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家训廉俭思想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

2018-02-06刘希岩谢玉环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家训廉政道德

刘希岩 谢玉环

(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十分注重参考借鉴我国历史上的廉洁文化、廉洁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强调以德倡廉、以德养廉。“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廉俭思想,把握其核心精神理念,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一、传统家训廉俭思想的主要内容

家训是对家庭成员进行道德养成、人格培养的基础教育载体,意指家庭或家族中父祖辈对子孙辈,兄对弟,或夫对妻所作出的具有劝导性、规范性或约束性的训示和告诫,通常包括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廉俭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中较为完备成熟的璀璨部分,主要集中于历代帝王、仕宦等权力阶层和部分非权力阶层的家训著作中,对从政的家庭成员维持清正廉明的高尚操守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博大精深的传统家训廉俭思想的深刻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尚俭戒奢,俭以养德

中国古代思想家将“俭”视作“廉”的根基,认为“奢俭者,贪廉之根柢也”“惟俭可以助廉”,勤俭朴素成为培养廉德品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奢侈荒废则是导致政治腐败的祸机。

1.民众的持家之道。明代周怡在《谕儿辈》中写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2]提醒家庭成员要时常想到物力的艰难,时刻保持俭朴的美德,严格控制衣食住行,避免养成挥霍浪费的坏习惯。崇尚俭朴的优良传统,不仅对个体道德人格涵养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家族兴衰、良好家风、社风的塑造也至关重要。第一,俭朴美德的养成是个体树立正确财富观的基础。第二,节俭朴素可以保障家庭成员的基本温饱,不会导致家庭贫乏,促进家族的兴盛。

2.从政者的养廉德之道。勤俭简朴是个体良好道德品格养成的基础,尤其对培育执政者廉德和保持政治清明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育后辈要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俭朴的作风来培育良好品德。晚清名臣丁宝桢训诫儿子:“家用务宜节省,肥浓易于致病,不如清淡之养人。华服适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适体。试看做官之家,奢侈无度者,究有几人可长久?”[3]尚俭戒奢、俭以养德,对于执政者来说就是养廉德。第一,有助于他们养成淡泊名利、不困于物的精神追求。第二,有助于他们对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遵循,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执政者。

(二)重义轻利,拒腐奉廉

在中国古代义利关系上,传统儒家主张利益取得的合乎道德性,提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见利思义、以义制利,反映到传统家训中也形成了重义轻利的价值理念。第一,在对待财产上主张不妄取、不苟得,不损民之利、不受不义之财。东汉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自知”怒斥贿赂者,又以遗财不如遗清白的治家之道,为后世作出了拒腐奉廉的榜样。第二,在贪贿腐败问题上,北宋包拯定下严厉家规,训诫子孙后辈为官者,若有徇私枉法,贪赃受贿的,“不得放归本家”“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严厉惩罚等。由此可见,重义轻利、防腐拒变,是廉洁高义品德的核心理念。这些义利观,是执政者必须秉持的价值理念,是始终恪守清廉之德的精神支撑,有助于将贪污腐败的不良动机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执事有恪,秉公无私

执事有恪,秉公无私。强调的是为官从政者克己奉公,公正无私的用权原则。执政者清廉与否,取决于权力的使用是“用权为公”还是“用权于私”。东晋王羲之在家训中写道:“上治下治,敬宗睦族。执事有恪,厥功为懋,敦厚退让,积善余庆。”告诫后人要讲究法度,谨慎严密,遵守规矩,是为官之本分。北宋贾昌朝则通过批判当时以奉公守法、谦卑慎重为耻的不良社会风气,告诫后代“仕官之法,清廉为最,听讼诉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是知当官莅事,凡小小追讯,犹使人恐惧若此;况刑戮所加,一有滥谬,伤和气、损阴德莫甚焉。”[4]即为官者要存公心,行公义,办事秉公执正,忠厚宽恕,不要轻视同僚怠慢百姓,谨言慎行,办案必须仔细慎重、奉公守法,做到“不为私所惑”“不为邪所媚”。这些都是历来为官从政的道德规范要求,对于当今的从政主体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敬诫亲属,毋恃势牟私

