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医院体检中心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患病率研究

2018-02-06麦洁英廖敏华刘晓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角型眼压青光眼

麦洁英,廖敏华,刘晓玲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海南 三亚 572000)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指由瞳孔阻滞引起的房角接触性关闭或黏连性前房角关闭,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期阶段,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发展为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及视野缺损[1-2]。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可达6.1%左右,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2大致盲疾病[3]。一旦发生眼盲症状,几乎无法依靠现有医学技术获得痊愈,因此及时发现、提早预防成为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外有关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报道尚不多见,其流行病学特征有待研究。本研究对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老年人进行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筛查,旨在明确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5 025例。其中,男性2 221例,女性2 804例;年龄50~85岁,平均(62.7±9.4)岁。纳入标准:①年龄≥50岁;②所有受检者知情同意;③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由同一位专业医生使用裂隙灯检查眼前段,确定周边前房深度,对周边前房深度<1/4 CT或极其狭窄、呈裂隙状的可疑患者进行前房角镜检查。原发性前房角关闭诊断标准:前房角镜检查下,房角范围>270°未见小梁网,并伴有眼压升高及周边前房黏连。使用已校正的眼压计进行非接触性眼压测量,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患病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的受检人群患病率及眼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患病情况

5 025 例老年人接受检,患原发性前房角关闭98例,患病率为1.95%,患者表现为视力模糊、眼压升高、疼痛、虹视等,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明光下前房角关闭23例,暗光下前房角关闭75例;双眼视力≥0.3的41例,眼压为(14.73±3.02)mmHg。

2.2 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患病率及眼压比较

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患病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地区、文化程度受检人群的眼压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受检人群的眼压呈下降趋势(P<0.05)。见表 1、2。

表1 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患病率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文化程度老年人群的眼压比较

3 讨论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主要由虹膜-晶状体位置不当引起的后房水前流造成,患者周边虹膜阻塞小梁网,并具有窄前房角的特点,通常为双眼房角关闭和单眼发病。急性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是指前房角突然关闭,眼内压迅速升高,并伴有虹视、角膜水肿、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是指周边黏连导致前房角部分关闭,眼内压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升高,2种类型的房角关闭均可发展为青光眼[4-5]。江兵等[6]在研究中提到,在原发性前房角关闭中,单纯瞳孔阻滞占18.75%,瞳孔阻滞+虹膜肥厚型占54.2%,瞳孔阻滞伴睫状体前位占14.6%,3种机制混合占54.2%,临床上可借助电脑视野检查进行鉴别和诊断。大量研究报道,原发性前房角关闭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与欧美地区相比,亚洲地区的患病率明显较高,是黄色人种眼部疾病的主要类型。我国不同地区的患病率也存在较大差异,陕西地区年龄>50岁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患病率为1.09%,北京市患病率为1.66%,江苏省部分地区患病率则高达5.40%[7-8]。本研究纳入近5年内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5 025例,通过裂隙灯进行初步筛查,并对可疑人群进行前房角镜检查和电脑视野检查确诊,共发现98例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患者,患病率为1.95%。

本研究结果显示,98例原发性前房角关闭中明光下前房角关闭23例,暗光下前房角关闭75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谢桂军[9]和孙桂丽等[10]认为,不同性别间的患病率差异主要是因为女性晶状体位置较男性更为靠前,睫状体与晶体的距离更为狭窄,这就导致女性前房更浅,较男性更易发生前房角关闭。50~59岁老年人群患病率仅为0.62%,而60~69岁患病率为2.57%,≥70岁人群患病率高达3.74%,且眼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提示年龄越高,原发性前房角关闭发生风险越大。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人眼部悬韧带开始松弛,睫状体结缔组织变性,晶体厚度逐渐增加,进一步阻碍房水正常流动,导致晶状体前移及前房变浅[11-12]。此外,农村地区及文盲人群的患病率均高于城市地区及非文盲人群,这是因为与农村及文盲人群相比,城市地区及高学历人群长期用眼,导致前房深度增加,不易发生前房角关闭的现象。由于在筛查过程中笔者仅对裂隙灯检查可疑患者进行前房角镜、超生生物显微镜及电脑视野检查,可能存在漏诊现象,因此老年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实际患病率可能较研究数据更高。

综上所述,老年人群的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患病率较高,且受性别、年龄、生活地区、文化程度等多因素影响。笔者建议临床上将女性及高龄人群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做到及早发现、早治疗。

[1]ZAHARI M, ONG Y M, TAHARIN R, et al. Darkroom prone provocative test in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relatives[J].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tometry, 2014, 91(4): 459-463.

[2]邵毅, 李云燕, 余瑶, 等. Transpalpebraldiaton眼压计在闭角性青光眼患者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36):43-48.

[3]张洪洋, 余敏斌, 顿中军, 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Meta分析[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3, 31(3): 270-274.

[4]林洪文, 谭耀坤.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粘连小瞳孔超声乳化吸除术38例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25(11): 108-110.

[5]TZAMALIS A, PHAM D T, WIRBELAUER C, et al. Comparison of slit lamp-adapte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eatures of fellow eyes of 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and eyes with open angle glaucoma[J]. Japa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14,58(3): 252-260.

[6]江兵, 叶雷, 田祥, 等. 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的发病机制[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3, 31(11): 1441-1444.

[7]朱蓉嵘, 施健, 杨梅, 等. 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患病率调查[J]. 中华眼科杂志, 2015, 51(7): 487-492.

[8]戴琦, 诸力伟, 徐俊丽, 等. 常规体检人群中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的患病率及激光治疗的干预效果[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4, 16(6): 359-362.

[9]谢桂军, 李曼, 张建峰, 等.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 14(22):1892-1894.

[10]孙桂丽.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5, 9(20): 3729-3732.

[11]郑峤.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J]. 河北医药, 2013, 35(3): 418-419.

[12]胡丹萍, 施小茹, 高怡红, 等. 拉坦前列素长期干预对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意义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17(12): 2175-2177.

猜你喜欢

角型眼压青光眼
青光眼问答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青光眼“未病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