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效率与责任
2018-02-06邢星
邢星
摘要:新高考改革,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着眼于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必然。教师需要更加重视技术的运用、效率的提升以及责任的承担。
关键词:教师角色;信息技术;分层走班
随着浙江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各高中学校将选课权、选考权充分还给了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1]。故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更加重视技术的运用、效率的提升以及责任的承担。
一、教师是技术运用的先行者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应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潜心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思路和方法,树立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努力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形势。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应用,不但要有现代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手段,还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来完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授课,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他们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知识迅速传送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甩掉传统的教学方法,研究新型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既可以借助“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等渠道给自己充电,使自己更多地向一线名师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服务学生学习作准备;也可以研究微视频的录制,对部分重难点知识进行预讲解和再讲解,利用时下流行的微信、QQ等网络通讯平台,尝试对学习的课余提问做图文或微视频解答,使学生周末自主学习时也可以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和学习。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探究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的多渠道采集、学习情况的即时反馈和即时评价;借助移动平板课堂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微课提前预习、复习巩固,建构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为了更好地了解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在电脑上实现作业批改,利用自动生成的大数据,每周进行错题整理,并根据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技术与环境的变化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一轮课程改革全新的观念和教学组织方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具有更高的效率。着眼于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教师的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要学会利用技术为教学带来最大效率化。教师进步了,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二、教师是课堂设计的调动者
浙江省高考改革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发现专业性向,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新高考改革的发展需要教师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全局观念,要有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提高教学的效率,否则将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教育内容的社会化是新课程计划的一个特点,新课程计划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开设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等。因此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课堂分层教学。
兼顾学科的能力与兴趣,体现学生动态与递进。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能力倾向、学习兴趣、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自评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A、B分层走班教学。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做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梯度。对于A层学生,要设计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课堂上组成多个小组自行探究问题,小组间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个别存在分歧的问题,教师做好课堂引领与总结。课堂教学实现时间占比学生优于教师。对B层学生,要设计知识提纲,简单的应用实例,以及个别思考题,实行基础知识提一提,常规例题练一练,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熟记、领会,教会学生常规思路法,以实现对知识点的简单应用,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时间占比可以师生均衡。教师应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参与到自主学习和自主评价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通过对同伴的评价以改进自身的学习。
教育目标是适应现实及个人和群体生存的基础,为实现目标,就要对课程进行设计开发。课程的决策和组成部分间的相互组织和调整就需要教师来完成。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通过国发课程的再开发,把课程的内容与时间上和资料上的限制相联系,决定对象、内容和学习行为的组合,为教育参与者提供方向指导。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新课程改革给因材施教方案提供了更大的实施空间,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机会以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教师是学生能力的组织者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走班制环境也对教师的管理也产生了巨大的考验,教师充当的角色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长者,更多的是学生的益友,教师要不断地了解学生才能及时处理各种问题,积极建立家校互通,满足社会要求多元化发展趋向。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对学生分层进行评价,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推行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同时采取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地开拓教学生活的空间,丰富教学生活的内容,增加教学生活的情趣,使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活丰富多彩[2]。在学校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不断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如良好的读书习惯,与学生密切进行心灵交流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饮食习惯等等。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写作的习惯,有良好的自我反思和自律习惯。在教学工作中生成教育的活力,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旺盛的精力,使教师的教育精神充分显示教育能量,张扬教育的个性和教师的教育风采。
学生需要发展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教师通过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思维,包括:建立形成性评价工具反思自己的作业,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进程。相信,这些发生时,元认知技能也就相应形成了,同时,也没有一种学习技巧和策略是万能的,尤其对应不同学习特质的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评价自己身为学习者的效能,优化我们所使用的学习策略。
随着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进,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教师应充分研究教学制度的再造和课堂形态的转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过程是非常艰辛的,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自觉性是相当重要的。勇担责任,砥砺前行,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漆德福.试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M].新课程研究旬刊, 2009(4)
[2]张二庆.教师的教学情感及其作用[M].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5)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第七中学310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