执政者保持廉洁的政治道德品格,除了自身本职工作过程中做到正直、公正、无私之外,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坚持原则和底线,管理好“后院”,防止家庭裙带关系对廉洁从政的消极影响。

1.父母长辈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为从政的家庭成员树立清廉榜样,而不是成为子女贪贿腐败、损公肥私的“助推手”。唐代崔玄暐之母说:“比见亲表中仕宦者,多将钱物上其父母,父母但知喜悦,竟不问此物从何而来。必是禄俸余资,诚亦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与盗贼和别?纵无大咎,独不内愧于心?孟母不受鱼鲊之馈,盖为此也。汝今坐食禄俸,荣幸已多,若其不能忠清,何以戴天履地?”[5]

2.注重对亲属的告诫,不允许亲属倚仗权势营私利、扰司法、侵害百姓利益。司马光教育家属子弟要谦和忍让,遵纪守法,不可倚仗权势作“衙内”。“汝辈当识此意,倍须谦恭退让,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侵陵小民,是为乡人此厌苦,则我之祸,皆起于汝。”[6]这种清廉为官,不以公权力为家族谋私利,也禁止亲属作“衙内”的清廉家风典范,在家规家训中并不少见。范仲淹也曾告诫诸子弟侄:“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莫营私利。”民族英雄林则徐同样劝诫妻儿:“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坚持做到廉洁公正、权为民所用,不允许家庭成员仗势谋取私利。

(五)省思慎独,克己自律

传统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以“内圣外王”为目标的伦理型政治文化,这就决定了古代社会廉政教育更注重通过道德教化和个人自我修养等方式来实现,强调为官从政者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道德人格,以实现廉洁从政的目的。

1.注重“修身”。这是执政者廉德品质养成的有效途径,也是个体实现政治抱负的逻辑起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谈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静”是一种精神境界,着重强调修身和为学都要静的道理,也体现了诸葛亮对子孙后代的严格要求。宋代名臣包拯曾写下一首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指出思想端正是处事之本,刚正的品性是修身的基本原则,直抒其为官心要清,为人道要直的心声。

2.严于律己,躬行廉政之德。它重在强调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监督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体现的是一种严于律己的精神,是躬行廉政之德的有效形式。宋代吕祖谦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清,是清正廉明,不贪不渎。慎,即慎独,严于律己,不存侥幸。勤,即勤于政务,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慎独是为政清廉的关键,它是指在没有外部监督时,更要格外谨慎、自我约束、遵纪守法,不萌生非分之念,不做非法之事。慎独是“守身之先务也”,是涵养、保持廉洁之德的基本方法。

二、传统家训廉俭思想的现代转换之维

(一)实现主权在民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根本转换

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体制下,以君为本是古代社会廉政文化的根本立场,政治权利运行主体所倡导和实践的廉政,是以维护和实现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利益为目的的。忠君是第一位的,廉政实践以尊君、利君为旨归,要有“蚤夜色切切,以报国为务,抚恤下民,实如慈母之保赤子”的怜民、爱民之情,以君主的主观意志和判断为标准,百姓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廉政为民只能是一种政治理想。

而在现代社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是人民的公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这种权利授受关系的根本变革,必然决定了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价值定位乃是以民为本。因此,必须剔除其君本性,实现现代性转换,真正向主权在民思想转变。

(二)廉政价值取向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基本转换

传统家训文化中廉政立场的君本位,决定了当政者的廉政诉求不是基于目的乃至内心信仰产生的,其出发点是基于统治阶级的利益,作为维系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实现统治者权力意志或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表现出种种鲜明的工具化特征。他们倡导廉政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为己”“做官”“保禄位”,乃至“保性命”,或者是为了“不负君命”“不辱祖先”“报君恩”“传家风”等,正如南北朝清官裴侠在回答家人“清苦若此,竟欲何为”时说道:“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7]这就表现出传统家训廉俭思想的工具性价值定位,而其作为个体自觉的精神追求或社会政治理想的价值意义和目标则被淡化和压制。为此,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着力把廉洁培育成为当政者自觉的内心信仰和价值追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和地位观,使得廉政实践既有道德行为,又有深厚的道德情感,促进廉洁从政价值目的的实现。

