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
2018-02-05房芸
房芸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只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笼统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发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同学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同学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是把数学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贯穿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要素不完全相同,但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却有着整体上的一致性。低年级学生往往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鲜的事物,而高年级学生则对有用、有刺激性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选材内容及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从日常生活中具体事例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教师执教《7的乘法口诀》时在课的最后,上课老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小火车”。老师自己带上逼真的“火车头”头饰当“火车头”,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接着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站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参与的面很广,参与率很高。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这说明数学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性,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相联系,给出一些新鲜、生动、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创造性地、适时地变换教学题材,让例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对所创设的画面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教师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屏幕上出现了一片绿草地,一只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小猴被车颠得一上一下,学生见了哄堂大笑。教师见机引导学生讨论,小猴为什么会感觉颠簸?一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角,走起来当然会颠簸。”教师引导学生再看屏幕:小猴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小猴仍然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个车轮没有角,但走起来为什么还颠簸呢?”教师的提问,再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也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三、创设有时代气息的问题情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教师创设了为汶川地震捐款的情境:出示了学校、私企及社会各界捐款的数目,引导学生按要求读数或写数,在学习的同时,既关注了社会,又引导学生要关爱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但是在研究这一课题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挖空心思地编造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带学生出去旅游。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說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象,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