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的塑造路径
2018-02-06管新华
徐 婧 管新华
(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党的十八大以来,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1]。这既是党内政治生态改善的突出表现,更是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前进方向。党内政治生态是政党内部政治生活的大气候、大环境的综合体现。其中,政治主体作为最活跃的要素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核心组成部分;规章制度是党内政治生态得以良好运行的根本保证;政治文化是根植良好党内政治生态氛围的重要养分。因此,要立足于党内政治生态主体建设、以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党内政治生态文化为涵养,构建新时代良好党内政治生态。
一、立足党内政治生态主体建设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源头
党内政治生态既是党内生态主体行为的现实环境,又是主体活动的直接结果。一方面,政治生态会对政治主体产生影响。“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反之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2]55。另一方面党内政治生态由生态主体塑造,包括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作为“最为广泛”的普通党员干部群体和作为活动载体的各级党组织。因此,构建党内政治生态,必须首先抓好政治主体建设,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源头。
(一)抓好“关键少数”,以上率下立好党内风向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党和国家的事、人民的事、全局的事。”[3]作为党内政治生态主体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皆是导向,无论是在党员还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分量都很重、影响都很大,在政治生态建设方面具有带头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党内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高级干部由于岗位的特殊性,掌握着所在职能部门的重要权力,一旦以权谋私,不仅对党的形象和威信损害大,也给党内其他党员干部带来负面的示范效应,从而影响整个党内政治生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4]102。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在政治生态建设中全面带头的重要作用,让 “关键少数”“做班子的带头人”[4]94。所谓“全面带头”,涉及到领导干部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在思想上,领导干部要自觉强化意识理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4]104;在行动上,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4]93;在作风上,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对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四风”要坚决杜绝,绝不以身犯险。
另一方面,要严格约束“关键少数”的权力行使,防止领导干部因滥用职权而污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大多发生在担任一把手期间”[4]100,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权力过于集中,而又缺乏必要的约束。因此,领导干部在权力行使的过程中,要突出强调党的纪律,让党的纪律和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于暗箱操作、卖官买官、带病提拔等消极腐败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置,斩断党内权力寻租的利益链条。同时强化党内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建立权力监督长效机制,铲除孵化潜规则的政治土壤。
(二)巩固广大党员干部群体的纪律性和纯洁性,维系好党的根基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要靠千千万万的党员来保证的,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5]。倘若党失去分布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这一组成要素,任其无组织无纪律发展,便会失去最为根本的基础,党内政治生态也将无法形成。因此,加强队伍建设,巩固普通党员干部的纪律性和纯洁性是夯实党内政治生态根基的核心。
第一,加强党性修养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57,若丧失精神之“钙”,必定削弱党的目标吸引力、道德感召力和价值凝聚力,必定滋生庸俗作风进而污染政治生态。因此,首要是抓好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根本,强化广大党员群体对理想信念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运用“学习大国”“学习小组”“学习进行时”等一批微信公众号、网上专栏和电视节目等平台,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理论、解疑释惑。另外,要格外注重学习党章。“学习贯彻党章是合格党员第一位的要求”[2]11。因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根本大法和总规矩,通过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规定、党的理论践行方针政策的阐述、党的规章制度的制定、通过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明确要求成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起点和遵循。
第二,狠抓党员作风。“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2]154,党的作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由8800多万党员凝聚而成的,事实上,广大群众对于党员干部群体的评价好坏和认可度高低最能反映一个政党的政治生态现状。因此,抓好广大党员的作风建设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要以“三严三实”为纲,要求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全面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另一方面,要以“抓细、抓常”为准则。“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重在持久”[6]。所谓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不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打好作风建设的硬仗。而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坚持“环环抓,反复抓”的工作方式,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做到不能沾、不想沾。
第三,严把干部选拔任用标准。“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7]。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因此,必须注重干部的选拔任用,以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党内政治生态重构。一方面要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严格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选拔干部,防止“唯GDP、唯分、唯年龄、唯票”用人。同时要彰显以政纪为导向的用人标准,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为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实干者提供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健全完善集体讨论决定任用干部的制度和机制,严格制定和执行党员干部的准入程序和考核机制,严格执行新修订的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严防“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坚决杜绝暗箱操作、违规破格提拔、卖官买官等不正之风。
(三)强化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基础
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建设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内政治生态的状态。如若各级“党组织没有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担当起来,党员领导干部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8],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就会最终影响整个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9]。
