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实现追赶超越
2018-02-06郭惠敏
◎ 郭惠敏
光阴荏苒。今年2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3周年。
3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民政系统坚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富民强省、实现“五新战略”为目标,奋发进取,埋头苦干,追赶超越成为民政工作最鲜明的主题,“五个扎实”成为推动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最响亮的旋律,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
3年后的今天,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中,回顾3年来所走过的路,重温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特别是总书记对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殷切嘱托,不仅倍感亲切,而且深受教育、鼓舞和鞭策。
当前,摆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紧密联系民政工作和民政队伍建设实际,按照总书记关于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要求,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带着问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省民政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实现追赶超越,使民政工作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作为。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实现追赶超越,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总书记强调,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十分重要。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总书记还特别指出,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和关爱,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认真落实低保、救助等政策,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些语重心长的嘱托,同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要求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贯通起来学习和理解,把握精神实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使之真正成为我们手中破解民生难题的锐利武器,不断增强忠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深化追赶超越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实现追赶超越,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民政部门的根本职责,就是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分忧和解难的集中体现,就是保障和改善好民生。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到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到深化社会事务改革,从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到促进依法行善,所有的民政业务,都是为着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大目标实现好、发展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为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深化追赶超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化责任担当,更需要心怀忧患、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实际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彰显我们对党对人民对民政事业的忠诚。责任担当不是空表态,更不是为了装门面,而是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三多”:一是迈开双脚多走。坚持眼睛向下,深入调查研究,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既了解群众的期盼,又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还能够从群众身上汲取政治营养,一举三得,我们何乐而不为。二是开动脑子多想。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工作,是不是在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我们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只有坚持这样想,我们才能真正同群众想在一起,我们的工作才容易取得成功。三是扑下身子多做。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多做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多做让人民群众满意、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事。总而言之,保障和改善民生,本来就是个“苦差事”,很多时候要“五加二”“白加黑”,想舒舒服服干不好,搞投机取巧更不行,只能任劳任怨下苦功。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实现追赶超越,必须进一步增强本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更加丰富、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也更加严格。怎样才能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怎样才能既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又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当然都得有过硬的本领。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八大本领”中,“学习本领”和“狠抓落实本领”对于我们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别重要。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我们才能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补足能力上的短板、本领上的不足,跟上新时代的前进步伐,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肩负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历史重担。只有不断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我们才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真正把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好,把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好,把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实现追赶超越,还必须进一步锤炼作风。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牵着国运。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民心才能稳定,国运才能昌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当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同时也是难事。要把好事办好、把难事办成,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不光思想认识要到位,不光要有担当尽责的宽肩膀和狠抓落实的过硬本领,还必须有良好的作风作保障。这就是多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践中自觉锤炼和培育出来的不尚空谈、精准发力的作风以及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只有具备了这样的作风,我们才有可能把群众的愿望了解透、把群众的关切回应好,才能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任务真正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举措真正实起来,推动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开花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言必谈作风建设。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再次强调作风问题,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郑重的提醒,殷切的嘱托,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殷切期望,也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的明确要求。我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深化追赶超越,一定要把锤炼和培育作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狠狠地抓,一天也不放松地抓,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增强为民情感、丰富工作经验,在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中搞好自我革命、努力完善自己。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力探索、接续奋进的关键之年,用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期盼,意义十分重大、使命非常光荣。
我们要牢牢抓住当前大好时机,更加深刻地领会和把握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更加自觉地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更加努力地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用真诚书写忠诚,用担当托举使命,以追赶超越的新气象新作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省和“五新战略”目标任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