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

2018-02-06段峰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段峰

【摘要】目的 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治疗的胆囊炎伴结石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54例。比较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6.3%、5.6%,显著优于比较组的79.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各手术指标也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囊炎伴结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胆囊炎是发生于人体胆囊的常见病,是指由细菌性感染或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1]。胆囊炎伴结石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剧痛或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且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手术是临床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常用手段。本文就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胆囊炎伴结石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各54例。比较组男32例,女22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38岁,平均年龄(58.5±2.6)岁,最长病程6年,最短病程4个月,平均(3.1±0.5)年;研究组男35例,女19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5岁,平均(57.8±3.5)岁,最长病程5年,最短病程6个月,平均(3±0.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病情等基本情况,并给予抗生素治疗,防止并控制感染[2]。在此基础上,比较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实施硬膜外麻醉,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铺无菌巾,取经腹直肌切口,分离组织和肌肉,仔细探查胆囊炎伴结石的情况,解剖胆囊,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用吸引器取石钳取出结石,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研究组则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术前12 h禁食,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并铺无菌巾,取患者右上腹腹直肌作一4~5 cm的切口,采用电刀逐层切开患者的皮下组织、肌肉,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结扎后缝合胆囊床;胆囊切除后用盐水纱布塞住网膜孔,防止胆汁溢出而流入网膜腔内;用注射器抽吸胆汁,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用吸引器取石钳取出结石,将已剪好的“T”管置入胆总管内,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T”管周围的胆总管切口,随后注入50 mL的生理盐水到管腔内,观察胆总管缝合处周围有无渗漏,“T”管另外开口引出腹外,温盐水清洗富强,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逐层缝合切口,并将“T”管固定于皮肤上,切勿折叠,保持引流畅通,连接无菌引流袋[3]。两组患者术后均持续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组显效25例(46.3%),有效18例(33.3%),无效11例(20.4%),总有效率79.6%;研究组显效38例(70.4%),有效14例(25.9%),无效2例(3.7%),总有效率96.3%。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各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胆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苦胆”,位于人体右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胆囊窝内,是人体构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它就像一个仓库,能将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需要的时候再排出来。同时它还能浓缩胆汁,只储存胆汁中有效的成分,分泌粘液,保护胆道黏膜,使胆道黏膜抵抗浓缩胆汁的溶解和侵蚀。除此之外,它还能促进食物的排空,帮助吸收和消化脂肪,将胆道内的细菌也一并排出。胆囊炎是发生于人体胆囊的常见病,好发于中年人群,大约有70%的患者患有胆囊炎的同时,还有胆结石。胆结石是由于胆囊中胆汁的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一旦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发生结石,那么胆囊就会被胀大,导致胆囊内的浓缩胆汁不能有效的排出去,从而刺激胆囊壁,引起胆囊壁水肿和发炎,进而并发细菌感染,使得胆囊壁出现供血障碍,进一步使胆囊壁的炎症急剧恶化,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在胆囊炎伴结石患者的治疗中,手术是常用的手段[5]。以往均采用直接开腹手术,虽然该手术治疗费用相对较低,但手术创伤大,而且治疗时间长,对于一些高龄患者或一些体质差及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来说难以适应。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它仅需在患者右上腹腹直肌作一4~5 cm的切口,不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而且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适应各年龄段的患者,预后好。

本次实验中,比较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继会.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4:71-72.

[2] 徐 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07:42-44.

[3] 庞贵敏.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伴结石疗效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152-154.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