第一,突显中央党组织的“领跑者”作用。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台者,中央党组织要强化其在各级党组织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以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的理念引领地方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新风尚。
第二,发挥地方党组织的“联络员”作用。地方党组织作为连接党中央和基层党组织的中转站,一方面要加强本地方党组织建设,以党务公开的方式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注重党务公开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要在以身作则中为基层党组织作出建设指导,鼓励党员干部下基层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三,夯牢基层党组织工作基础。作为整个党组织中分布最多、最广的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其建设事关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全面贯彻落实,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也事关全党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局。习近平强调:“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2]51。为此,要切实履行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开展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通过立明规矩,在领导干部心中树立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为工作重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改善组织设置、整顿领导班子、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为主要任务,坚持上下联动、互相配合、共同推进,着力解决一些党组织不健全、领导班子软弱无力等问题,切实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二、扎牢党内各项法规制度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态规则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它既是党组织得以正常有效运行的根本支柱,也是党内成员规范行为的强制力量。
基于党内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4]38特质,我党尤其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针对“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出台或修订党内法规近80部,超过了现行党内法规的三分之一,逐渐形成以党章为根本,涵盖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和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2013年5月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有了第一部正式的、公开的党内“立法法”;2015年10月出台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正面倡导和负面清单对全党提出了高标准和守底线的要求。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全面梳理整合了监督执纪相关制度,把纪委的权力制度化。
作为维持党内政治生态平衡的根本遵循,党内规章制度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一方面需要通过继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扎实维护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基石。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以推动党内政治生态规则的有序运行。
(一)继续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
制度变革的过程注定是一个破立结合的过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或修订近80部的党内法规,这既集中展现了我党管党治党的决心和信心,更明确了以法治党的决心。但不能否认,我党的制度建党之路还任重道远。
一是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领域性失衡。例如,有关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反腐倡廉建设和组织建设等领域的法规制度体系较为完善,但是涉及到基层组织建设层面的党内法规较少。二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覆盖维度不全。例如,配套的法规制度往往滞后于党内法规的出台,尤其是在实践层面上急需的党内法规,比若说,对一把手的监督、党务公开、基层党组织如何开展工作等方面的法规尚未很明确的制定出台。三是后续保障性的法规制度较少。例如,针对领导决策失误防范的制度、对举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贪污腐败等行为的群众的保障性法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立。为此,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通过继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筑牢维护党内政治生态的制度基石。
(二)强化制度执行,维护党内政治生态规则
在当前“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的形势下,为保障党内政治生态能够有序平衡,就必须狠抓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推动党内外监督的联动机制,强化党内各项法规制度的执行,真正做到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第一,重视以党内巡视的方式监督党内法规的执行,充分利用好巡视“利剑”。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不仅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更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发挥巡视“利剑”作用,监督执法人员对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度,一是要运用好巡视成果,特别是通过展示巡视成果强化制度执行。习近平指出:“更好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对巡视成果善加运用。巡视监督具有催化剂作用、强化作用。对制度框架是否有效运转、对一把手是否认真履行、对纪委机构是否有效工作,都能起到点睛作用。”[10]109二是发挥好巡视震慑作用。通过贯彻执行巡视工作条例,推动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发挥其在监督党内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中震慑遏制的治本作用。
第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习近平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11]。“只有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依法执政,才能更好把政府职能转变过来”。[10]123通过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是否真正的依规办事、执法人员是否真正依规执法的监督,敦促党内各项法规制度的有序进行。为此,一是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尤其是要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做好信访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范围广、渠道多、视角全的特点,让广大群众监督的声音有渠道传达。二是要继续完善保护证人、举报人制度。十八大以来,我们可喜得地看到,大多数贪官的贪腐行为、干部的失职行为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举报检举逐渐浮出水面。近两年来,大多数的实名举报受到“优先办理、及时回复”的鼓舞,署名举报比例也有大幅提升。在此情形下,更需要通过完善保护证人、举报人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在“违法用权、不按规矩办事、不以制度为准则”的办事行为的监督创造制度保障和良好环境。
第三,运用好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新媒体技术监督。21世纪是互联网传媒技术的时代。习近平指出:“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12]伴随着互联网领域信息交融的多极化发展,小至普通个体的衣食住行,大至国家建设安全,都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在制度的执行方面,也要认识到新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快捷、便利、实效的优势,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推动网络信息服务工程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公众平台公开党内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章程条例,对违反相关制度的行为进行实时通报。
三、厚植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以构建良性的党内政治生态循环