(三) 从“道德自律”优先到“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并举的合理转换

传统家训强调“道德自律”优先,认为政治威信的提升、政治生态环境的优化,有赖于当政者的道德人格、道德素质和道德能力。因而,在廉政实践活动中优先强调从政主体的“道德自律”,即统治者的君德、为官者的官德。唐太宗在其家训中指出:“君之化下,如风偃草,上不节心,则下多逸志。”强调统治者清廉俭朴的道德品质和廉洁行为,对各级官吏和百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营造出清正廉明的为政之风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但是,对于廉政实践而言,传统家训廉俭思想是纯粹的道德教育内容,缺乏对制度伦理、集体理性的把握,这是其局限性所在。廉政的实现完全寄期望于当政者的道德自律,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运行的乏力和虚化,最终走向道德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所以,制度规范的理性约束为当政者清廉品德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健全的制度规范也有助于当政者廉德的养成。“道德自律”和“制度约束”是共同推进廉政实现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协同推进,才能使廉政真正落到实处。

三、传统家训廉俭思想对党风廉政建设的价值

习近平强调:“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的继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了根基。”[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文化依托。充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是新时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利器。

(一)传统家训廉俭思想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

1.“尚俭戒奢”与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相契合。“尚俭戒奢,俭以养廉”是传统家训廉俭思想的重要价值理念,强调了勤俭朴实、质朴简约、清心寡欲对于清廉品质养成的重要意义。“俭,德之共也。”节俭,是德行中的大德。崇俭戒奢意味着主体对本能和欲望的调节和控制,将欲望的价值合理性与欲望满足的手段正当性相统一,把个体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放在高于物质欲望的重要位置。一个人只有具备“俭”的品格,才会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权力观和地位观,才能节制欲望和抵御诱惑,从而有助于涵养自身道德品格。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更是每一位共产党人必须传承和发扬的优良品德。习近平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展艰苦奋斗精神。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9]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厉行整顿四风,提出“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促使党风社风有了明显的改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率先垂范,在各项工作中贯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带头反对铺张浪费,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营造清正廉明的党风和社风。

2.“省思慎独”与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相吻合。传统家训廉俭思想强调修身为本,主张“省思慎独”“克己自律”,追求“内圣外王”的精神境界。“古人所讲的‘修身’,是基于人的向善本性,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引导人性回归其自然本真,实现内心的真正宁静,达到至善的目标。”[10]人具有向善的本性,内心都有光明向上的品德,但如果后天不进行教育启蒙,不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解剖,那么,光明向上的道德本质就被邪恶影响,腐化堕落就会成为必然。

传统家训廉俭思想,就是主张自我教育、自我涵养,强调通过学习、实践,端正思想信念、反思行为,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儒家文化这种注重自省式的修身,对毛泽东具有重要影响,他认为党政干部中出现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是剥削阶级思想侵蚀的结果,因而强调在廉政建设中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对传统文化中‘内自省’思想的扬弃。”[11]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强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党员的标准自我审视、自我剖析、自我修正,它既包括“内自省”,也包括集体、组织、他人的监督和批评指正,这与传统家训中“省思慎独”的修身之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12]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使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增强党性修养,注重人格修炼,祛除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3.“秉公无私”“勤政爱民”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相切合。家训作为古代家庭廉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十分强调“秉公无私”“勤政爱民”等基本观念,也是廉洁从政的必然要求。尽管传统家训廉俭思想中的“重民”“爱民”观点带有传统廉政定位“君本性”的烙印,但就其现代价值转换来看,剔除其封建性,弘扬“重民”“爱民”的合理内核和精神价值,对于强化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民观,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共产党批判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经过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思想,成为全体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那就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13]这是作为共产党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条件。

