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8-02-06李红慧
李红慧
【摘要】目的 观察对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手术室护士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急诊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上述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出现不同程度恐惧的比较分析中,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心理恐惧的发生,促进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詞】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5..02
在临床的医学上手术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当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时常会发生一些应激的反应[1]。临床中需对患者心理方面施与必要的干预措施,来减轻其心理反应,以有效配合手术治疗的开展。本次研究为观察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对我院100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取得的具体分析内容与分析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月~2016年1月子我院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中选择100例展开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基本资料为年龄范围11~76岁,年龄均值是(52.6±7.1)岁,其中急诊手术疾病科室有:剖腹产5例、产科25例、妇科20例。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为年龄范围12~75岁,年龄均值是(51.3±7.5)岁,其中急诊手术疾病科室有:剖腹产6例、产科20例、妇科24例。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临床上主要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常规性的基础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首先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其次是进行术中心理护理,手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做好相关的记录,做好相关的术后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制定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疾病调查的统计。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
观察患者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根据患者干预后不同程度恐惧情况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析
观察组50例患者SAS干预前评分为(52.23±7.90)分、干预后评分(39.90±6.75)分、SDS干预前评分(50.01±6.40)分、干预后评分(41.01±7.38)分;对照组50例患者SAS干预前评分(52.90±7.64)分,干预后评分(46.27±7.89)分、SDS干预前(49.34±6.90)分,干预后评分(45.90±8.20)分。经过上述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恐惧程度比较分析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其中护理干预后恐惧程度:一级20例(40.0%)、二级21例(42.0%)、三级9例(18.0%);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其中干预后恐惧程度:一级38例(76.0%)、二级10例(20.0%)、三级2例(4.0%)。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出现不同程度恐惧的比较分析中,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急诊手术在临床上主要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进行手术,否则就会出现生命危险的手术。一般在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创伤、急腹症、大出血、急性感染等。在围术期,患者易因个人生理状况、手术风险等而出现恐惧、担忧等心理状况。患者心理上的波动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影响手术治疗的疗效。因此在围手术期采用心理护理的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急诊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干预效果,降低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心理护理干预在临床上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基础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治疗事项进行有效的干预护理[2],并观察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身体特征症状,做好跟踪记录的工作,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有关心理干预的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工作,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经过上述观察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在干预后不同程度恐惧的比较分析中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患者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 倪晓媛.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大家健康旬刊,2013,7(16):176-176.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