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硒”望的田野上
2018-02-06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自述: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他在文中深情地写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几次读这篇文章,我都感触良多。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我是土生土长的金华人,是不折不扣农民的儿子,对生于斯,长于斯,有着二十多年农村工作经历的我来说,丰沃一方土地,富裕一方百姓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犹记得在赴蒋堂镇上任之前,有故友打趣:“你这一去蒋堂,别的暂且不说,都知道蒋堂米香、果甜,西瓜尤是一绝,你可算是有口福啦。”故友诚不欺我。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蒋堂的与众不同,在于土壤。蒋堂镇位于浙江省Ⅱ级富硒土壤区,富硒土地集中连片,占富硒区总耕地面积的61.67%,是富硒土壤核心区;农产品中硒含量已达到标注富硒农产品的标准,其中精米含富硒最高达0.07毫克/千克,达到国际标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富硒的丰野沃土长久以来娇惯着蒋堂人的味蕾,老百姓们都更偏爱自家的一亩三分田。记得一次在看望蒋堂镇西洪村百岁抗战老兵洪正春老人时,我曾问他长寿的秘诀,老人笑着说“也没什么秘诀,一是保持乐观的心态,另外就是每天吃着自家地里种的菜。”老人说在外漂泊几十年,到哪都没吃过比蒋堂米更香的饭,最想念的除了家里的亲人就是家乡的味道。
老人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这块富硒热土成了蒋堂人记忆里的乡愁,却没有给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的人们带来强村富民的“硒”望。蒋堂镇的种粮大户们告诉我,蒋堂镇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是粮食生产重镇,上世纪90年代初,粮食种植面积就已达2万多亩,其粮食产量甚至超过当时浦江整个县。然而随着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离乡背井去打工,还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的人越来越少,大片农田被出租给外地苗木商种植苗木,大量土壤因此被带走,直接破坏了耕作层。从这些种粮大户的话语中所折射出的是蒋堂镇农业经济市场化步伐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慢,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慢这“三慢”问题,有人曾形象地说蒋堂人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我坚信守着“金土地”就一定能走出一条致富路,尤其是经过开年以来的大调研,我们的思路也变得越来越清晰。当下就是远方,我们将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渐次铺开蒋堂富硒小镇“一核两翼三带四园”的建设画卷:未来,沿着“大美蒋堂”四季佳景缘路而下,早春时节,在烟柳濛濛里看春耕忙忙,在种植园里体验躬耕劳作的乐趣;炎炎盛夏,在瓜甜果香里赏芙蕖灼灼,在休闲观光园里解暑消夏,婺剧文化、移民文化、莲(廉)文化浸润心田;秋高气爽,在稻浪滚滚里田垄信步,与农人同享丰收的喜悦;腊月农事尽歇,便是围炉赏景的好时节,九曲廊桥,青墙黛瓦在皑皑冬雪中秩丽秀美。
此情此景,正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的那样:“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这大抵就是蒋堂镇倾力打造“富硒小镇、绿色健康”品牌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