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出走
2018-02-06于欣蕾
于欣蕾
毛姆说过:“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当我们仰望空中明月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褪下那一层物质的、伪饰的外壳,让自己的心灵出走一回。
心灵的出走,是对本质生活的追求,是一种最耀眼的执拗,是一次最夺目的绽放,让我们拥有了一股冲破桎梏的向上的力量。
1919年6月26日,为抗议欧洲文化界在战争中各自“报效祖国”的丑行,由罗曼·罗兰起草的《精神独立宣言》发表。至1919年终,已有爱因斯坦、巴比塞、马蒂斯、泰戈尔等140多位名人在上面签字。宣言是高声的抗议,抗议思想家和艺术家们在自己的知识、回忆和想象力的军火库中搜索着煽起憎恨的理由,老的和新的理由,历史的、科学的、合乎逻辑的、富于诗意的理由,抗议他们为了破坏人们互相的了解与友爱而工作。这140多位文化巨人的心灵,来了一次结结实实的“大出走”。在这次“大出走”中,他们奋力追求着精神的自由,看见了自己应有的模样。
《精神独立宣言》的发表与这140多位名人的签字,是文化界人士对心灵的一次集体寻找。同时,我们也看见了学者们心灵的闪光。这样的“出走”需要一种奋不顾身的勇气,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个“奢侈”的境界。许多人活在重重包裹之下,不管心灵的呼声多么强烈,他们总是选择忽视,甚至会恐惧这呼声。
现代心理学理论中著名的“假冒者情结”指的就是那些拥有高成就的人,却没有能力内化自己的成就,往往会恐惧自己被人看成是假冒的。说白了,这是心灵与处境不吻合的表现。他们在与人接触时,显得从容不迫,可是一旦独处时,总是会有如临大敌的感觉。我想,这时候,心灵的出走便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的心灵在路上的时候,重担会留在原点,而精神会轻盈地跃起,向自我的真实處进发。
拉丁谚语中有言:“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句话道破了现代人内心孤独、空虚的本质。光鲜热闹的城市,灯红酒绿的社会背后,也许会是寸草不生的荒原。在这样的牢笼中活得太久,灵魂也会变得贫瘠。但是,元代画家管道升早就给我们点明了方向:“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归去休,向卸下包裹的自己靠拢,把心灵放在最靠近真实的地方,这样灵魂才能变得充盈,透亮。
苏格拉底道:“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让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出走,去抬头看看那天上的一轮明月吧!
【江苏省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高三(16)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