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的两会为奋斗增添新动力
2018-02-06
伴随着春天的气息,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堪为汇聚众智、积蓄力量的平台。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两会时间”,民生话题总能吸引最多的关注目光。换个角度来看,两会又是一个鲜活样本,人们可以从中体察中国之治的民生分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依然让人记忆犹新。5年过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已经织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织密民生保障网到推进脱贫攻坚战,从扩大就业到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一系列民生举措让人民群众真切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治国理政,唯有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使政府的政策合民意、暖人心、显成效。两会涵盖社会各方心声,汇聚八方民意,人民群众的脉搏跳跃、愿望展示、诉求表达成为两会核心焦点。人民代表在两会表达着人民心声民愿,人民群众聆听着代表的意见建议。社会救助、社会公平、慈善公益、健康养老、脱贫攻坚……大到发展短板,小到民生难处,一个都不被遗漏,一个都不被忽略,一个都不被敷衍。此次两会,全国政协共收到提案5360件,立案4438件,全国人大会议议案组共收到代表议案325件,代表建议7100多件。件件桩桩,都与民生密切相关。每一份提案议案都承载一颗颗为民之心,每一条意见建议都饱含着一份份爱民之情。这些来自群众、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形成的提案议案,让我们发现工作的不足与缺失、看到前方的潜在风险,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案和智慧。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民生需求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这些民生痛点,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推出民生新举措,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做好军烈属优抚工作。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倾情倾力做好托底工作,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善小而不为,要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社区治理。促进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健康发展。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儿童、尊敬老人、爱护残疾人的良好风尚。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为2018年民政工作圈定的“民生作业”,也是对新时代民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民生问题,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最为牵挂的“心事”。民政部门作为民生保障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围绕新时代提出的要求,部署的任务,确立的目标,设定的路径,振奋起蓬勃的精神,激发起昂扬的斗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把两会上汇聚的民生共识,转化为实践中强大的民生力量,实实在在把推动脱贫攻坚、织牢民生保障网、推进共建共享发展等民生事项安排周密,狠抓落实,真正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关爱和温暖,真正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努力书写更加精彩的民政故事,交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