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永珍,19年难说再见

2018-04-27

中国民政 2018年6期
关键词:泔水敬老院养猪

◎ 杨 利

一次节日聚会上,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敬老院院长何永珍欲言又止,言语中有打算退休的意思。老人们却不依了:“何院长,你一定要做到70岁!你走了大家怎么办?”“何院长不能走,现在找不到像她这么负责的人了!”

老人们舍不得她,何永珍又何尝不是呢?

19年来,她在这个偏远的敬老院先后照顾了53位老人,他们中有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流浪多年的人……在朝夕相处中,大家早已是一家人。她说,这是19年的缘分,但终将有说再见的一天。

又种菜又养猪的院长

十几年前,何永珍自己养猪改善老人们的生活

时光回到19年前的1999年,那时米心镇敬老院刚成立,共有8位老人入住,囿于管理和资金问题,不多久便倒闭了。由于从小受父母孝道影响,向来就喜欢老人的何永珍得知消息后,立即主动申请从禅鹤村村主任岗位调去敬老院做院长,让敬老院重新“开张”。

然而“开张”容易,真正做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面对敬老院的困境,何永珍很是郁闷,“我还真没想到有那么差,没有钱,老人们连饭都吃不饱。”回想起过去,何永珍感慨道。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何永珍经常到商店赊账,采购煤炭、米、肉、菜等生活必备品和食物。

敬老院没有收入,政府的补助也有限,在敬老院成立之初,何永珍连续一年都在赊账。然而没有足够的钱,欠的账也一直还不完。想到这点,何永珍很头疼,“一条街我都欠了钱,后来我都不敢上街了,害怕别人要我还钱。”

生活还是要继续,赊账也不得已进行着,何永珍只能不停地向“债主”解释敬老院的难处,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好在商店的老板们都是好心人,不仅没有催过账,还经常给何永珍优惠。

为了开源节流,何永珍自费买了许多菜种,组织老人们下地种菜。没有划分的土地,她就去开辟无人看管的坡地。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2003年,敬老院的老人已增加到13人。那会儿附近的农户大多养猪,何永珍也买来5只小猪喂养。猪要吃粮食,她每天带着老人们割猪草,煮猪食。猪草油水少,猪长得慢;恰好隔壁学校有泔水免费提供给农户,她找到校长商量,把泔水全部给到敬老院。“我去要了泔水,别人都拿不到了,他们对我很有意见。但是没办法,我顾不到那么多。”

向来不愿与他人结怨的何永珍主动给村民做工作。“如果是我自己养猪,我绝对不会去要泔水;希望你们能体谅我的不容易,一院子的老人要吃饭呢!”在她的解释下,得知真实情况后,村民们都谅解了她。

大半年后,卖掉的3头肥猪给敬老院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剩下的2头成为敬老院肉食来源。在何永珍的努力下,敬老院的条件好了起来;随着政府相关政策完善,敬老院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负债累累到现在有了13万元的存款。

院里唯一的工作人员

解决了一个的问题,新的问题又出来了。

一开始,8位老人性格迥异,吵架拌嘴时有发生,偶尔何永珍也会被骂上两句。“有些老人比较固执,说话难听我都不会计较,大家来到这里就是一家人,不能伤了和气呀。”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风气,何永珍给老人们做了很多工作。每周召开一次周会,强调组织纪律;严格控制吵架行为,只要发生,立马在院里组织开会,对吵架的人进行批评和开导。

慢慢地,因为长时间说话,何永珍细腻的嗓音变得粗犷起来。好在她的工作都起了作用,现在院里23位老人,吵架争执鲜有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敬老院从成立至今,何永珍是仅有的工作人员,她安排健康且年龄较小的老人们分别做楼长、厨师和大门看守,协助她做管理工作,每月为他们发放些许酬劳。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调动了老人们的积极性,充实日常生活。不仅如此,她丈夫也搬进敬老院,自愿照顾这些老人们。

何永珍和老人们一起过重阳节

何永珍为敬老院的老人们理发

每次送别都是一种煎熬

敬老院的老人大部分无儿无女,一旦到了这里,他们就成了何永珍的家人,受着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每天天一亮,她就起床为大家准备早饭;早饭过后,组织大家打扫卫生;要是遇上赶集,打扫结束后,她会带着两位老人一起上街买菜。

若是天气好,下午何永珍会带着老人到附近散步、爬山,或者在院子里打扑克;行动不便的老人,她还定期为他们理发、剪指甲。

每天晚上,何永珍会查三次房,睡前一次,凌晨3点、5点各一次,且一次都不会落下。对于瘫痪或残疾的老人,会特别着重检查,看看他们是否盖好被子,是否突发疾病。

在一次半夜查房时,何永珍发现有位老人因为腹痛一直在呻吟,情况似乎有些严重。她立马联系车辆,在凌晨5点把这位老人送到了潼南区人民医院。经医生检查,老人患上了肠梗阻,因为病情十分危急,被迅速转送到邻近的遂宁市人民医院。由于病情发展快,老人在下午离世,何永珍随即又去处理各项善后事宜。 晚 上10点,马不停蹄的何永珍终于吃上了当天的第一顿饭,返回敬老院。

一天忙碌下来,送走了一位老人,何永珍有些怅然若失。十几年间,她共送走了27位老人,对她来说,这是敬老院工作最难的部分。“我很舍不得他们走,每次我都哭,有时想起来自己也会悄悄流泪,我多希望他们都能够长寿,这么好的条件再活几年多好呀!”

不在意回报,只希望认可

虽然已到了退休年纪,因为对此前的接班人表现不满意,何永珍一直留在敬老院。然而,60多岁的何永珍,这几年身体也开始力不从心。自己80多岁的母亲尚在,多年扎根在敬老院,对母亲的照顾不多,何永珍心里很是愧疚。似乎,离开在所难免了。

81岁的夏爷爷听闻后,激动地哭了出来,他说:“我没有子女,你却用女儿那样的心对我好,对每个人好,大家都不想你走。”一旁的王爷爷情绪同样激动,不能说话的他,涨红的脸上,写满了不舍与难过。

一样放不下的,是何永珍。19年,她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无微不至地照顾每一个老人,管理敬老院的上上下下;19年,有不少人说何永珍傻,工资不高还老倒贴,如今该退休了还在操心;19年,她到处奔走,为老人们争取了不少福利,将敬老院大变样……

敬老院的老人多数没有后人,她对老人们的点点滴滴,只有老人们自己知道。不过何永珍从来不在乎,她不在意别人的回报,只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老人们在院里过得开心舒服。

猜你喜欢

泔水敬老院养猪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吉林:全面禁止使用泔水饲养牛猪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山西:举报违规使用泔水喂猪者奖励3000元
敬老院的微笑
治理“泔水猪”乱象需多方施策
爱心送到敬老院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火场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