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化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数学
2018-02-05姚巍
姚巍
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虽带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由于许多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教学,所以还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将自己的思维稚化,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高度的台阶上,能化抽象为形象。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论述稚化思维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的启迪、引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合理经营课堂,把数学的本质用儿童能接受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教师降低自己的思考水平,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在稚化自己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观察学生的生活,善于将数学课堂与学生感兴趣的事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爱上抽象而又神奇的数学。
一、新旧衔接,同频共振
新旧知识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点。在构建知识大厦的过程中,旧知是大厦的地基,学生只有掌握旧知,才能成功完成知识大厦的建造。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从儿童的角度将旧知运用到新课的教学中。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有助于师生思维的同频共振,同时也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
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单位的变换,我将二年级上册的《厘米和米》与本课的知识相结合。课上,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熊出没》中熊大身高为2米,光头强的身高为160厘米,那么是熊大高呢,还是光头强高呢?有的同学抢着回答说光头强高,有的学生喊到熊大高。我分别请了一位说熊大高和一位说光头强高的同学来说明理由。一位同学答道:“因为2小于160。”另一位同学说:“因为我在动画片里看到的是熊大比光头强高。”这时有一位同学举手了,他回答说:“老师,你刚才说米和厘米不能直接比大小的,2米是200厘米,大于160厘米,是熊大高”。同学们纷纷说:“对,是熊大高。”
如果,教师单纯讲解知识点,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但如果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用学生喜欢的话题强调重难点,学生便会跟随老师的步伐,和老师在同一个频道上,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激活体验,化难为易
陆游有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绝知此事要躬行”,即想得知此事一定要亲力亲为。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些数学定理和方法的应用。教师巧妙地稚化思维,帮助学生把难点转化为学生易懂的内容,学生会很容易掌握新知。
例如,在教小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一课时,我发现,同学们对周期这个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于是,我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了一个互动环节。我请6位女生和4位男生上台按“女女男女女男……”的顺序排位。这10位同学开始表现得比较慌乱,不知自己该站在哪。一段时间过后,一个男生站出来做小指挥。最后大家发现前9位同学都满足了“女女男”的排位,小指挥多余了。这时,我问台下的同学:“咱们的小指挥好孤单啊,大家说他该怎么办啊?”台下的同学开始讨论。一位同学说:“我们能再上去两位女生吗?”我说:“当然可以啊!”两位女生站在了小指挥的右边。大家排好后,我适时点拨:“这12位同学的排位就满足周期的概念,前三位同学就是一个女女男的周期。”
教师稚化自己的思维到学生的水平,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这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创设情境,对接知识
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教材前后知識的联系,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此环境下自主探索,自然而然地完成知识之间的对接。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在学生的理解范围内,使学生能发现其中包含的对接点。
比如,在教小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希望学生能自己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我发现同学们最近喜欢玩卡片,于是我自制了一些大小相同、边长已知的正方形的卡片。课上我让同学们两两合作利用卡片摆出一个长方形,并得到其面积。同学们摆的长方形的大小不一。同学们通过观察卡片的数量,得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同学们完成后,我让同学们摆出正方形。在长方形面积已知的情境下,我问同学:“那么正方形面积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积极讨论,自己动手,主动探究。最后同学们说:“正方形和长方形很像,把长方形的宽和长换成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得到了啊。”在长方形的情境下,同学们很容易得到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自己动手或真正参与的学习,能使他们深刻理解数学的定理和公式。教师给以恰当的点拨,使学生在比较中得到相似事物的定理公式,为学生提供一种主动学习的方法。
教师稚化自己的思维,能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被好奇心驱赶着,自己便有了主动学习数学的想法。教师在稚化思维时,需根据学生最近的爱好,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