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病正畸患者牙周状况的影响评价

2018-02-06王碧娟柯云翔杨绿丽

中国美容医学 2017年8期

王碧娟 柯云翔 杨绿丽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矫治器矫治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散开患者治疗前后牙周及牙槽骨状态的改变。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使用Damon Q高转矩矫正器;B组:使用MBT传统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前(T1)和矫治6个月后(T2),对上前牙区牙周指数及使用CBCT对上前牙區牙槽骨密度进行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牙槽骨密度均稍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矫治器对于成年牙周病患者牙周状况包括牙槽骨状态改变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成人牙周炎;Damon Q自锁托槽;牙槽骨密度;CBCT

[中图分类号]R78 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 7)08-0109-03

据统计,70%以上的成人正畸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常见前牙唇向移位、明显散在间隙等症状,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还严重影响其容貌和心理健康。牙周病正畸治疗模式已被学术界公认,可以消除咬合创伤,改善咬合关系,促使牙周组织的再恢复。牙周病患者正畸力的选择宜柔和适宜,矫治器的选择应有利于菌斑的控制。DamonQ矫治器与其他矫治器相比,托槽的颊舌向和合龈向尺寸比较小,其边角更光滑圆钝。同时具有较宽的托槽间距和移动时摩擦力更小的特点,使作用于患者牙齿上的力量较小,符合牙周病正畸患者的需求。临床牙周指数和骨密度(bone mierai density,BMD)均是反映牙周病严重程度的敏感性参数,通过CBCT可以清晰地观察颌骨硬组织细微结构及对其骨密度进行精确测量。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不同矫治器矫治前后各项牙周指数及运用CBCT对上前牙牙槽骨密度治疗前后的对比,来评价不同矫治器对于矫治成人前牙散隙的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状况影响是否不同。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因牙周炎导致前牙唇向散开移位在厦门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和牙周科就诊的患者,共计40例,其中女14例,男26例,年龄27~56岁,平均(38.8±2.7)岁。

1.2纳入标准:初诊检查均有牙龈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探诊深度≤8mm,附着丧失≥2mm,X线片见上前牙牙槽骨有水平吸收或角型吸收,吸收程度均不超过根长的1/2。咬合关系为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前牙区扇形唇开,有散在间隙,Ⅱ°~Ⅲ°深覆盖,前牙松动度≤Ⅱ°,全身无代谢性疾病,无长期服药史。

1.3研究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正畸治疗前40例均经牙周病专科治疗消除炎症,疗效维护期3个月,相隔1周重复检测,附着丧失无加重,牙松动度好转,根尖片显示牙槽骨吸收呈稳定状态,牙周病进入静止期后,随机分为两组。高转矩Damon Q(ORMCON公司)自锁组20例,MBT传统组20例。平均正畸治疗6个月,弓丝使用从0.014英寸、0.016英寸、0.016×0.025英寸、0.018×0.025英寸热激活镍钛丝,传统组弓丝的结扎使用弹性结扎圈(TP公司)。移动过程中上前牙避免咬合创伤,加力间隔时间4~6周。排齐整平的同时使用弹力线连续牵引轻力关闭前牙间隙。

1.4牙周临床检查:矫治期间定期每月常规牙周检查,由牙周科医生决定是否牙周基础治疗。由同一名牙周医师检测正畸治疗前及正畸治疗后6个月的每个受试者6个上前牙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菌斑指数(plaquei ndex,PLI)、龈沟探诊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index,SBI)、探诊出血(bleedingon probing,BOP)、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liniealattachmentloss,CAL);检查位点为检测每颗牙的近中颊侧、颊侧中央、远中颊侧、近中舌侧、舌侧中央及远中舌侧。每个位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每颗牙齿6个位点的平均值即为此牙牙周指数。计算每名受试者6个上前牙牙周指数的平均值即为此患者的各项牙周指数。

1.5使用CBCT测量:正畸治疗前及开始治疗6个月后的上中切牙间牙槽骨密度使用牙科专用CBCT(gorita,Japan)进行治疗前后上颌前牙区11与21之间牙槽骨检测。每个扫描区域扫描测量3次,具体为:水平向以牙槽嵴顶处为圆心,向髓腔中心连线,再向矢状向旋转定位轴线后,将轴线穿过牙根尖处及切缘,此时冠状面将自动定位,取冠状向图像上的根尖点连线、根中1/2连线及牙槽嵴顶连线3个位置,选用density功能进行测量,计算骨密度曲线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并将均值设定为骨密度值ABD。

