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心脏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8-02-06景文英黄晓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心电图

景文英+黄晓婷

【摘要】目的 评价高血压心脏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查并对比。结果 超声检查除心律失常外检测结果均优于心电图检查,阳性率为88.75%,显著高于心电图的78.25%;观察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E/A比值无差异(P<0.05)。结论 高血压心脏病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较大,应与心电图联合应用,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心脏超声;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高血压心脏病是常见高血压并发症,发病时加快冠状动脉硬化形成,增加心肌耗氧量,最终可引起心绞痛,冠心病合并心梗。伴随当前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本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成为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针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采用超声及心电图进行早期确诊。本研究对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2.57±6.19)岁,病程2.5~15年,平均病程(8.93±3.45)年;对照组男37例,女43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7.58±7.59)岁,病程3~14.5年,平均病程(8.45±3.4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实行心电图和超声检查诊断。心电图检查使用麦迪克斯仪器,记录左室肥厚、左房增大情况等相关参数。左房增大:P波增宽有切迹,Pv1负波>0.04 s,向下幅

度>1 mm,PII时长>0.11 s,双峰间隔>0.04 s。左室肥厚:男性SV1+RV5>4 mv,女性SV1+RV5>3.5 mv。超声检查使用PHILIPS IE33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2.5~4.0 MHz,检查胸骨左侧边缘,着重探查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区心尖四腔、五腔心切面区,记录受检者的主动脉内径、左室内径、左房内径与心室间隔壁的厚度、左室后壁的厚度、心动A峰与E峰值,计算统计E/A比值。左房内径40岁以上>3.5 cm,40岁以下>3.4 cm提示病变,绝对厚度>1 mm为左室肥厚。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组左房增大、左室肥厚阳性率并比较;记录两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射血分数以及E/A比值并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比较

超声检查在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心律失常、ST-T改变、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检测例数分别是28、23、14、4、6、2,心电图检查在左房增大、左室肥厚、心律失常、ST-T改变、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检测例数分别为22、19、12、11、1、0,除了在心律失常检查方面,在左房增大、左室肥厚、ST-T改变、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方面检测结果均优于心电图检查(P<0.05),其中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为88.75%(71/80),显著高于心电图的78.25%(6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1。

2.2 两组观察对象各项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E/A比值无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高血压心脏病在发病后期极易引起心衰,患者心脏左室泵血阻力负荷伴随疾病进展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等,因此针对本病的早期临床确诊及有效施治是其重要环节。目前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均广泛应用与本病的诊断[1],但高血压心脏病很难进行早期确诊,静态心电图只能进行一部分的有效诊断,且存在假阳性、假阴性,无法对其进行完全确诊。高血压心脏病主要通过左心房增大、左室肥厚进行临床确诊,这一标准主要和本病的临床表现有关。患者血压会不断升高,引起心脏负荷持续性增大,左房、左室运作与高负荷下会不断增大,继而肥厚。心电图从体表记录电活动变化,具有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因此是临床常用诊断手段,应用范围如下:记录人体正常心电活动,心脏扩大、肥厚、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梗、人工心脏起搏状况诊断,判断心梗部位等。心电图在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时会有ST-T改变,因此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仅靠心电图确诊效果不佳,需要超声进行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作为高血压心脏病常见诊断方法,具备无痛、无放射性等优点,它可以清晰显示患者脏器、器官且更加接近解剖结构,检出率更高。超声诊断的原理是超声反射原理,但反射路径、强度改变、检测环境异常也会引起误诊。出现左心室肥大时,心室整体面积也扩大,心电图出现QRS波电压升高,但高血压心脏病早期诊断时,心室壁增厚并不明显,所以心电图并不会出现明显异常,因此心脏肥厚检出率低。此外,心电图诊断仪器自身灵敏度也会影响检测结果,例如左右心室同时发生肥厚,电位会相互抵消,此时心电图无异常,因此容易误诊。具有简便、价廉、安全及无创等特点。两种检查方法原理、标准不同,因此会出现不同的诊断结果,超声可以动态观察心脏大小、结构、搏动、血液流动等情况,而心电图是在体表持续监测心脏状况,同步观察心电图ST段、心率、心肌缺血程度、持续时间、频度等。

本研究发现超声检查除在心律失常检查方面,在左房增大、左室肥厚、ST-T改变、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弹性减退方面检测结果优于心电图检查(P<0.05),其中超声检查的阳性率为88.75%(73/80),显著高于心电图的78.25%(63/80)(P<0.05),说明超声检查检出率更高,适合于本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左房内径、左房内径/主动脉根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E/A比值无差异(P<0.05),说明超声检查更具有特异性,这与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2]。此外,本研究还出现心律失常患者。分析是因为患者心脏负荷加大,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小板异常所引起,患者还有ST-T指标变化,分析是由患者心律失常、心脏供血不足引起[3]。

参考文献

[1] 郭道安.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l.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 88-89,103.

[2] 孙东生,岳淑玲,刘 芳.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电图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4):214-215.

[3] 朱延波,张秀红,关 欣,等.实时三维彩色多普勒经胸超声心动图对结构性心脏病术前评估的应用[Jl.天津医药,2015,7(6):653-655,656.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短P-R间期的分析
心电图的诊断算法研究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心电图分析思路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