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西江苗族建筑特色的研究与应用
2018-02-06陈静
陈静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0000)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使用的人文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受经济效益、地理背景与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域性建筑特色并未融入到当前阶段的建筑设计当中。为此,研究人员应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建筑特色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并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实践设计目标、原则以及控制方法。这样一来,地域性建筑特色就能充分作用于建筑设计当中,以提高其作用于实践的文化传承效果。
1 研究建筑设计中西江苗族建筑特色应用的现实意义
建筑设计中应用地域性建筑特色,将使地区经济建设走上传统再现、传统认同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色发展道路,这是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千篇一律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阶段的建筑设计,并未将地域性建筑特色充分重视起来,即设计应用仅停留在表面。这种情况,就导致建筑用户难以在居住环境中感受到与自身民族符号相应的连接,阻碍了现代化建筑与传统文化和谐共处发展进程,从而使地区传统文化没有传承至年轻一代中去。长此以往,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历史,将始终处在不断流失状态。基于此,相关建设人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即以西江苗族建筑特色应用研究为例,通过最大程度的尊重该地域的文化特色与传统,来使建筑用户充分感受到民族符号,并在抽象与隐喻的传承环境中进行生产建设,以提升地区建筑设计市场环境的多样性[1]。
2 西江苗族建筑特色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经分析,西江苗族建筑特色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需结合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背景、历史背景以及建设条件,进行目标实现[2]。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理环境具有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特点。此外,雷山县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4~15℃之间,最高气温35.6℃,最低气温零下8.9℃。因其地处贵州的暴雨中心,故,富含丰富的河流资源,即年均径流量5.3亿m3,可开发水能资源1.56万kW。在土地资源方面,雷山县跨黄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土四个土带,据权威数据统计,土类含有7种,土属33个,土种77个。此背景条件下,建筑设计可优先选用本地水文与土地资源,来体现苗族建筑的本土化特色。
历史背景特色的体现,就是掌握西江苗族村寨建筑基础形式的前提下,将其符号、特征,融于建筑物的设计控制当中。例如,可将雷山苗族歌舞通过壁画或是宣传栏等形式,作用于建筑设计当中,进而使建筑用户能够掌握与自身民族相关的信息内容[3]。
3 建筑设计中西江苗族建筑特色应用实践分析
以雷山县郎德镇养老公寓建设项目为例,其建设地点位于雷山县郎德镇,建设规模为:14886.06m2;建设总用地面积:31223.30m2。基于工程项目位于雷山县郎德上寨对岸,与郎德上寨隔河相望,用地内自然环境资源优越,依山傍水。建设用地内拥有大量的植被资源,望丰河环用地而过,项目用地是一处优秀的森林康养基地。项目用地位于高差较大的山体上,在设计上充分尊重地形,利用地形高差,让每栋建筑都拥有良好的景观视线[4]。
实际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要对工程涉及的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勘察,即分析结果发现:项目基地周边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用地块类长方形形状,靠近,场地有较大高差,用地比较完整。
其次,在繁杂的建筑设计信息中确定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即工程建筑设计确定的指导思想为:遵循现行国家及贵州省凯里市制定的有关设计规范、方针、政策及法规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自然宜居”,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力争做到总体规划布置合理,交通流畅清晰,功能分区明确,产品分配合理,适应市场发展,为用户提供精心设计的宜居社区。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上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张驰有度,以当地民居为设计参考,加入现代建筑的手法,让建筑以自然的形态融入自然环境中,立面设计上与对岸郎德上寨相统一,相互呼应。
设计原则是指:结合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即根据地块位于郎德上寨对岸,故,在设计上应注重与周边环境与建筑的和谐统一,以实现地块规划上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以及合理分布配套设施的目标。此外,合理控制医疗,社区服务等资源的优化配置。配置大量的附属设施,提高区域的便利性。体现独特的人文及地方特色,充分尊重当地地域文化,民众居住习惯等。利用现有环境资源,营造和谐的生态社区体现人文主义。贯彻“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设计宗旨。通过空间组合的流动与渗透,结合视觉与景观艺术设计,营造出富有人情味和生活趣味的高品质生活环境[5]。
再次,对于在规划、环境与建筑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景观绿化、建筑设计创造一个美观的宜居社区;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规定,贯彻节能降耗、环保减排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以生态网络为基底,以创新设计为主脉,具有独特气质的山水绿园、活力社区等建筑规划设计目标的实践,要通过尊重地形、融入环境、融入特色文化、整体规划原则以及景观生态优化原则,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特色的设计控制需求。
这里的尊重地形,就是根据建设用地,地形较为复杂,起伏较大,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地形条件,使建筑设计以因地制宜、利用地形高差状态,布置出具有良好景观视线的建筑物。如图1所示,为本工程设计确定的总平面图。
图1 总平面图
融入环境是指,结合项目用地植被丰富以及森林覆盖率极高特点,设计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和改造,进而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对水土植被保护的目标需求。融入特色文化,就是在设计中充分尊重当地特色文化气氛,立面沿袭苗族建筑的特色风格,依山而建设计符合地形的山地建筑,布局上承袭村落居住特色,将苗族文化融入其中[6]。
最后,实际实践过程,要以当地特色苗族文化为依托,建筑将延续苗族建筑特色,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延续苗族特色建筑风格的同时,加入现在建筑的手法,为传统建筑风格增加新的突破和变化;建筑立面力求风格统一,新旧结合。用现代建筑手法表现传统建筑形式。此外,还应采用多层次的建筑布局,进而提高与自然和谐的呼应效果。即利用地形的高差变化,建筑依山而建,地块建筑拥有丰富的高低变化,兼顾地块自然景观,将建筑隐于林间,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如图2所示,为建筑物景观设计示意图。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面设计,应结合传统苗族建筑的建筑形象,以现代建筑的手法为传统建筑带来新的变化,去繁化简整合立面线条,结合材质色彩营造丰富的立面感受;建筑使用玻璃幕墙增加通透感,将自然景观自然的延续到室内,为人们营造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图2 建筑物景观设计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高度建筑的屋体墙身都会成为建筑外观形式上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外立面以棕色系木材为主基调,通过局部深浅色的变化强调建筑体块的变化,在通过一些线条的凹凸,丰富建筑立体和质感变化[7]。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域性建筑特色要想高效融于建筑设计中,需结合工程项目所处的地理背景与历史背景,来充分体现地域性建筑的特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尊重地形、融入环境、融入特色文化、整体规划以及景观生态优化原则,来丰富建筑物建设使用携带信息的内涵。事实证明,只有将历史遗留下的文化体现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且合理的传承。故,研究人员应将上述研究成果更多地作用于实践,以服务于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1]曾柳银,赵强.道教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探索——重庆老君洞东山门建筑设计[J].重庆建筑,2015,14(04):14~17.
[2]高培.贵州省施洞镇苗族文化研究基地规划及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5,41(24):15~17.
[3]郭莉梅,丁录永,李荣华,张芳.新农村建设中苗族建筑特色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103~105.
[4]王荣华.浅谈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155.
[5]杨丽.吊脚楼民居的解读——以黔东南凯里市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住宅科技,2011,31(11):53~56.
[6]向业容.探析干栏式苗族民居室内空间与装饰特色[J].现代装饰(理论),2014(01):62~63.
[7]黄丹.苗族建筑符号的审美价值研究[D].湖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