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05申万泽
申万泽
数学这门课程需要学生经常性地进行练习,并且善于发现身边的一些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最近几年各个学校都把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引入了数学的课堂。教师在课程导入的时候联系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就可以促进学生更快地融入这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并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生活情境的方法如何有效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充满热爱和激情。生活情境法对于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水平是具有很重要的现实的意义的。
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善于把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运用到课堂上,尽可能地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尤其是在课堂的导入的时候,举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或者在讲课的时候把学生平时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学中的一些素材,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因为本身数学这门学科就是在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所以老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去和学生一起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也就达到了情境化教学的目的。但是,在现在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利用情境教学这一个方法呢?
一、在教学导入中的运用
一节课的成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在课堂的导入上,因此选择一个充满新意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导人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导人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从这个导人中获得了熟悉的感觉,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平均”这一问题的讲解时,平常的讲课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老师可以预先准备6个苹果,分给三个同学,同学甲分得了一个,而乙同学分得了5个,丙同学没有分到。这个时候甲和丙就会觉得老师的分法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多,而有的同学少或没有。接下来,老师重新分配,先给甲同学2个,乙同学1个,而丙同学则分到了3个,但是结果还是不能达到同学的满意度,学生们依然觉得有多有少。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相应的思考的问题了,“同学们,既然你们觉得这样分不公平,那么你们给老师想一个办法吧,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分到一样多的水果。”这样学生就展开思考,老师再提出本节课的“平均”的知识。经过知识的讲解,学生对于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并且在这个情境中对于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在教学例题讲解中的运用
老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也可以引入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比如说讲到“人民币的了解”这一类的例题的时候,简单的口述会让学生感觉到很枯燥,所以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生活中时常会经历的“购物”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同学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可以拿面额不等的人民币去买东西,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给钱、找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了。学生在体验这一个情境的过程中,不仅真正地认识到了人民币的价值,还能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体会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巨大的作用。
三、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中的运用
国家开展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数学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所以现在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不仅仅是会做习题了,而是可以把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得自己的生活更加便捷。但是目前还有很多的学生只是把数学知识用在应付考试上,而忽略了实际的应用,甚至出现在考试中得高分而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不会解决的情况。所以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说,在學生做跳绳游戏的时候,因为人数比较多,所以需要分成几个小组,那么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计算快速得出答案,正确分组。全班有40个学生,总共有5根跳绳,让学生简单分成5组。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是非常多的,尤其是集体活动的时候。但是,现在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能很好地把这种方法运用在学习中,因为有一些孩子在游戏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进行运算,但是在真正做数学题的时候,就很难和生活联系起来,所以常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学生就是把数学作为一个非常独立的学科,没有养成比较成熟的数学思维。
综上所述,现在的新课改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是有新的要求的,所以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把生活中的情境和自己的课堂相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主动和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相结合,使自己的数学学习更加有效。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方面的思维,使得学生通过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增强对于数学的热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