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

2018-02-06陈邦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陈邦荣

【摘要】 目的:分析研讨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选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依据其检查诊断方式分为CT组(40例)和核磁组(40例),CT组患者接受CT检查,核磁组接受核磁诊断,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的影像学结果并比较。结果:核磁组确诊率为100%,高于CT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急性期患者核磁表现为T1W1为等信号,T2WI静脉窦中为极低信号;9例亚急性期,T2WI、T1WI上,血栓为高信号;19例慢性期患者,核磁影像学中血栓信号呈降低。MRV检查结果表明存在血栓的患者,其静脉窦内血流信号显影不良,或信号消失。以上患者中,18例发生皮层下局限性异常。结论:经分析后建议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可考虑将核磁诊断作为首选方式,其診断准确性高,可明确反映出疾病病变发展状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核磁; CT; 诊断; 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1-0066-03

脑静脉窦血栓属于临床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疾病,因多种病因造成脑静脉系统闭塞或狭窄,阻碍静脉血液回流,合并颅内压增高的特征,多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该疾病病因复杂,临床无特异性,因此目前仍然缺乏有关此疾病流行病学资料。虽多数患者疾病预后较为良好,但仍有患者因未接受及时的诊治,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针对该疾病明确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和符合率,对临床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脑静脉窦血栓在临床较为少见,其发病率虽然低,但死亡率较高[1-2]。而该疾病临床特征无典型性,常发生误诊。近年来,因科学技术逐步发展,核磁共振也逐步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影像学检查疾病开创了非创伤性方式。笔者所在医院用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80例,依据其检查诊断方式差异分为CT组(40例)和核磁组(40例)。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各项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症状等确诊。入选标准:(1)患者接受腰穿测颅压>200 mm Hg;(2)临床症状表现为颅内压显著增高,如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力降低、视乳头水肿、呕吐、恶心、头痛等;(3)均知晓此次诊治方案,并签字确认;(4)产褥期、妊娠期患者;(5)患者均满足我国2011年脑静脉窦血栓指南中判定标准。排除标准:(1)先天畸形者;(2)无法配合此次诊治者;(3)先天性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CT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4岁,平均(36.6±1.3)岁;病程时间5 h~5个月,平均(3.2±0.5)个月;12例急性期,9例亚急性期,19例慢性期。核磁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36.8±1.2)岁;病程6 h~5个月,平均(3.5±0.4)个月;13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7例慢性期。两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1)CT组:患者接受CT检查,仪器为GE 64排C,型号为:Optima CT660。(2)核磁组:患者接受核磁诊断,仪器为超导磁共振SIEMENS MAGNETOM AVANTO DOT 1.5T,6 mm层厚,给予T1W1、T2W1序列进行扫描;MRV用2D-TOF成像技术扫描,1.5 mm层厚,512×192矩阵,FOV20×20 cm,TE 3.9 ms,TR 35 ms,翻转80°,从前额扫描至后枕部,并在扫描块之下建立预饱和带,以便抑制脑动脉影像。

1.3 观察指标

研究结果由笔者所在医院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并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CT组接受脑部CT检查,其结果表明,14例平扫无明显异常,13例静脉窦部位有界限模糊的高密度条片状影,13例累及窦汇、直窦、横窦、乙状窦、上矢状窦,高密度影明显,其中8例接受增强扫描后,静脉窦中造影剂无充盈状况,低密度,且有血栓影,脑静脉及静脉窦空三角征;急性期患者直接征象包含空三角征、索带征、高密度三角征。(2)核磁组患者接受核磁检查后,15例上矢状窦受累,5例窦汇,5例直窦,7例横窦,8例乙状窦,常规MRI检查显示静脉窦有增宽,其中12例急性期患者核磁表现为T1W1为等信号,T2WI静脉窦中为极低信号;9例亚急性期,T2WI、T1WI上,血栓为高信号;19例慢性期患者,血栓信号降低;MRV检查结果表明存在血栓的患者,其静脉窦内血流信号显影不良,或信号消失,以上患者中,18例发生皮层下局限性异常。核磁组确诊率为100%(40/40),高于CT组的90%(36/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关脑静脉窦血栓的报道最早问世于19世纪,但该疾病发病率较低,病情严重,症状具有隐匿性,容易发生漏诊、误诊状况[3-4]。脑静脉窦血栓发病后症状多样,且均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症状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视盘水肿、呕吐恶心、头痛眩晕等症状,此外,少数患者还表现为意识不清、四肢麻木、精神乏力疲倦等症状。此疾病发病原因具有一定复杂性,主要包含妊娠分娩、外伤、感染等,大致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点:(1)因血液高凝或凝血机制异常而造成,如缺乏抗凝血酶Ⅲ因子、Ⅴ因子等;(2)因局部化脓性感染造成,如颅骨切除术后、颅脑损伤引发感染等造成,少部分患者因全身感染而造成,如败血症;(3)静脉窦的解剖结构存在先天特殊性,容易形成血栓;(4)仍有1/3的患者目前暂不清楚病因[5]。endprint

