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导“学”构建快乐课堂

2018-02-05陈国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实心球目标同学

陈国龙

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教师应当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这也是“学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是“新课标”所强调的,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练积极性,从而为快乐体育创造条件。本文从常规指导、规范教学、及时鼓励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常规指导,奠定快乐体育基础

1.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第一课时很重要,本课主要目的是提高对实心球的兴趣,通过练习体会下肢用力蹬地,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安全,尤其是像实心球这样有危险的项目,如取球时一哄而上、不按组织、持球随便把玩,这对学生的安全就构成很大的威胁,注意力只在球上,对课堂的效率影响很大。课上,学生对实心球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这样,更要做好对学生常规习惯的要求:取球、放球时有序进行;球在手时要拿稳,不抛、不把玩。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堂上,学生通过听、看教师讲解示范以及合作练习,逐步掌握了动作方法。学生主要以分解练习为主,使得对每个环节动作更清晰,将完整的技术分三步,便于掌握。从分解练习到完整练习的过渡不错,但暴露的问题是,完整练习却不如分解练习成绩。原因是,虽做出完整练习,但向后引球成满弓不到位,或停顿太久不连贯。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组织学生在了解规范动作的基础上,两人一组合作练习,这样可以在练习时得到同伴的及时指导,通过合作练习,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更加理想。

二、规范教学,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1.确立合理的目标与内容

目标是靶心,决定着方向的偏正。从课堂呈现来看,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现状,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此外,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咬合要紧密,突出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2.选择适切的策略与方法

一是根据学科本质和儿童发展规律,采用的教学策略要简约高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相应情境导入,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二是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潜能的激活。在已设置情境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并请学生上前展示方法,学生争相欲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以学生为主体,在保证课堂目标完成的同时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课堂上运用学生展示法、合作练习以及循环练习法、比赛法,多样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还对学生的团队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四是多媒体辅助手段要适时适度。课上运用音响器材播放音乐配合教学,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同时能较好地调节课堂氛围。

3.运用科学的评价与反馈

对于学生的评价与反馈,要恰当及时,具有针对眭和启发性,这一点要在学生每一组练习结束时体现出来,如:“不要灰心,加油!”“如果你们能再快一点就更好了!”通过老师的激励,学生更加踊跃去参与下一次练习,更加开心地去参与,效果也就越来越好了!

三、及时鼓励,调动学生运动热情

体育课上,学生展示时,表现好的,同学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但展示不理想的,也要给予鼓励。在一节投掷课上,找A展示。A是个头高、力量较大的孩子。展示时,信心满满,展示成绩很不错,同学都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很多学生仍跃跃欲试,看到学生有兴致,我又让身体条件不很适合投掷的B展示,B平时上课认真,展示成绩虽然一般,但動作做得很好。我说:“同学们要不要也把掌声给动作做得好的同学?”“要!”一阵热烈的掌声。B听到热烈的掌声,在后面的练习中更加踊跃。

教学蹲踞式跳远时,B依旧认真学练,身体条件也适合跳跃,练习效果不错。B展示完,掌声热烈,同学们称赞:“真厉害!”又让A展示,A的身体条件不擅跳跃,平时学习懈怠,所以展示完,同学间有不好的声音,他也很不好意思。“同学们,虽然有的同学展示效果差一点,但是他们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是不是要谢谢他们?”学生道:“是!”一阵掌声。每个同学都有擅长的项目,也有不擅长的项目,在遇到自己擅长的项目的时候要专心学、认真练,在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项目的时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这里面少不了的就是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后面的练习,学生都能认真投入,都能乐此不疲地参与学和练。

学生快乐地学,是老师追求的目标,也是快乐体育的重要表现。快乐体育需要教师正确地组织和引导,需要合理地运用教育教学方法。只要教师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组织引导,相信快乐体育就在我们身边。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心球目标同学
“学、练、赛”一体化在实心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
让实心球“飞”起来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怎样提高实心球运动成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