(3)患者采取仰卧体位或者半坐体位,将患者会阴部位充分暴露,置入量杯或者集尿器;(4)临床护理人员采取清洁小毛巾对患者的尿道口和会阴部位进行彻底清洗;(5)采取消毒液进行洗手;(6)对导管采取润滑剂进行润滑;(7)插入导尿管:男性,一手将阴茎握住和提起,使阴茎与腹部呈60°,另外一只手将导尿管缓慢的插入到尿道当中,一直到尿液开始流出来停止,插入长度在18~20 cm;女性,一手将大阴唇和小阴唇分开,另外一只手将导尿管缓慢插入尿道,一直到尿液开始流出来停止,插入长度在4~6 cm;(8)临床护理人员用手将导尿管给予有效固定,将膀胱完全排空,当尿液停止的时候将导尿管再一次插入1~2 cm,同时轻轻挤压膀胱区域,将尿液量尽可能地排空;(9)临床护理人员将导尿管缓慢拔出,收拾使用物品;(10)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彻底洗手,记录导尿时间、尿液量及尿液性质[5]。endprint

1.3 护理方法

1.3.1 饮水计划的制定 在制定饮水计划前,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对患者液体的摄入量进行核算和有效控制,液体摄入包括汤、果汁及水等,每日总饮水量控制在1800 ml左右,有特殊情况做适当调整,饮水时间分6次进行:早上8∶00、中午12∶00及18∶00各饮400 ml,早上10∶00、下午16∶00及20∶00各饮200 ml[6]。

1.3.2 制定个性化方法 根据患者残余尿量的多少制定导尿次数和间隔时间,间歇性导尿术频率为每隔4~6小时1次,每日不可超过6次,2次导尿之间可以自行排尿>100 ml,残余尿量<300 ml的时候,每隔6小时导尿1次;2次导尿之间可以自行排尿>200 ml,残余尿量<200 ml,每隔8小时导尿1次;当残余尿液量在100 ml以下或者膀胱容量在1/10~2/10的时候,方可停止进行导尿,即可以认为膀胱功能达到平衡[7]。

1.3.3 操作相关注意事项 (1)导尿之前,患者可以尝试自解小便,但切勿用手按压下腹部,对排出尿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2)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制定时间给予操作,保持膀胱容量在500 ml以下,切勿等到患者有尿意感觉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导尿,以免引发尿路相关并发症;(3)插管之前导尿管应该充分进行润滑,以免尿道发生损伤[8];(4)临床护理人员在插管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一旦遇到阻力,可暂停10~30 s,同时叮嘱患者进行深呼吸,身体放松后将导尿管拔出,之后再缓慢插入;(5)拔除导尿管的时候如果由于尿道痉挛而没有办法将尿管拔出,可以停顿5~10 min后再拔出导管,一定不可强行拉出;(6)临床护理人员在拔出导尿管的时候应该向上或者平行拔出;(7)间歇性导尿术过程当中,临床护理人员应该定期对尿常规进行复查,同时给予中段尿进行培养,一旦发现尿路感染,则应该谨遵医嘱及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特殊情况的时候应该立即停止间歇性导尿术[9]。

2 结果

40例患者在采取间歇性导尿以后,膀胱容量全部恢复正常或者接近正常,同时残余尿量降低到100 ml以下,未出现严重尿路感染、肾积水及结石等相关并发症,并且患者或者亲属在住院过程当中学会了间歇性导尿技术,可以进行自我护理。

3 讨论

现如今,间歇性导尿已经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薦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在部分国家应用较为广泛。脊髓损伤患者采取间歇性导尿替代留置导尿管,膀胱能够有规律的周期性扩张与收缩,膀胱功能可以大致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膀胱黏膜具有充足的血液流动量,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可以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住院费用明显减少[10]。另外,间歇性导尿可以让患者摆脱留置导尿管所造成的痛苦,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11-12]。

根据研究表明,间歇性导尿术临床操作简便,在住院期间,尽可能地教会患者自己进行清洁间隙导尿,要反复地指导患者并给予示范,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展板和视频等相关形式对患者给予间歇性导尿术的健康宣教,要让患者消除对间歇性导尿所带来的恐惧感,让患者学会对膀胱管理的自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对医护人员的依赖,为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13-14]。当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作定期的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自我清洁间隙导尿的操作情况,并时时解答患者在膀胱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本文结果显示,40例患者通过采取间歇性导尿后,所有患者的膀胱功能均得到了较满意的恢复,残余尿量降低到100 ml以下,无尿路感染、结石及肾积水等并发症出现,通过对患者的指导,患者或者亲属在住院过程中也学会了间歇性导尿技术,可以进行自我护理,与上述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15]。

综上所述,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间歇性导尿,结合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红,刘智利,李晓莲,等.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脊髓损伤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间歇性导尿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3):3334-3338.

[2]杜小芳,王芳,王延荣,等.脊髓损伤患者间歇性导尿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5):1108-1110.

[3]纪婕,胡翠琴.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量测定规范化使用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39-41.

[4]常英,梁健,刘亚彬,等.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6,38(12):1858-1861,1879.

[5]付群芳,李春林,刘美胜,等.间歇性清洁导尿配合穴位按摩在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8):2903-2904.

[6]张晓菊,李美妮.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西医护理体会[J].西部中医药,2017,30(3):128-131.

[7]庞灵,郭惠玲,刘花,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综合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31(8):94-95.

[8]刘美芬,刘良乐,林丹,等.脊髓损伤后行无菌间歇性导尿术防治尿路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2):5182-5184.

[9]李春梅,郭珊珊,李敏,等.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4(12):1244-1246.

[10]刘良乐,刘敏,戴鸣海,等.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膀胱训练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11):853-857.

[11]徐淑芬,王元姣,柴文娟,等.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6,15(4):362-364.

[12]刘美芬,林丹,汤呈宣,等.间歇性导尿术与膀胱冲洗法防治脊髓损伤后尿路感染的对照研究[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4):248-250,256.

[13]申红梅.仿生引流尿袋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留置导尿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0):125-126.

[14]植毓媛.个体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发生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4):4348-4350.

[15]谢粟梅,李艳芬,陈中英等.经尿道膀胱冲洗对男性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干预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9):177-179.

(收稿日期:2017-05-25)endprint

猜你喜欢

脊髓损伤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溴吡斯的明联合巴氯酚对T6以上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行动学习法在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自助间歇导尿中的应用效果
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