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2018-02-06冯海波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特色

冯海波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贯重视理论创新的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基础坚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提炼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是我们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理解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和历史走向的基本条件,更是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逻辑前提。

一、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的历史逻辑内在统一

理论创新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活水源头。四十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历史大幕的拉开,标志着党和国家事业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在于邓小平同志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发起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掀起全国性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不可能推倒“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就不可能对“文革”进行彻底反思,就更不可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

1978年11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入总结了“文革”的深刻教训,有效进行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反思了苏联模式的弊端,正确作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重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成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生命危险用鲜血在保证书上按下血印,开始了“包产到户”的伟大实践。1980年,邓小平充分肯定了小岗村农民的发明创造,主张把“包产到户”和走资本主义道路区别开来。他还提出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党的思想理论不够解放,“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现在农村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放,除表现在集体化的组织形式这个方面外,还有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问题。从当地具体条件和群众意愿出发,这一点很重要”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6页。。在邓小平看来,经过“文革”浩劫,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已然非常困难,然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体现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在邓小平的倡导下,中央立即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广东创办经济特区开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拉开了一场渐进式的、全面深入的持久改革。

正是在城乡改革试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庄严宣告“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乡经济改革全面推开,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政治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于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并且明确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由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由于对改革的困难和风险估计不足,出现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进而影响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干扰了人们对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正确认识。1991年苏东剧变以后,人们对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命运充满疑虑,姓社姓资的争论也甚嚣尘上。在这一重要历史关口,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破除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姓社姓资的问题、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启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党的十四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党章,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明确为邓小平理论,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党的自身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邓小平反复嘱托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反复要求“聚精会神地抓党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接过历史接力棒,着力解决了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解决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明确了新世纪中国要完成的三大任务和“新三步走”战略,形成了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新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有效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着眼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扩大对外开放,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着力开展大国特色外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明确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之路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页。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反思历史教训,科学把握新的历史条件,科学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努力提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自觉运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的历史。这既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路径。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

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对于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推动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②《毛泽东年谱》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71页。旗帜和道路问题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对“文革”惨痛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邓小平同志立足于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努力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过程中,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得以全方位地展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如果背离了这一主题,就不可能实现党的理论创新,也不可能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第二,重视理论指导,主动引领理论创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教条主义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或者照抄别国的经验,根本不可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如果一个政党的理论创新能力不足,不能主动进行理论创新,就会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和战斗能力。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理论创新的创新型政党,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实践,然后总结、提炼、升华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没有做中国这样大的革命,我们的实践超过了马克思。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206页。正是因为革命实践的需要,毛泽东同志才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并主动进行大量的理论创新,他的伟大理论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继续坚持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高度重视理论创新,主动进行理论创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再次激发了全党同志的创造力、领导力和与时俱进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进入新时代。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邓小平同志之所以发动改革开放主要是为了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为了人民,创新成果的检验者和受益者也是人民。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事业也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只有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党才不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在于善于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尊重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并加以提炼推广,使其成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

第四,立足基本国情,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也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基本动力。“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9-290页。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善于发现时代问题,敢于面对时代问题,勇于解决时代问题。在解决时代问题过程中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并加工提炼使之上升为思想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基本国情,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邓小平理论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解决了发展观的基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解决新时代如何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就是时代问题的科学答案和解决方案。

第五,大胆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它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先导。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相辅相成、相互推动,解放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理论创新又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二者是同一过程、一体两面。“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③《江泽民文选 》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37页。当苏联模式积重难返走入死胡同以后,在“两个凡是”教条的束缚之下,邓小平大胆解放思想,坚决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中国国情和体制特点选择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道路。在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一改过去的被动现代化为主动实现现代化、主动融入全球化,先后学习了部分东亚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充分借鉴了中亚、西亚、北非、拉美和苏东国家的惨痛教训,然后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实际进行发明创造,顶层设计和民间创造双向发力、协调配合,循序渐进地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世界各国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改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传统认识,为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在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取得在于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党的指导思想之所以科学在于扎根和提炼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同理,改革开放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首先,我们要继续及时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成果自觉转化为党的理论创新。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客观基础,它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方向与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实践,决定了新的阶段性的理论主题和历史任务,因而需要新的理论创造和新的理论指导。这个新的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历史性变革的发生,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党的十九大已经把它的理论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同时也提出了“十四个坚持”的实践方略,理论内容与实践方略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技术、量子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生物仿生技术发展迅猛,催生了许多新的产业和新的业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几大技术正在加速融合,并开始成为推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可以预见,未来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迎来新的革命性变革,这种变革必然发生、不可逆转,问题只是时间快慢、方式和程度的区别而已。有学者已经深刻指出,“大数据开辟了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①。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我国的政治上层建筑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所推动的党和国家领导机构的改革已经预示着我国的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前所未有地高度统一和加速推进。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新变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已经不再是某一理论或某些观点的丰富和发展,而是带来了整体性的、全方位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及时从理论上总结和反映这些新的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在理论内容上获得新的突破性发展,比如生产力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劳动价值论等基本理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生态学等新兴学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次,我们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②经过四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民群众的利益分化也日益呈现加速扩展的态势,因贫富差距扩大而导致的社会公平问题已经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阻力。从国内角度看,只有不断加快改革步伐,尽快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社会秩序,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动力和基础性条件。从国际环境看,只有不断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和引领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才能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空间和时间。只有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在历史、现实、未来的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科学的理论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来自党的理论自觉和理论创造,并依赖中央权威从顶层加以推动。总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继续在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上阔步前行。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