1.6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对比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Damon Q组和MBT组组内经配对t检验,正畸治疗前(T1)的检测指标PLI、SBI、PD、BOP、CAL与正畸治疗后(T2)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amon Q组和MBT组组间相比牙周各项指数改变量的差异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牙周组织健康状况没有因为正畸治疗而变差,且两组不同矫治器对牙周状况的影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amon Q组和MBT组正畸治疗前的牙槽骨密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经正畸治疗半年后均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的变化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成人牙周病患者错(牙+合)畸形的典型表现是切牙区唇向扇形散开,常伴随深覆(牙+合),深覆盖,临床牙冠延长,上前牙牙轴异常唇倾,牙根的牙周支持组织尤其是唇侧牙槽骨骨量减少。通过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不仅可以关闭前牙散隙改善外观,还可以消除咬合创伤,改善牙齿的受力分布,有利于剩余牙周组织的恢复重建。由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减少,正畸治疗力系的选择宜轻力。endprint

牙周指数是反映牙周健康的重要临床指标。宋元玲等研究使用自锁托槽技术和传统直丝弓矫治器半年后对成人牙周状况的影响发现,牙周指数PD、CAL、SBI、PLI及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自锁托槽组均低于传统托槽组。而ArnoldS1等研究了不同矫治器对成年人正畸治疗的影响,发现无论使用自锁托槽还是传统托槽在初装矫治器4~6周后,PI和GI均有增加,但3~6个月后,牙周指数均增加。不同学者研究结论不同,可能与成人正畸患者口腔健康意识治疗前后发生改变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矫治器对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前后牙周指数改变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成人正畸牙周健康的关键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与矫治器的类型無关。这可能由成人牙周病患者前牙牙槽骨多呈水平性吸收,牙龈明显退缩,临床牙冠变长有关:①使得托槽与龈缘的距离增宽,减弱了托槽对牙周组织的影响;②成年人患者因改善面容的迫切要求使得其在治疗中能积极地进行口腔卫生维护,而且治疗前均经过正规的牙周序列治疗,所以牙周炎症得以有效地控制;③由于临床冠延长,抗力中心向根方移位,使得力矩变大,初期很小的力就可以使两组不同矫治器系统的前牙倾斜移动;④与托槽的粘结位置有关。高转矩Damon Q自锁托槽,相比传统MBT托槽,上切牙增加了5°根舌向转矩。早期轻力比如前牙区结扎丝的连续八字结扎,就可以有助于前牙的内收。成人牙周病患者由于其唇侧牙槽骨较薄,随着上前牙散隙的关闭,牙轴有舌倾的趋势,更加重了前牙唇侧牙槽骨的负担。高转矩Damon Q自锁托槽相比传统MBT托槽,更有利于保护前牙唇侧牙槽骨。但适当地把托槽位置往龈方放置,可以增加上前牙的转矩表达。本研究中托槽的粘结位置均偏龈方,这就削弱了Damon Q高转矩托槽组相对于传统MBT组的转矩优势。在成人牙周病前牙扇形散开伴深覆(牙+合)深覆盖的正畸治疗中,把托槽位置适当地向龈方放置使加力更靠近抗力中心,有利于减少前牙倾斜移动的量,有利于前牙的整体移动,减少牙齿的松动度。同时初期后牙咬合分离,使前牙内收过程减少咬合干扰,避免早接触。这均能有效控制牙齿内收过程的不良影响。

在适宜的正畸力作用下,牙槽骨的增生和吸收过程将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牙槽骨的形态和高度。正畸治疗是否有利于牙周病的治疗和控制,牙槽骨密度的变化是个重要的参考因素。CBCT下研究测量牙槽骨的形态和密度比以往的研究更加精确。Frost认为无论皮质骨和松质骨,骨改建均遵循骨重建周期的规律,骨吸收的速率大于骨形成速率,即先吸收后沉积。Hsu JT研究发现,经过7个月的正畸治疗,上前牙的牙槽骨密度均降低,以中切牙最明显,侧切牙和尖牙次之。马志贵研究发现正畸治疗后,牙周病组和对照组(正常牙周组)的牙槽骨密度均有降低,降低量为牙周病组显著大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正畸矫治6个月后,两组使用不同矫治器牙周病患者的牙槽骨密度较矫治前均有降低。这反映了在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移动中,牙槽骨的改建能力有所下降,初期以吸收为主,表现为密度降低,增生反应可能滞后。两组矫治器矫治前后牙槽骨密度的改变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成人牙周病正畸治疗矫治器的选择不是影响牙周病正畸治疗的主要因素,关键还是把握牙周病的正畸治疗原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