因脑静脉窦血栓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所以,临床诊断此疾病主要凭借影像学方式。目前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方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含MRI、CT、DSA等,而DSA诊断方式被临床列为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检测“金标准”,此方式可直观清晰的显示出静脉系统,但无法显示出脑梗死、脑出血、继发性脑水肿等变化[6],针对鉴别因先天发育不全、外在压迫等因素而引发的静脉窦血栓病变的作用也不太明显,加之此检查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费用和风险性均较高,所以临床不将此作为常规检查方式。

CT检查脑静脉窦血栓的应用价值也具有局限性,此方式在检查三角征、高密度三角征、特征性表现束带征的检出率低,虽给予CT静脉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明显提升脑静脉窦血栓检出准确率,但此方式存在一定误差,且对操作环境有较高要求,发生颅骨伪影等状况的可能性较大,此外,此检查方式需给予含碘造影剂,所以,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CT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临床在检查疾病时,可将CT方式作为首选检查方式,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影像学上将脑部CT分为間接征象和直接征象:直接征象有高密度三角征(dense triangle)、条索征(cord sign),条索征则表明脑皮层静脉血栓形成,高密度三角征则往往表示患者上矢状窦中发生血栓,因静脉窦中血栓影像高密度影造成,可表现出静脉窦血栓各位置,CT平扫图横断面矢状窦后三分之一部位,CT平扫冠状面则出现在顶端上矢状窦部位,因静脉窦出现血栓闭塞脉管,而造影剂则只可穿过增生毛细血管或硬膜窦侧支循环,部分堵塞静脉则进入到血栓间窦隙位置,且强化硬脑膜充血信号,进而强化边缘信号;间接表现指静脉窦回流部位脑积水、脑梗死、脑出血、脑水肿,究其原因为静脉性脑出血、静脉窦脑梗死、颅内静脉淤血、脑脊液回收障碍等生理病理变化而造成,双侧或单侧脑片层下和脑叶皮质出现低密度影,周边存在脑水肿、脑室受压等表现,内存在高密度点状影,脑室颅压较高,且受到牵涉。但仍然有25%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脑组织CT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尤其是单一颅内压高者,则需进一步接受MRI方式检查而确诊。

相对而言,MRI检查脑静脉窦血栓的敏感性比CT方式更强,若静脉窦脉管彻底栓塞后,则无流空现象,脑窦腔中信号异常。MRI序列成像具有多个性,不会干扰到颅骨伪影,不仅可显示出静脉窦状况,且可全面系统的反映出脑静脉窦血栓间接征象。MRI方式具有无辐射、高分辨率、多参数成像等特征,且因磁共振成像技术逐步改善和发展,尤其是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得到应用后,用此方式进行检查,可将静脉窦内血流状况、血管继发性变化、血栓状况等显示出[7-8]。所以,目前诊断检查脑静脉窦血栓的最佳方式之一则为MRI方式。本研究中所纳入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CT和MRI方式检查,从检查确诊率上来看,核磁组确诊率为100%,高于CT组的90%(P<0.05),体现了核磁诊断的优势。MRI的T2WI和T1WI方式可将脑静脉窦正常流空信号消失、形成皮层下多发性脑内血肿、静脉性脑梗死等间接或直接征象显示出,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发病时期不同,MRI信号也完全不同[9-10]。而MRV方式是利用附近静止组织和流动血液在纵向磁化方面的差异性而生成图像,常常采用2D-TOF技术,可清晰显示出脑静脉窦血流。脑静脉窦处于正常时,表现为粗细均等、边缘规则、均匀一致的高信号,但形成脑静脉窦血栓时,直接征象为脑静脉窦牵涉部位完全闭塞,边缘不光滑和不规则狭窄的低信号,或发育正常的脑静脉窦高血流信号消失,或再通后边缘模糊、不规则的低信号[11-12];间接征象表现为梗阻部位形成静脉侧支循环,或其他途径造成引流静脉异常扩张,或脑出血等状况。此外,MRV方式可显示脑部静脉血栓如大静脉、直窦血栓形成,其最大特征为血栓信号不会因病变时间而受到干扰,图像可把脑静脉窦发育状况清晰显示出,让医生明确是否发育不良,更好的克服了DSA检查方式的缺陷,可称其为目前检查脑静脉窦血栓最直接的一个检查方式。

