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2018-02-06
资管新规将打破分业监管缺陷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2017年12月12日在出席2017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期间表示——
资产新规的酝酿,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之后,一个非常重大的政策导向,建立统一的资产监管框架,打破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这是政策的重点。新的监管框架要适合所有的市场主体,只要从事资产管理业务,都将纳入监管范围。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怎样去杠杆比较平稳,不至于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这是大的方向下具体实施的问题。
中国需要加强个人隐私立法建设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12月19日在2017中国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全球峰会上表示——
当前全球各国都面临技术发展迅速而数据保护不足的问题,个人隐私泄漏重大案件频发。如何使数据主体安全,推动数据市场的有序发展,是提升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的关键。金融科技创新和发展首先要能保障数据主体的隐私权以及获取、利用、支配信息的权利,包括可替代权和遗忘权,为个人隐私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怎么样在个人数据保护和个人数据创新方面找到空间,我们觉得中国最需要的还是要加强个人隐私立法建设,尤其是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这个方面的立法和监管将为金融科技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要稳步推进保险资产全球化配置走向成熟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2017年12月12日在首届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表示——
未来一定时期,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低利率环境持续、优质资产项目缺乏、市场风险较高的形势下,保险资金从有效分散风险、改善投资收益、缓解资产负债错配、积累投资经验、提升投资能力等现实需要出发,对境外投资仍有较大的需求和空间。保险业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审慎稳健地开展境外投资业务,稳步推进保险资产全球化配置走向成熟。
中国2018年货币政策应不会宽松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近日表示——
2018年货币政策不会宽松,理由主要有三:其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比较好,没必要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政策本身是中短期调控政策,但是现在来看,经济并没有不好。其二,金融去杠杆的需要。2017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果2018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进而导致金融去杠杆前功尽弃。而且,从最近监管层频频下达严监管指令来看,政策趋向也是在收紧的。其三,不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相悖。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是稳健中性偏紧的了。预计2018年将延续今年的稳健货币政策,不会太宽松,也不会太紧,将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中小银行应坚持差异化定位
北京银行党委书记张东宁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中小银行已迈入了发展的新时代,未来应加快战略创新和经营转型,持续加强差异化和特色化产品服务供给。唯有如此,中小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价值增值、特色鲜明、管理精细、技术引领、稳健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小银行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补位”金融服务供给短板。一是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二是全力聚焦金融改革,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全力防范金融风险。
稳定房价不一定房价不变 而是房价与收入比稳定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前日在第四届平安地产金融创新论坛表示——
长效机制还得靠市场,还得坚持市场化的方向,稳定房价不一定房价不变,真正不变的是相对价格,只要房价与收入的比例关系基本稳定,我们住房市场就应该能基本稳定,不能要求房价绝对不变。他提醒,要在供求两个方面进行调整,长效机制不能只强调一方面,而且不能回到政府大包大揽的老路上,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制度,使这个市场更加稳定、更加健康地发展,使国人的居住条件变得越来越好,这是我们的目的。
攀比是经济发展的大障碍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近日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
一定不要盲目追求高速度,中高速增长在当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的地方要GDP超过10%,我不知道这些地方能维持多久。攀比从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障碍,你到8%,我非要超过你到9%,那个说我到10%的增长率,这样的攀比对中国经济是有害的。我们要冷静下来,根据情况走创新的路,这样我们就可以步子更稳,而且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
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要靠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晓河12月9日在2017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
新动能应该从两方面理解:从需求侧看,有投资、消费、出口,下一步按照国际经验,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靠消费带动。增长中的质量、效益要向居民福利贴近,消费打头。从供给侧看,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中,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还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比如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减排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旅游业、新材料、生物产业等,这些都是新动能。下一步进行新旧动能的转换,要靠改革。没有改革,没有创新,恐怕新旧动能的转换很难。建议改革应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的体制,对不适应新动能转换的架构、机制进行改革;二是体制改革应瞄准民间创新,把体制机制搞活。
混改成功与否要看原有经营机制有无改变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2017年12月10日在2017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
衡量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搞得成功与否有很多标准,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看混改以后有没有改变国企原有的经营机制。在经营机制的改善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用人机制、薪酬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容错机制等。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各方股东的作用;二是要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三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2018年中国经济将继续L型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12月7日在2017年机构投资者年会上表示——
2018年中国经济继续L型,向下的力量主要是地产调控的滞后影响、资金成本上升的滞后影响。向上的力量主要来自企业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改善带来的扩张,居民收入增加带来的消费提升,GDP仍能保持在6.5%左右。从三驾马车看,固定资产投资承压,消费和外需是支撑。在工业去产能和房地产去库存取得初步进展后,2018年中国将有条件开始金融去杠杆,为全国宏观杠杆率下降准备条件。
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也在积累风险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2017年12月7日在中国金融科技大会上指出——
在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潜在的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在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互联网企业利用监管空白,以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多发,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
储备管理不可局限于资产属性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2017年11月29日在《财经》年会2018: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外汇储备是重要调控工具。一是宏观调控预期管理。二是跨境资本流动的周期指针和逆周期稳定器。目前,社会上出现一些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机制的讨论。对外汇储备机制的讨论应客观、科学,这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大外部保障。储备管理不可局限于其资产属性,而应着眼于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战略性考量。这就决定储备管理制度应坚持统筹本外币、统筹货币市场与金融机构一般均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