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域下的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
2018-02-06时统君
时统君
(徐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同志对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卫生与健康事业进行了战略性思考与判断,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健康中国建设升级为一项新的国家战略,更是标志着当代中国的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意蕴是伦理关怀,习近平“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的重要论断,就是一个蕴涵着深厚人文底蕴的伦理命题。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宏伟实践中,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对于指导当下的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产生背景
(一)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个不言而喻的简单事实是,任何一个社会人,自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伊始,健康便与其全周期的自然生命紧密相关、须臾不可分离。并且,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自身生命质量的高与低,而且也关乎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在量上的大与小。是故,古今中外无数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尽管在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存有诸多的相异甚至抵牾之处,但在追求健康、实现健康方面却具有超乎寻常的一致性,并对健康本身赋予无限的感情眷顾、深切的伦理关怀以至于技术上的不懈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一直把推进保障人民健康当作一项重要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国95%以上(超过13亿人)的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这项惠民制度,赢得了广泛的世界赞誉。[2]然而,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由于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3]显然,当代中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现状相较中国梦的实现尚有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从理论上对如何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进行新的顶层规划和思考,习近平的健康伦理思想正是适应了我国卫生事业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进一步的保障好人民健康的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具有全新内涵的思想理论。
(二)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囿于时代的局限,人类关于健康内涵的全面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过去,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已存在很长的时期,人类在医学上对健康的理解就是没有疾病。近代生物医学模式以降,人们对健康内涵的理解仍以躯体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等为尺度。显然,仅仅“以疾病为中心,以躯体内在运行状态为条件,视无疾病为健康的标准,把健康单纯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无疑大大简约了健康自身的丰富内涵,因为它省略了生命过程中人之存在的全面性。[4]
伴随人们对生物医学模式缺陷以及传统健康理论时代局限性的反思,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实现了健康理论的创新发展,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及至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健康纳入了健康的内涵。新的健康观表明,健康不应是人的单纯生理上的与没有病痛与伤残相联,而是具有包含着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健康等要素在内的丰富内涵。显然,这是一种整体的、积极向上的大健康理念。
在继承优秀医学健康理论的基础上,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5]关于如何对待中国古代科学瑰宝中医药学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习近平更是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要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
历史上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学说的产生和形成,都是对人类既有相关理论的传承、建构、创新和发展。显然,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就是在批判地吸收医学发展史上已有优秀成果,特别是关于健康理论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
(三)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举凡皆知,生命在于运动,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于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丰富个体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在激励个体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本人就是一名体育爱好者,不仅喜欢足球,还喜欢篮球、网球以及中国的国粹——中华武术。
习近平在一些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过要关爱身体、重视身体健康,表达出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殷殷关切之情。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时,曾深情的劝说“年轻人不要总熬夜”,“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7]习近平这段关于健康真情流露的话语,曾一度被广大网民热情的转发和评论。
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习近平也都极为关心和关注并提出了许多开人新意的伦理道德判断。正是习近平本人的健康经历与实践以及对人民健康的深切关怀,奠定了其健康伦理思想的深厚实践基础。
二、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全民健康是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
1.全民健康是永恒的伦理命题。健康是衡量人的生命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追求健康的生命,不仅是每个人、每个家庭,也是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共同愿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的发展命题后,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首次见面会上,习近平进一步表达出对人民健康福祉的密切关注:“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8]
2.全民健康是当代社会的伦理共识。健康已成为人类的一项基本权益。1978年,在由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明确指出:“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获得高质量的健康状况是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标”。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以新的思维方式重新诠释了健康的内涵,“全方位的健康”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9]
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权利的维护和保障工作。在不同场合习近平多次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0]
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当前我国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已经居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截至2015年年,我国的人均期望寿命更是达到76.34岁。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表明当代中国人的健康权利,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且追求健康、实现健康的确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由是,全民健康内在构成了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
3.全民健康命题的伦理意蕴。习近平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11]作为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把握全民健康这一伦理命题、实现全民健康这一伦理目标任务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混凝土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利工程、房屋建筑工程、道路建设、桥梁建设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混凝土的特性是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易成型、易取材。但是也有抗拉强度低、脆性材料的缺点。根据混凝土的作用要求,合理配置原材料和其他相对含量的比例,混凝土的搅拌、成型和养护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裂缝成因要从原材料的性质、设计、环境等方面分析。
第一,要彰显与全民健康相适应的发展新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纲举目张、高屋建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彰显社会发展深刻变革;“健康中国”建设更是增进人民福祉的一项根本战略任务。因此,实现全民健康伦理目标任务,既要贯穿于新时期发展新理念的各个方面,也是新时期发展新理念在健康领域的具体展现。
第二,要树立起与实现全民健康相适应的“大健康”“大卫生”理念。习近平在主持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12]
这表明,实现全民健康不仅仅是解决看病的问题,而是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全民健康也绝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还关涉到体育、环保、教育、养老等诸多领域。这就要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二)健康正义是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1.健康正义是社会公正原则在健康领域的具体要求。公平或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基本道德原则。在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公平或正义是对社会成员利益和负担分配是否合理的一种衡量和评判,“正义的概念就是由它的原则在分配权利和义务、决定社会利益的适当划分方面的作用所确定的。”[13]
就维护人民的健康而言,国家除了在宏观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特别是分配制度的顶层设计方面,要制定出符合人民期待的一系列规则并营建相对公正的社会环境之外,最关键、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要公正有效地分配现存的有限医疗卫生资源,正确处理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与人们对健康追求、健康利益合理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生命健康无论是对人类社会的存在还是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紧密相关、极为重要的,“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4]而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社会医疗卫生资源总是呈现相对稀缺和不足的现状,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健康需求。因此,维护健康正义是健康伦理领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2.健康正义与民众就医获得感紧密相联。医学发展史表明,在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所有人健康需要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最大的健康善,健康正义应该满足“财富和权力的不平等,只有在他们最终能对每一个人的利益,尤其是对地位最不利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进行补偿的情况下才是正义的”这一标准。[15]