脑静脉窦血栓给予MRI检查,其表现和人体代谢演变、血栓形成时间存在关系。急性阶段血栓,其T1WI序列呈较高、略低、等信号,T2WI-FLAIR属于高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究其原因为急性阶段脑静脉窦血栓正铁血红蛋白-脱氧-有氧合含量不同,导致MRI检查时,其信号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亚急性阶段脑静脉窦血栓,主要以T2WI、T1WI高信号,亚急性阶段脑静脉窦血栓红细胞发生破裂,大量分泌脱氧血红蛋白,血栓主要表现为高信号。疾病慢性阶段脑静脉窦血栓,主要为铁血红蛋白,信号为T1WI序列为主,低信号主要为T2WI,重新出现血管流空状况,沉积钙盐,血栓机化,信号降低,再通静脉窦,血管流空信号得到恢复,若恢复部分静脉窦,则可能会造成窦壁毛糙、不规则。

MRI间接征象:若脑静脉窦形成血栓后,发生脑水肿,脑组织出现梗死、缺氧、缺血,加之破坏纤维血管和血脑屏障,可能会发生皮层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出血性脑梗死等状况,以T2WI-FLAIR、T2WI显示脑水肿最佳。

而MRI方式不易检查的急性期血栓疾病,MRV则可直观、立体、多角度的将病变血管显示出来,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和血栓位置,也可复查恢复阶段血管再通状况。正常状况下,MRV可显示出人体脑静脉高血流信号,静脉窦边缘完好,充盈饱满。若发生静脉窦血栓,脑部MRV则会发生相应表现,所牵涉到的静脉窦血流信号为混杂型,节段信号变细、缺如,官腔呈不同程度的粗细状况。病变血流显影缺损,所牵涉的静脉窦远端位置建立侧枝循环,此途径可扩张瘀滞静脉。现MRV成像序列分相位对比血流成像、飞跃血流成像,以及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血流成像。

综上所述,建议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可考虑将核磁诊断作为首选方法,其诊断准确性高,可明确反映出疾病病变发展状况,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麻学英,李小娟.核磁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7):79-80.

[2]杨辉,金贤德.关于核磁诊断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9):1183-1184.

[3]赵琦.脑静脉窦血栓22例核磁诊断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6,6(8):93-94.

[4]容武伟.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226.

[5]杨旗,杨晓旭,段祥攻,等.高分辨率核磁黑血成像技术评估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病程分期的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8):420-423.

[6]马骋.脑静脉窦血栓22例核磁共振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7-38.

[7]庞秀爽,裴海明.肾病综合征合并脑静脉窦血栓12例诊治体会[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7):81.

[8]孙慧.关于CT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5):77.

[9]吴隆飞,吴迪,赵文博,等.疑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肥厚性硬脑膜炎一例[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2):103-104.

[10]潘心瑶,王成德,黄佩雷,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发癫痫的危险因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1):22-24.

[11]沈倩,兰永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7,41(4):294-297,302.

[12]吕培培,穆学涛,王宏,等.脑静脉窦MRI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6,7(8):621-624.

(收稿日期:2017-1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