阿尔蒙德曾指出:“一种参与制政治制度的民主形式同时需要一种与之相符合的政治文化。”[13]71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和精神现象,不仅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存在于政党生活的内部,是政党软实力的核心,也是维系一个政党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性要件。党内政治文化,一方面为政治实践提供文化支持和文化引导,影响着政治参与者对政治体系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其本质上是一套具有导向意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影响和制约着每名党员的政治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参与政治生活中不断塑造着的影响党组织和党员政治行为的精神因素。作为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党内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这样认为,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文化,就有怎样的政治生态。积极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为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优质沃土;反之,腐败堕落的党内政治文化也会影响全党同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污化党内政治生态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牢牢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核心,深化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深层次、关键性、重要性的认识。
(一)以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内风尚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价值观作为根植于骨髓里和血脉里的东西,从根本上支配和指导着人们的一切实践活动。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4]因而对于我党来说,首要的任务是要明确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从思想源头上为党内政治生态正本清源。
第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掌好党内政治文化的舵。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曾明确指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2]31。这也就是说,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从导向来看,要以先进的党内价值理念引领党内政治文化的方向;另一方面,从行动上而言,要坚决与“污浊”党内政治生态环境的错误政治理念和腐朽的政治文化作斗争。
第二,深刻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内涵,夯实党内政治文化以“反哺”党内政治生态。我们党通过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推进理论创新发展,逐步积淀并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党内政治文化。这种党内政治文化既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所急需的文化涵养。当前,在多元社会思潮激荡的形势下,巩固好党内政治文化的主阵地,为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优渥的文化土壤,就要充分发挥这些优秀文化“反哺”和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作用。一方面,要通过在党内系牢马克思主义内核文化,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核心作用,为党内政治文化确立主导方向;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党员行为方式养成的影响,发挥好革命文化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文化,丰富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增强党员干部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借鉴现代化传播技术手段和形式,改进宣传工作方式方法,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党员干部宣扬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释放党内政治文化的正能量。
(二)以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带动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生活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阵地,直接影响到党内政治生态主体的行为方式,“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2]31,“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15]。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健康,党员干部作风优良,党内团结统一氛围浓郁,党内政治生态也就充满生机活力;反之,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极易导致党内弊病丛生、人心涣散,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路线得不到及时纠正,最终使得党内政治生态恶化,一些地方或单位“甚至出现了系统性、塌方式腐败”[10]34。因此,“要坚持不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和水平”[15]。
一是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生物的有力武器”[2]21,也是提高党内政治生态自我清洁、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通过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让党员干部自主意识到错误,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敢于批评自身错误,让错误的理想信念现出原形、接受改造,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从而在党内形成严肃活泼、务实有效的民主氛围。
二是积极开展规范化、制度化、有效性高的组织生活。党内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而高质量的组织生活不仅是对党员党性觉悟的检验,同是也是在进行党内政治文化的塑造和升华。因此,要以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为中心,深入贯彻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为主题来开展党内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组织活动,不断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创造积极向上的环境。
此外,健全党员工作考核机制,把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对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建立适当的惩戒方式,对于不履责、不尽职的做到有责必问、失责必追,让监督执纪问责成为常态,以追责问责倒逼党内政治
生态的全面净化。
综上,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标志和重要动力,更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和前进方向。
[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N].人民日报,2017-01-06.
[2]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30.
[4]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7-01.
[6]习近平.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0.
[7]盛若蔚.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
[8]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二零一四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7.
[9]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
[10]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1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2]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
[13]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1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15]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