鉴于“医改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而检验医改是否有效的方法就是看民众是不是有更多的获得感”,习近平明确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6]
3.健康正义命题的伦理意蕴。“健康中国需要全民共建共享。”[17]由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医疗卫生资源与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之间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一伦理难题、确保健康正义实现,习近平提出如下方案:
第一,“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有所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第二,“要重视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18]第三,针对与健康、医疗相关而导致贫困的一系列社会现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提出“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第四,艾滋病人群的健康问题,也是习近平长期关注的领域,对此,习近平指出:“防治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需要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19]
实际上,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人类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公平或正义的发展史。因此,在实现全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实践中,如何公正合理的分配医疗卫生资源、如何在大幅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显著改善健康公平,既是我国健康领域必须解决的伦理难题与问题,也是内蕴于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取向。
(三)健康责任是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核心要义
1.健康责任的现实性依据。建设健康中国并将其确立为新时期的一项宏伟国家战略,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民心工程。为此,习近平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既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也是我国履行国际义务、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全面展示我国国际人道主义和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20]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中又蕴涵着深厚的关于健康的责任伦理理念,即健康中国建设不仅是政府、国家、社会,也是健康产业从业人员以及公民个人在维护健康、发展健康方面应承担的神圣伦理责任、伦理要求。习近平提出的诸如“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等系列论断,无不蕴涵着深刻的时代责任与历史担当。就此而言,健康责任内在的构成为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核心要义。
2.健康责任命题的伦理意蕴。“责任是行为主体对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社会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21]由于健康中国的主旨是要全面提升人的健康素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健康中国必然涵盖着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人群等诸多方面内容。因此,建设健康中国是一个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各个方面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参与这一系统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形成合力,健康中国建设才能得以有效推进。习近平明确指出,党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把提高人民健康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22]
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中,习近平认为国家和社会必须承担的特定历史责任是:第一,要提供能够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第二,要健全和完善优质、高效的符合我国实际的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满足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需求。第三,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改革与健全药品流通与供应保障机制。第四,要建设健康的社会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障制度,传承和弘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威胁。第五,要发展健康产业,促进与实现健康产业与养老、旅游、健身休闲、互联网、食品的融合发展,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的全面开放。第六,要培育城乡居民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与健康的深度融合。
实践证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只是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历史责任,也是每个人必须担负的在维护自身健康方面对国家、社会、民族的一种道德责任。这就要求居民个人不仅要在生活实践中养成积极先进的时代健康观,还必须提高自身对健康中国建设的公共责任感。在健康中国建设实践中,居民个人健康责任的集中体现,就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高度负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讲究个人卫生,遵循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对他人的健康负责,就是要求公民个人不仅要自觉的服从和维护健康中国这一最大的健康利益,还要尊重和关爱其他的疾病患者,并负有不以任何方式去故意传播疾病等责任。
显然,打造健康中国是一项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系统的民生工程。而且,目前医学的任务将是预测疾病、预防疾病和个体化诊疗,其中的预测疾病、预防疾病与中医的治未病、养生保健紧密相联。[23]为此,习近平指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24]
三、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就是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中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健康问题进行积极探索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赋予当代健康理论以深厚的伦理意蕴,而且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一)马克思生命伦理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体现
尽管马克思本人在有生之年并没有以生命伦理学命名的著作问世,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没有生命伦理思想的立场,并且,马克思的生命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又实现了进一步的升华与发展,即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是通过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实际生存状况的现实考察,进而从生命伦理维度阐发了对工人阶级的深切伦理关怀并建构起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生命伦理思想。马克思认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一种自然生命,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是一种社会生命,具有社会属性,与此同时,人的生命更是一种伦理生命,具有无限的伦理意义。因此,马克思的生命伦理是对人的生命的深度人文关切,其核心追求是要彰显人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意义,终极目的是要促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与马克思生命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一脉相承性。在对人的生命质量的维护、生命价值的确认以及在促进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等方面,显然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因而,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是对马克思生命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生命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具体理论展现。
(二)从健康维度丰富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作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构成部分,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与中国梦思想二者紧密相联、交相辉映。中国梦是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明确予以论述的。“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5]其后,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对中国梦进行过多次的具体阐发,从而形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最新理论成果。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营造健康环境、建设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发展健康产业等是须臾不可相离的。
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拓展了中国梦的健康内涵。如前所述,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也是现代社会每个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对健康重要性的关注,对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产业及至健康中国建设的精辟论述,无疑既是实现中国梦历史进程中不应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从健康维度对中国梦时代内涵的理论丰富与具体描述。
(三)推进当下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引
面对当今时代健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健康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广泛社会共识的现实,为了实现健康发展的全面性、公平性、可及性和协同性,当下中国正在实践着一项人类历史上惠及人口数量最多的宏伟健康事业——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与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引。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清晰明确的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国家动员各方社会力量、各种社会要素的有效参与,更是需要一种科学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卫生健康理论的鲜明指引。因为健康中国建设作为新时期的一项国家战略,强调的是在全社会需要形成与健康中国相适应的大健康思维。这种大健康思维,既是对人们过去所坚持的“大卫生观”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需要包括健康伦理学在内的卫生健康理论的论证和支持。习近平健康伦理思想作为当代中国卫生健康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马克思生命伦理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必然发挥着强大的理论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