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四度工作法”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

2018-02-06◎周

中国民政 2018年7期
关键词:民政部门民政工作民政

◎周 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既是对党的宗旨的深邃思考和全新诠释,也为我们做好民生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报告中提出了29项涉及民政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涵盖了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思想指引新目标,新任务引领新征程。河南省信阳市民政系统应自觉对标看齐,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恢宏蓝图,把“做中华菩萨事业、写信阳民政故事”贯穿始终,用高度、宽度、深度、温度“四度工作法”,擦亮“民”字标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政工作新篇章。

提升高度

民政工作直接服务群众,最能反映党的宗旨性质,在某种程度上,人民群众对民政部门的印象就是对党和政府的印象。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的政治站位,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宗旨性质的高度,对民政改革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

民政工作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在全国、全省和全市的大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高层次布局,才能在发展大格局中争创一流、进位争先。全市民政系统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研究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民政工作的机遇和挑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着眼新时代,立足新要求,释放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和所有的政府部门相比,民政部门是一个缺乏工作主线的部门,这是民政部门点多线长面广的性质所决定的。民政部门既要全方位确立时代民政的发展方向,历史民政的文化传承,法治民政的先行勇士,智慧民政的首创能力,政权民政的自觉意识,经济民政的战略思维,人才民政的自律精神,人本民政的宗旨理念和阳光民政的博大情怀,又要始终站在民政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整体工作”的高度,坚守“上为党和国家分忧,下为百姓纾困解难”的工作主线,讲政治、讲担当、讲责任、讲精准、讲统筹,点对点地瞄准对象,实打实地提供服务,认清“民政使命”,找准“民政定位”,扛起“民政担当”,从三个维度展现“民政作为”:第一,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理解,民政部门必须提供“乡村样本”;第二,从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维度理解,民政部门必须“善补短板”;第三,从坚守民生底线增进人民福祉的维度理解,民政部门必须“善舞长袖”。

挖掘深度

民政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题材丰富。构建新时代民政,不仅来源于时代形势变迁后激发的理论创新成果,更要注重在历史传承中升华认识,需要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充分汲取民政工作现代创新成果和优秀传统文明成果的养分,推陈出新民政文化的时代符号,弘扬“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价值观。

首先,要传承孝贤文化。注重把培育“好家风”融入“孝文化”,在弘扬“孝文化”中传承“好家风”;营造全社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痴残皆有所养”的和谐社会氛围。

其次,要繁荣社区文化。社区是社会活动的最基本单元,要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城市、农村、社区(村)标准化建设,推进两委换届工作,倡导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建设理念和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

最后,要弘扬慈善文化。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特别是市场经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积极倡导慈善文化。加强慈善文化宣传教育,大力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的传统美德,宣传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责任感。此外,还要发展社会组织文化,拓展婚姻文化,重塑殡葬文化,提升救助文化,彰显地名文化,创新福彩文化。

民生的内涵是深邃的,外延是博大的,物质、文化、精神无所不及,民政工作应当触角广泛,学深弄通各项政策,下足“绣花”功夫,挖掘服务民生的深度,做深做细做透民政工作。

拓展宽度

随着社会发展,民政职能不断拓展,乡镇服务能力建设、社会智库、宗教场所登记管理等新任务还在叠加之中,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殡葬服务等改革事项还在持续推进,涉及系统行业安全管理任务日趋繁重。这些既是对民政工作的挑战,也为民政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积极回应人民的新期盼,民政才有新 作为。

积极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民政人要从思想认识上入手,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与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谋划研究好民心工程、民政项目建设任务,逐项建立清单台账,做到项项任务有清单、个个清单有落实,确保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民政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社会救助要提标扩面,更好地发挥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推动形成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二是社会事务要提质增效,更好地发挥在完善公共服务中的支撑作用。优质高效地提供养老、防灾减灾、区划地名、婚姻、殡葬等事关全体人民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

三是社会治理要强基固本,更好地发挥在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中的基础作用。民政部门必须担当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责任,特别是在改善基层治理、服务困难群众生活的基础性作用,推进“三社联动”,加强村委会、居委会基本单元建设,完善基层民主,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社区样本”,并向深度、高度和广度延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释放温度

民政接民心,民心是杆秤。全市民政部门必须以提升民生温度为目标,努力编织一张密密匝匝的保障网,坚守民生底线,纾解民生之困。大力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用一件件民政民生实事,绘就一幅幅温暖民生图景。

一是让制度释放民生温度。抓好民生政策制度创制,坚持把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大事来抓,形成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救灾救济为基础,以医疗、临时救助为补充,以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和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让城乡困难群众得到适度普惠的社会救助。

二是让精准保障救助温度。学会精准思维,从“服务谁,谁去服务,用什么服务,如何服务”四个方面切实摸清底数,实行政策衔接、对象衔接、数据衔接,做到识别精准、救助精准、管理精准。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兜底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持续开展兜底脱贫。

三是让阳光加速敬老温度。加强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措施,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医养结合试点建设、12349居家养老网络平台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等工作。

四是让创新展示城市温度。信阳是交通大市、宜居城市、红色城市,让创新展示城市温度,既是政府部门的创新,更是社会、市场、公民、个人的创新。

五是让系统集成和谐温度。能否做到统筹兼顾是衡量民政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民政工作错综复杂,一项工作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内部也涉及多个科室,这就需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全局思想,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进入新时代,需要用新视角、新思路去分析问题,用新方法、新举措来推动工作。而“四度工作法”则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只有用好这种方法,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代基层民政工作。

猜你喜欢

民政部门民政工作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时代民政工作怎么干?
《公开募捐违法案件管辖规定(试行)》解读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红十字会开展公开募捐活动要受民政部门监管
慈善法施行一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全面启动相关工作
2016年民政工作要点
做好民政工作要增强六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