(二)传统家训廉俭思想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1.有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约束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规范、引导的作用。传统家训廉俭思想在“以德养廉”的基本价值理念的引导下,强调执政者要崇俭戒奢、清廉俭朴、秉公无私、勤政爱民、克己自律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这些思想观念和精神原则也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正如习近平强调:“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14]

2.有利于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清廉价值观的养成。传统家训廉俭思想是古代家庭廉洁教育的观念综合体,它所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俭以养德”“拒腐奉廉”“勤政爱民”的观点是传统家训廉俭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清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弘扬和传承包含着清廉价值观等诸多优秀内涵的传统家训廉俭思想,可以培养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清廉俭朴观念,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作风,自觉抵制诱惑与不良思想文化的腐蚀,反对腐败和贿赂,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信念,从而促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清廉价值观的养成。

2014年,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必须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锤炼道德意志、涵养道德情怀,提升精神境界,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重要营养源泉。

(三)传统家训廉俭思想对推进反腐倡廉具有重要作用

1.为反腐倡廉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传统家训作为独特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对传统廉政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当下从传统公共话语空间向新公共话语空间转型的情况下,打通‘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重塑廉洁政治的公共话语空间和主流舆论场”的背景下,[16]传统家训廉俭思想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深入民心,以无声的力量影响民众的廉政观,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获得基本的廉政认识:执政者的廉洁与否,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关键所在;反腐倡廉是关系党和国家存亡的重要工作。弘扬和传承传统家训廉俭思想,符合当前和今后党的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使民众普遍获得对廉政文化的基本认识和情感反应,为党的反腐倡廉工作赢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精神动力。

2.注重家风建设,以“家廉”促“党廉”。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而传统家训蕴含的为政之道、修身之法、持家之道,是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典范之源。

第一,修身养德。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基础。这要求党员将“严于修身”放在首位,时刻要求自己端正身心,克己自律,严格按照习近平提出的“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的要求,主动做到自我省察、自我纠正、自我提升。传统家训廉俭思想讲究自身正、心胸宽、齐家人、达天下,并提到了许多修身养德的原则、方法,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深自警省”等。这些修身养德的理念和观点,都可以成为提升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的有益借鉴。

第二,勤俭持家。传统家训十分注重倡导和培育崇俭戒奢、节制欲望、不役于物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认为“俭以养廉”“侈则多欲,多欲则必败。”把勤俭朴实视作为政清廉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律己以廉的关键是躬行俭约,克勤克俭,节制欲望,才能在面对财产和诱惑时做到不贪而廉,保持清廉高义而不污人格尊严。广大党员、干部的家风关系着党的作风建设,党员、干部既要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坚守正道,坚定信念、实干立身,要艰苦奋斗、清正清廉,自觉抵制诱惑,严禁奢靡挥霍、铺张浪费、纵欲恣行。更需要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保持和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美德,量入为出、理性消费、不吝不奢,不为利欲熏心。否则,日常生活中挥霍无度、奢靡浪费的不良生活作风,也会影响党的作风,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第三,严格教育家庭成员。传统家训关于家庭成员对执政者政治实践活动的影响具有独特见解,认为清廉与否“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家庭成员既可以是为官者廉洁从政的培育者,也可以成为贪贿腐败的“助推者”。因而严格教育管理好子女和亲属,也是党员、干部廉洁齐家的重要部分。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统计,从2015年到2017年初,党中央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约有60%的案件,涉及纵容和默许家庭成员、亲属等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由于不少党员、干部对亲属子女疏于管束,一味纵容亲属在幕后敛财、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形成“夫妻档”“父子兵”“一人当官全家腐败”的恶劣家风,致使廉洁防线全面崩溃,落入贪贿腐败的深渊。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注重家风建设,严格教育管理子女亲属,从严治家,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门”,建设清廉、良善的好家风,这是有效防止家族式腐败发生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家训廉政道德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廉政之歌
家训伴我成长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